天天看點

商飛現在設計C939:明顯操之過急!

作者:YY科技館

在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曆程中,商飛無疑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國内唯一的大型客機研發制造企業,商飛肩負着民航強國夢想的重任。從ARJ21到C919,再到可能的C939,商飛的每一個項目動向都備受關注和期待。

商飛現在設計C939:明顯操之過急!

然而,正如文章所指出的,目前商飛正面臨着諸多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無論是産能擴張、技術攻關還是新機型規劃,都需要商飛保持清醒的判斷力和足夠的耐心。試圖過于急于推出新的C939機型,顯然是一種操之過急的做法。

究其根源,商飛目前所面臨的困境,恰恰反映出了中國航空工業發展道路上的一些深層次沖突。如何在有限資源和能力範圍内,合理确定發展重點,并且穩紮穩打地一步步推進,這無疑是商飛必須直面和解決的關鍵挑戰。

本文拟從三個方面,深入探讨商飛目前所面臨的發展困境及未來可能的出路。希望能為商飛乃至整個中國民航工業的持續壯大,貢獻一份力量。

商飛現在設計C939:明顯操之過急!

一、産能瓶頸與擴張困境

作為國内唯一的大型客機制造商,商飛無疑肩負着舉國之力。自2017年C919首飛以來,商飛就一直在積極推進産能擴充,力求滿足國内外客戶日益增加的需求。

但令人遺憾的是,商飛目前的生産能力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期望。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C919累計接收訂單達到780架,但實際傳遞量僅為13架。這意味着商飛每年的傳遞能力還不到100架。

要知道,作為中短程主力機型,C919每年傳遞量應當達到300架以上,才能真正滿足市場需求。這與商飛目前的實際産能相差甚遠,顯示出了嚴峻的産能瓶頸問題。

商飛現在設計C939:明顯操之過急!

産能瓶頸的症結何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核心零部件供應能力不足。作為大型客機,C919涉及的零部件數量衆多,對制造精度和品質的要求極高。但國内相關配套企業的技術水準和生産能力,遠未達到支撐大規模量産的程度。這就造成了關鍵零部件的供給嚴重不足。

生産線效率有待提升。商飛現有的生産線布局和工藝流程,還存在着效率偏低的問題。從原材料采購、零部件裝配到總裝測試,各個環節都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提升。

複雜的供應鍊管理。作為一款擁有數萬個零部件的大型客機,C919的供應鍊管理無疑極為複雜。協調上千家供應商,保障物資和資訊的高效流轉,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

商飛現在設計C939:明顯操之過急!

技術人才缺乏。航空制造涉及諸多高精尖技術,對人才的需求極為嚴苛。但商飛目前仍然面臨着技術人才嚴重不足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生産效率的提升。

要想突破産能瓶頸,商飛必須從根本上着手解決上述這些問題。這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更需要全産業鍊的通力合作。隻有在核心零部件供給、生産線優化、供應鍊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商飛才能真正實作産能的大幅提升。

很顯然,在這樣的背景下,商飛短期内很難快速推出全新的C939機型。即便有初步的概念設計,但也必須審慎考慮,不能讓新項目的啟動,影響到目前C919等關鍵項目的推進。

商飛現在設計C939:明顯操之過急!

二、新機型研發的技術攻關

除了産能瓶頸,技術創新一直是商飛面臨的另一大挑戰。從ARJ21到C919再到可能的C939,每一個新機型的研發,都需要商飛經曆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技術攻關過程。

以C919為例,作為國内首款大型幹線客機,它在結構設計、系統內建、複合材料應用等諸多領域,都涉及了大量的前沿技術創新。這使得C919的研發曆程備受考驗,也曾一度面臨着階段性的技術瓶頸。

而對于即将啟動的C939項目來說,技術創新的難度可能會更高。作為一款寬體客機,C939必将在機身設計、尾翼布局、發動機選型等方面有更高的技術要求。同時,它還需要在噪音、燃油效率、客艙舒适性等方面進行全新的技術突破。

商飛現在設計C939:明顯操之過急!

更重要的是,C939的研發還需要充分吸收C919乃至ARJ21等前期項目的經驗教訓。比如在機載系統內建、複合材料應用等領域的最新進展,都需要C939項目團隊有效地予以繼承和創新。隻有這樣,才能確定C939的技術水準能夠跻身國際先進行列。

很顯然,對于一家剛剛邁入大型客機研制領域的企業而言,這些技術攻關任務無疑是艱巨而複雜的。如果商飛在C919尚未完全攻克技術難關之時,就草率地啟動C939項目,很可能會陷入"高估能力,咬耳朵"的困境。

毋庸置疑,技術創新永遠是商飛前進道路上最大的挑戰。如果不能在目前C919和未來C939等機型上取得紮實的技術突破,商飛很難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争中占據有利地位。是以,商飛應當謹慎投入新項目,集中有限資源,全力以赴地完成目前技術攻關任務。

商飛現在設計C939:明顯操之過急!

三、産品政策與市場定位

除了産能擴張和技術創新,商飛在确定未來産品政策和市場定位方面,也面臨着諸多挑戰。

首先是機型規劃的複雜性。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就一直在嘗試自主研發民用客機,從始終未能量産的Y10,到目前的ARJ21和C919。在這個過程中,商飛不得不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不斷調整機型規劃,比如C919的座位數從150增加到174。

可以說,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下,确定一個符合潛在客戶需求的機型定位,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既要考慮短期需求,又要預測長期趨勢;既要滿足國内需求,又要兼顧國際市場。這對商飛的産品政策制定能力提出了極大的考驗。

其次是與國際同行的競争壓力。C919作為國産大型客機的開山之作,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國民航工業的"短闆"。但是,與世界航空巨頭如波音、空客相比,C919在技術水準、産品性能以及市場影響力上,仍有較大差距。

商飛現在設計C939:明顯操之過急!

這就要求商飛在未來的機型規劃中,不斷縮小與國際同行的差距。比如在油耗、噪音、載客量等關鍵名額上追趕超越,以提升C919及未來新機型的市場競争力。

同時,商飛還需要更好地把握國内外市場的需求變化。以C939為例,如果定位不當,很可能會面臨與C919自身市場重疊的問題。是以,商飛必須謹慎評估目前C919的市場吸納能力,準确定位C939的目标客戶群體,避免陷入同質化競争的困境。

綜上所述,面對産能瓶頸、技術創新以及産品定位等多重挑戰,商飛确實不應該操之過急地啟動C939項目。而是應當集中有限資源,按部就班地解決目前C919的生産瓶頸,并持續推進技術創新,夯實核心競争力。

商飛現在設計C939:明顯操之過急!

隻有這樣,商飛才能為未來新機型的研發奠定堅實的基礎。畢竟,在航空制造業這個高度競争的領域,穩紮穩打,循序漸進,才是通向成功的正确道路。

目前,中國航空工業正處于一個關鍵的曆史時期。C919的成功首飛,标志着大陸民航制造業邁入了一個新的紀元。而商飛作為國内唯一的大型客機研發制造企業,肩負着實作民航強國夢想的重任。

讓我們共同期待,在不遠的将來,商飛定能克服眼前的重重困境,不斷推出符合市場需求、技術領先的新一代國産大型客機,為中國航空工業的崛起貢獻應有力量。

商飛現在設計C939:明顯操之過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