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橋”見“質”造||以“新”提“質”!科技賦能貴平高速建設

作者:CREC中鐵張鑫

5月10日,在北鬥衛星定位系統等一系列新技術的輔助下,路橋集團承建的國内在建高速公路最寬不對稱鋼管混凝土拱橋——貴平高速拉密河特大橋鋼管拱肋順利合龍,是路橋集團在貴平項目廣泛運用“四新技術”的一個縮影。

“橋”見“質”造||以“新”提“質”!科技賦能貴平高速建設

拉密河特大橋鋼管拱肋順利合龍

路橋集團在貴平高速公路建設上不斷總結經驗,從設計優化、施工組織、機具裝備、智能技術應用等方面開展攻關,探索可複制可推廣的工程施工管理經驗和工藝工法,在穩步推進建設進度的同時,着力将項目打造成為“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示範項目。

“采集+模組化+可視化”

項目建設實作全流程監管

貴平高速弄豪隧道位于貴州省平塘縣者密鎮甲青村,為分離式隧道,全長2530米,最大埋深231米,地處岩溶發育區域,沿線地質條件複雜、安全風險高、作業環境差,極大考驗着項目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安全管控水準。

為更好更快更高效完成測量和施工,貴平18标引進了一種高精度測量儀器——TK-PCAS三維雷射斷面掃描器,通過對隧道開挖、初支、二襯鋼筋、二襯表面等原始點資料進行雲采集,利用終端軟體對斷面實際點資料分析上傳,建立一站式全息三維模型,精準定位分析每一個點和面。結合隧道斷面三維雷射掃描系統平台,實作對隧道開挖品質控制、變形監測、初支淨空分析、初支平整度分析、二襯鋼筋保護層和二襯侵界的綜合管理,更加快速準确地對隧道施工各環節進行全息檢查,全面掌握隧道内部的實際情況,為隧道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調整提供更為有力的科學依據,進一步提高了施工品質和效率。

“橋”見“質”造||以“新”提“質”!科技賦能貴平高速建設

三維雷射掃描器二襯鋼筋保護層厚度資料

“相較傳統作業方式,運用三維雷射掃描器施工作業更加高效、精準,幾分鐘就能完成一個斷面約60米範圍内的全景資料采集。”貴平高速18标項目負責人介紹。這些資料推送至智慧平台進行統一管理,更加直覺全面,隧道的可視化開挖,有效精準判定超欠挖位置,減少了傳統測量帶來的誤差和不便,降低現場檢測成本,讓二襯厚度和斷面檢測精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橋”見“質”造||以“新”提“質”!科技賦能貴平高速建設

三維雷射掃描器使用現場

此外,由路橋集團自主研發的“一種基于BIM+GIS的三維征拆管理系統”,在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的基礎上建立實景模拟、正射影像和建築模型,對拟建工程占用土地和附屬建築物進行模拟,同步将詳細資料錄入系統與征拆資料進行關聯,重點關注征地拆遷場景的虛拟展示。通過三維可視化、圖形報表等方式,實時了解掌握征地拆遷的基本情況和進展,有效解決了傳統公路征地拆遷管理統計工作量大、耗費人工多、複盤困難、周期過長等痛點,減少了在征拆工作中的人為統計錯誤,保證了資料的準确性和有效性。該系統已在貴平高速全面投入使用,并于2023年榮獲國家發明專利。

“橋”見“質”造||以“新”提“質”!科技賦能貴平高速建設

三維征拆管理系統

“物聯網+BIM”

實作T梁生産數字孿生和智慧管控

走進貴平高速12标,映入眼簾的是占地9900平方米的貴州首個“智慧梁場”,于去年10月建成并投産,是貴州省首次探索山區高速公路應用智慧梁場進行T梁預制。通過采用先進的生産裝置和技術實作了生産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和資訊化,不僅提高了預制梁的精度和品質,還大大降低了生産成本和人工勞動強度,為高速公路施工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被譽為貴平12标項目建設的“巧手”與“千裡眼”。

“橋”見“質”造||以“新”提“質”!科技賦能貴平高速建設

智慧梁場

在智慧監控指揮中心,一塊超大螢幕讓人眼前一亮。作為智慧梁場的“中樞神經”,最核心的交通科技就是智慧梁場資訊綜合管理平台。該平台運用“物聯網+資料分析”,并采用“物聯網+BIM”技術,搭建場區及橋梁完整數字孿生模型,對預制T梁生産的全周期智慧化管理,通過各類傳感裝置和監測設施,實時擷取施工現場的溫度、濕度、進度等各種資料,為施工管理人員提供決策依據,幫助他們及時調整施工方案和措施。

“橋”見“質”造||以“新”提“質”!科技賦能貴平高速建設

智慧監控中心

此外,該平台以各類管理系統為基礎,分為裝置管理、生産進度、安全施工、品質管理、吊裝進度等五大闆塊,集合了智能液壓模闆控制系統、智能蒸養系統、智能張拉壓漿系統、AI視訊監控系統、龍門吊運作監控系統、人員裝置定位系統等11個平台資料的內建、分析和展示,可以對生産區域進行全方位監控。梁場管理人員通過可視化指揮中心和手機APP對生産資料和品質資訊進行全過程監管,實作生産工藝和管理方式的更新。

“橋”見“質”造||以“新”提“質”!科技賦能貴平高速建設

智慧梁場智慧中心

“從鋼筋的切割開始,貴平12标就采用數控鋼筋彎曲機、焊接機器臂等智能化裝置進行加工制作,操作人員隻需導入參數即可,不僅效率高,精确度更高。”貴平高速12标負責人介紹,梁場運用“物聯網+BIM”技術搭建數字化智慧梁場管理平台,實作對T梁從鋼筋加工、模闆安裝、混凝土澆築、智能蒸養、張拉壓漿到吊裝的全過程數字化管理,全面感覺梁場生産進度、品質安全、人員裝置等各方面資訊,達到工序品質可控、資料溯源等,單片T梁生産周期由傳統的7天縮短至1天,降本增效的同時,安全風險極大降低,生産管理水準全面提升。

精準控制 為項目安全發展保駕護航

貴平18标拉密河特大橋是貴平高速全線重難點和控制性工程。大橋全長206米,主跨長176米,寬度為40.8米,橋面距水面約106米。橋梁位于曲線上,為非對稱中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其拱肋共有18個拱肋吊裝節段。大橋兩岸橋墩處于陡峭山體之上,面臨場地狹小、吊裝重量大、起吊大角度蕩移、纜索吊裝重載橫移、高精度安裝需求等“卡脖子”難題。

“橋”見“質”造||以“新”提“質”!科技賦能貴平高速建設

拉密河特大橋

“大橋所處河谷兩岸地形高差達25米,為了減少開挖對生态環境的破壞,設計為非對稱結構橋梁。”貴平高速18标項目負責人介紹說,由于大橋平面位于圓曲線上,正下方峽谷深120米,不具備正常的下方起吊條件,是以拱肋吊裝是施工的重難點。經項目團隊反複研究,首次采用單側不對稱吊裝工藝,最終采用“載重橫移+蕩移”“纜索吊裝+斜拉扣挂”施工工藝,有效避免了吊裝與扣索碰撞,解決了場地受限、拱肋載重過大的問題,索塔系統最大承載力為160噸,拱肋最大吊重達104噸。

大橋建設中,項目采用“單卷揚機循環牽引系統”,實作人力、材料、裝置與資源消耗的多重節約;采用“重力與岩錨複合式錨碇”結構,提升結構穩固的同時降低了施工成本。在纜索吊裝系統重載橫移工藝上,創新采用了“可牽引滑船式纜索吊裝索鞍”,将纜索吊裝系統索鞍設計成滑船結構,并設定槽型滑道,利用不鏽鋼闆與四氟乙烯闆降低索鞍與滑道的摩擦力,采用輪式滾動結構作橫移牽引導向,使吊裝過程更加“順滑”。

“橋”見“質”造||以“新”提“質”!科技賦能貴平高速建設

北鬥衛星資料監控顯示屏

不僅如此,拉密河特大橋施工還引進了北鬥衛星定位系統、自動傳感與資料雲傳輸相結合的智能化纜索吊裝控制系統,對主塔應力、塔偏、拱肋吊裝空間姿态、風速及溫度資料等關鍵參數進行動态實時監測,并系統內建形成基于橋梁資訊模型的可視化智能控制系統與預警系統,使橋梁的品質控制和安全管控得到強有力的保障。

微創新·大引擎

助推項目鑄造品質工程

貴平3标在梁場T梁腹闆鋼筋施工中進行了“T梁鋼筋定位支撐筋”微創新。在T梁腹闆鋼筋内側焊接U型限位鋼筋,結合外側的保護層墊塊,形成“内襯外墊”的固定方式,有效控制了預制梁片鋼筋骨架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的變形,極大地保障了施工品質,提升了橋梁結構的耐久性。

“橋”見“質”造||以“新”提“質”!科技賦能貴平高速建設

運用T梁腹闆鋼筋定位支撐筋

在毛栗樹隧道出口二襯鋼筋施工處,項目部采用加長螺杆二襯鋼筋定位架進行固定,解決了在隧道仰拱預留二襯鋼筋安裝施工中,鋼筋安裝定位不精準等問題。隧道仰拱鋼筋定位架結構簡單、操作友善、易于組裝,适用于不同環向間距的二襯鋼筋,可重複使用,使鋼筋結構尺寸定位準确,提高了施工品質。同時,還利用新工具新裝置,使用“邊坡坡度尺”精确控制K14+920-K15+146段路基段邊坡坡率,提高測量效率,提升邊坡線型外觀品質,既保障了後續防護工程的品質,又提升了施工的便捷性;對二工區拐堵橋護欄則采用改裝“護欄養生台車”進行均勻噴淋養護,既省時又省力,護欄養生更加全面細緻,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橋”見“質”造||以“新”提“質”!科技賦能貴平高速建設

運用邊坡坡度尺

“橋”見“質”造||以“新”提“質”!科技賦能貴平高速建設

護欄養生台車

立足科技創新是驅動項目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路橋集團在貴平高速弄豪隧道、拉密河特大橋等項目建設中厚植交通科技創新“沃土”,廣泛推廣“四新”技術,讓貴平高速公路的建設現場處處都展現着由智慧化、資訊化管理舉措帶來的精準、高效。這些交通智能建造是項目運用“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展現,不僅推動了項目建設提質增效,也助推了高速公路的建設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快速轉變。

來源: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