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0歲糖尿病人每天一碗黃瓜湯,9個月後去體檢,醫生贊歎:好辦法

作者:中醫張瑜醫師

李阿姨是一位60歲的糖尿病患者,一直努力控制血糖。

9個月前,她在一位老中醫的建議下開始每天喝一碗黃瓜湯。

起初,大家對此持懷疑态度,但沒過多久;

60歲糖尿病人每天一碗黃瓜湯,9個月後去體檢,醫生贊歎:好辦法

李阿姨的血糖水準開始穩步下降,連醫生都對她的好轉速度感到驚訝。

這背後有什麼秘密呢?咱們一起來揭秘。

黃瓜湯的健康秘密:

1,黃瓜與血糖

低熱量,高纖維

黃瓜的熱量很低,富含纖維,這意味着它可以增加飽腹感,減少過度飲食,進而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準。

60歲糖尿病人每天一碗黃瓜湯,9個月後去體檢,醫生贊歎:好辦法

黃瓜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緩慢,有助于防止血糖飙升。這種穩定的血糖水準對糖尿病患者的長期健康管理非常有利。

2,黃瓜與血壓

高鉀低鈉:

黃瓜含有較多的鉀元素和較少的鈉元素,這種組合有助于平衡體内的電解質,進而幫助降低血壓。

血管舒張:

60歲糖尿病人每天一碗黃瓜湯,9個月後去體檢,醫生贊歎:好辦法

黃瓜中的某些物質可以擴張血管,減少血管阻力,使血壓更容易控制。

3,黃瓜與排毒養顔

抗氧化作用:

黃瓜含有多種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和硒;

這些成分能夠幫助抵抗自由基的損害,進而減緩衰老過程。

内外兼修:

60歲糖尿病人每天一碗黃瓜湯,9個月後去體檢,醫生贊歎:好辦法

黃瓜不僅能吃,還可以用來敷臉,直接為皮膚提供水分和營養;

從内部和外部同時發揮作用,讓皮膚更加健康有光澤。

說到這不是說要讓大家每天都去吃黃瓜,我們任何東西講究過猶不及;

中醫認為黃瓜性寒,任何東西吃多了就會造成負面影響。

以下是一些可能不适合食用黃瓜的人群:

1,脾胃虛寒者

黃瓜性寒,脾胃虛寒的人食用後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腹痛或腹瀉等症狀。

2,經期女性

在月經期間,女性可能要避免食用寒涼食物;

60歲糖尿病人每天一碗黃瓜湯,9個月後去體檢,醫生贊歎:好辦法

因為它們可能會影響子宮,導緻經血不暢或痛經。

3,腎功能不全者

黃瓜含有較多的鉀,對于腎髒功能受損的人來說;

過多的鉀可能無法有效地排出體外,可能導緻高鉀血症。

4,服用某些藥物者

部分藥物可能會與黃瓜中的成分發生互相作用,影響藥效。

例如,某些降壓藥和利尿劑在與黃瓜同時使用時需謹慎。

60歲糖尿病人每天一碗黃瓜湯,9個月後去體檢,醫生贊歎:好辦法

5,過敏體質者

如果對黃瓜或者其他類似的果蔬(如西瓜、甜瓜等)有過敏反應;

可能會出現皮疹、喉嚨腫脹等症狀。

與黃瓜相克的食物有哪些?

花生:

中醫認為黃瓜和花生同食可能導緻消化不良,因為兩者性質相克。

菠菜:

有一種說法是黃瓜和菠菜同食會降低兩者的營養價值。

60歲糖尿病人每天一碗黃瓜湯,9個月後去體檢,醫生贊歎:好辦法

菠菜中富含維生素C,而黃瓜中含有一種叫做維生素C氧化酶的物質;

兩者相遇可能導緻維生素C被破壞。

蕃茄:

與菠菜類似,蕃茄富含維生素C,而黃瓜可能會降低其營養價值。

然而,現代營養學的觀點認為,隻要飲食均衡,适量食用不同的食物;

并不會導緻嚴重的營養流失或身體不适。

60歲糖尿病人每天一碗黃瓜湯,9個月後去體檢,醫生贊歎:好辦法

實際上,很多所謂的“食物相克”并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

而且在實際飲食中,這些問題往往被忽略,因為适量多樣化飲食是營養學的基本原則。

相信很多人肯定會覺得,生吃黃瓜很無聊,那麼我接下來推薦一些黃瓜的具體吃法,豐富我們的食譜。

一些黃瓜具體的食譜

涼拌黃瓜:

切好的黃瓜加上蒜末、醬油、醋、糖、辣椒油等調料,攪拌均勻後放置片刻;

讓味道滲入黃瓜中,非常适合夏天清爽口感的涼菜。

60歲糖尿病人每天一碗黃瓜湯,9個月後去體檢,醫生贊歎:好辦法

拍黃瓜:

用刀背将黃瓜拍裂,然後切成段。加入蒜末、醬油、醋、糖、花椒油等調料拌勻即可。

拍打過的黃瓜更容易吸收調料的味道。

酸辣黃瓜:

将黃瓜切片,用鹽腌制一會兒,擠去多餘水分。

然後加入醋、糖、辣椒粉或油,冷藏後食用,味道酸辣可口。

清炒黃瓜:

将黃瓜切片,用少量的油在高溫下快速翻炒,加入适量的鹽和味精,炒至斷生即可。

這樣炒出來的黃瓜鮮嫩爽脆。

60歲糖尿病人每天一碗黃瓜湯,9個月後去體檢,醫生贊歎:好辦法

黃瓜炒蛋:

先将蛋液打散,煎成蛋餅後切絲;黃瓜切片,與蛋絲一起下鍋翻炒,調味後出鍋。

這是一道簡單又美味的家常菜。

蓑衣黃瓜:

将黃瓜切蓑衣狀(即兩邊不斷,中間切薄片),然後加入蒜末、醬油、醋、糖等調料拌勻即可。

這種切法能夠讓黃瓜更好地吸收調料。

60歲糖尿病人每天一碗黃瓜湯,9個月後去體檢,醫生贊歎:好辦法

以上隻是一些簡單的例子,您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創意,嘗試更多的黃瓜做法。

如果你有什麼好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