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村旅遊】王鋪鎮茆䒟苑:牡丹開出“花經濟” 鄉村“顔值”變“産值”

作者:五彩秦安

【編者按】這裡,是我們出發的地方;這裡,是大家回歸的選擇;這裡,是一片遠離城嚣的淨土。近年來,秦安縣以和美鄉村建設為抓手,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農民增收緻富的重要手段,各鎮緊扣自身實際,大膽探索實踐,打造出了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鄉村旅遊業态。回到鄉村,流水潺潺、炊煙袅袅、宜居宜業,欣欣向榮……。我們能感受“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自豪;能體味“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閑适;能領會“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的和樂;能獲得“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的救贖;為全面宣傳秦安縣鄉村旅遊資源,提升鄉村旅遊品牌,發掘鄉村旅遊文化内涵,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即日起,秦安縣融媒體中心在各平台推出【鄉村旅遊】專欄,專題推介全縣鄉村旅遊資源,敬請關注。

【鄉村旅遊】王鋪鎮茆䒟苑:牡丹開出“花經濟” 鄉村“顔值”變“産值”

王鋪鎮位于秦安縣西北部,西鄰甘谷縣,北接通渭縣,為三縣交接地帶。明《秦安志》稱王鋪梁為仙嶺,又稱神仙嶺。據說唐代有隐士名秦系在此采藥修行,故以仙嶺名此山。山上有個茆䒟苑,位于鎮東北約5公裡處,而“茆䒟”就是牡丹,古書上說“茆”是花之上、柳之右,花取其朵、柳取其枝,是謂“豔陽花開,春風拂柳”之意。從西北到中原的河南等地,茆䒟就是牡丹在民間的稱呼。

【鄉村旅遊】王鋪鎮茆䒟苑:牡丹開出“花經濟” 鄉村“顔值”變“産值”

該地域山高氣爽、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很适宜牡丹生長。每年五月份,茆䒟苑中的牡丹花次第開放,進入最佳觀賞期,成片的“花海”吸引衆多遊客前去感受“牡丹花開香滿園”的詩情畫意。

走進園中,滿眼的姹紫嫣紅和濃郁花香撲面而來,各色品種的牡丹花一團團、一簇簇,或半開、或怒放,風姿綽約、雍容華貴。滿園牡丹美了初夏,醉了遊人,繁榮了鄉村振興的宏圖偉業。

【鄉村旅遊】王鋪鎮茆䒟苑:牡丹開出“花經濟” 鄉村“顔值”變“産值”

“聽說王鋪的牡丹開得很好,我和朋友約好來這,一塊跳跳舞,照照相,玩得挺開心的。”慕名前來打卡茆䒟苑的遊客喬女士高興地說。

碩大的花朵或紅或粉或白,與挺拔的花枝、花葉層層疊疊、交相輝映,四方遊客紛沓而來,穿梭在花叢之中,品其色、聞其香。灼灼花海中,遊人的啧啧驚歎聲不絕于耳,大家一邊欣賞美景,一邊拍照留念,記錄美景,與牡丹相映成趣,成了茆䒟苑内的一道亮麗風景。

【鄉村旅遊】王鋪鎮茆䒟苑:牡丹開出“花經濟” 鄉村“顔值”變“産值”

王鋪鎮仙嶺油用牡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富貴說:“牡丹的面積越來越大了,每年牡丹花開的時候,吸引了周邊很多的遊客前來觀賞,對于鄉村旅遊和美麗家園的建設,我覺得非常好。”

【鄉村旅遊】王鋪鎮茆䒟苑:牡丹開出“花經濟” 鄉村“顔值”變“産值”

茆丹苑内,不少文藝小分隊、表演愛好者紛紛登台演出,遊客在欣賞萬千盛開的花朵的同時,還能一睹秦安小曲、臘花舞、歌曲舞蹈等文藝節目的風采。還有不少身穿漢服的遊客穿梭在花間拍照打卡,有的通過美妙的歌聲、曼妙的舞姿讴歌新時代、贊美新生活,大家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遊客王先生說:“通過舉辦文化旅遊觀光活動,我們可以在這裡賞花、聽戲、遊玩,這幾年王鋪的變化特别大,生态環境越來越好了。”

【鄉村旅遊】王鋪鎮茆䒟苑:牡丹開出“花經濟” 鄉村“顔值”變“産值”

此外,王鋪鎮還通過組織開展文藝旅遊觀光之盛世、舞動、打卡茆丹苑系列活動,傳遞王鋪仙嶺牡丹文化,以獨特的藝術符号擦亮“王鋪仙嶺牡丹”這一文化品牌,深化城鄉文化交流互鑒,推動王鋪仙嶺牡丹文化這一品牌越走越遠,促進牡丹文化繁榮發展,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鄉村旅遊】王鋪鎮茆䒟苑:牡丹開出“花經濟” 鄉村“顔值”變“産值”

“王鋪鎮茆䒟苑曆史悠久,從晉朝開始就有記載,現占地面積200餘畝,園内有牡丹樹10萬餘株,其中百年以上大型牡丹樹1000餘株,茆䒟苑内的牡丹主要以甘肅特有的紫斑牡丹為主,自去年我們開始舉辦牡丹文化觀光活動以來,共迎客6萬多人,觀光打卡人員絡繹不絕,成為我鎮文旅産業發展的一大亮點。”茆䒟苑負責人郭明強告訴記者。

【鄉村旅遊】王鋪鎮茆䒟苑:牡丹開出“花經濟” 鄉村“顔值”變“産值”

近年來,王鋪鎮依托良好的生态環境、深厚的人文底蘊,以 牡丹為媒,文旅搭台,從發展壯大集牡丹種苗繁育、觀光旅遊、規模種植、精深加工等為一體的産業鍊條入手,通過開發牡丹油、花蕊茶等牡丹系列的農特産品,着力培育牡丹經濟和生态農業,大力發展“美麗經濟”,打造富有王鋪特色的觀光農業,通過一系列活動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體驗王鋪的風土人情、品嘗王鋪的風味小吃、遊覽王鋪的秀麗美景,不斷擴大王鋪的“朋友圈”,為鄉村旅遊增添了新的活力,走出了一條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編輯:白寶林 責編:路淑娟 編審:王小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