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村旅游】王铺镇茆䒟苑:牡丹开出“花经济” 乡村“颜值”变“产值”

作者:五彩秦安

【编者按】这里,是我们出发的地方;这里,是大家回归的选择;这里,是一片远离城嚣的净土。近年来,秦安县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各镇紧扣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实践,打造出了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业态。回到乡村,流水潺潺、炊烟袅袅、宜居宜业,欣欣向荣……。我们能感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自豪;能体味“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闲适;能领会“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和乐;能获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救赎;为全面宣传秦安县乡村旅游资源,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发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即日起,秦安县融媒体中心在各平台推出【乡村旅游】专栏,专题推介全县乡村旅游资源,敬请关注。

【乡村旅游】王铺镇茆䒟苑:牡丹开出“花经济” 乡村“颜值”变“产值”

王铺镇位于秦安县西北部,西邻甘谷县,北接通渭县,为三县交接地带。明《秦安志》称王铺梁为仙岭,又称神仙岭。据说唐代有隐士名秦系在此采药修行,故以仙岭名此山。山上有个茆䒟苑,位于镇东北约5公里处,而“茆䒟”就是牡丹,古书上说“茆”是花之上、柳之右,花取其朵、柳取其枝,是谓“艳阳花开,春风拂柳”之意。从西北到中原的河南等地,茆䒟就是牡丹在民间的称呼。

【乡村旅游】王铺镇茆䒟苑:牡丹开出“花经济” 乡村“颜值”变“产值”

该地域山高气爽、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很适宜牡丹生长。每年五月份,茆䒟苑中的牡丹花次第开放,进入最佳观赏期,成片的“花海”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感受“牡丹花开香满园”的诗情画意。

走进园中,满眼的姹紫嫣红和浓郁花香扑面而来,各色品种的牡丹花一团团、一簇簇,或半开、或怒放,风姿绰约、雍容华贵。满园牡丹美了初夏,醉了游人,繁荣了乡村振兴的宏图伟业。

【乡村旅游】王铺镇茆䒟苑:牡丹开出“花经济” 乡村“颜值”变“产值”

“听说王铺的牡丹开得很好,我和朋友约好来这,一块跳跳舞,照照相,玩得挺开心的。”慕名前来打卡茆䒟苑的游客乔女士高兴地说。

硕大的花朵或红或粉或白,与挺拔的花枝、花叶层层叠叠、交相辉映,四方游客纷沓而来,穿梭在花丛之中,品其色、闻其香。灼灼花海中,游人的啧啧惊叹声不绝于耳,大家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拍照留念,记录美景,与牡丹相映成趣,成了茆䒟苑内的一道亮丽风景。

【乡村旅游】王铺镇茆䒟苑:牡丹开出“花经济” 乡村“颜值”变“产值”

王铺镇仙岭油用牡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富贵说:“牡丹的面积越来越大了,每年牡丹花开的时候,吸引了周边很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对于乡村旅游和美丽家园的建设,我觉得非常好。”

【乡村旅游】王铺镇茆䒟苑:牡丹开出“花经济” 乡村“颜值”变“产值”

茆丹苑内,不少文艺小分队、表演爱好者纷纷登台演出,游客在欣赏万千盛开的花朵的同时,还能一睹秦安小曲、腊花舞、歌曲舞蹈等文艺节目的风采。还有不少身穿汉服的游客穿梭在花间拍照打卡,有的通过美妙的歌声、曼妙的舞姿讴歌新时代、赞美新生活,大家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游客王先生说:“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观光活动,我们可以在这里赏花、听戏、游玩,这几年王铺的变化特别大,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乡村旅游】王铺镇茆䒟苑:牡丹开出“花经济” 乡村“颜值”变“产值”

此外,王铺镇还通过组织开展文艺旅游观光之盛世、舞动、打卡茆丹苑系列活动,传递王铺仙岭牡丹文化,以独特的艺术符号擦亮“王铺仙岭牡丹”这一文化品牌,深化城乡文化交流互鉴,推动王铺仙岭牡丹文化这一品牌越走越远,促进牡丹文化繁荣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乡村旅游】王铺镇茆䒟苑:牡丹开出“花经济” 乡村“颜值”变“产值”

“王铺镇茆䒟苑历史悠久,从晋朝开始就有记载,现占地面积200余亩,园内有牡丹树10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大型牡丹树1000余株,茆䒟苑内的牡丹主要以甘肃特有的紫斑牡丹为主,自去年我们开始举办牡丹文化观光活动以来,共迎客6万多人,观光打卡人员络绎不绝,成为我镇文旅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茆䒟苑负责人郭明强告诉记者。

【乡村旅游】王铺镇茆䒟苑:牡丹开出“花经济” 乡村“颜值”变“产值”

近年来,王铺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以 牡丹为媒,文旅搭台,从发展壮大集牡丹种苗繁育、观光旅游、规模种植、精深加工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入手,通过开发牡丹油、花蕊茶等牡丹系列的农特产品,着力培育牡丹经济和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富有王铺特色的观光农业,通过一系列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王铺的风土人情、品尝王铺的风味小吃、游览王铺的秀丽美景,不断扩大王铺的“朋友圈”,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的活力,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编辑:白宝林 责编:路淑娟 编审:王小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