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基金公司忙降費 三大重點配置行業有哪些? | 年報研究專題

作者:投資者網
基金公司忙降費 三大重點配置行業有哪些? | 年報研究專題

《投資者網》崔悅晨

随着年報季披露告一段落,2023年公募基金的行業情況也浮出水面。

整體而言,由于2023年A股市場震蕩延續,基金公司的淨利潤情況出現明顯分化。淨利潤超過10億元的公司達到8家,都是頭部公募。其中,易方達基金以33.82億元的淨利潤位居榜首,繼續保持“一哥”地位,同時也是唯一營收超過百億元的公司,2023年其營收達到125億元。

廣發基金、華夏基金、南方基金和富國基金緊随其後,2023年營收依次為76.43億元、73.27億元、67.41億元和67.51億元;淨利潤分别為19.50億元、20.13億元、20.11億元和18.14億元。

此外,還有彙添富基金、招商基金、博時基金等2023年淨利潤超過10億元,頭部公募基金公司“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也在持續顯現。

基金公司忙降費 三大重點配置行業有哪些? | 年報研究專題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公募基金行業的淨利潤出現了普遍縮水。截至目前,僅有8家基金公司淨利潤同比增加,其餘公司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這也展現出,在2023年A股市場震蕩、基金賺錢效應繼續減弱和公募基金降費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不少基金公司,尤其是主動權益産品占比較高的公司面臨的經營壓力。

管理規模穩中有進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全市場公募基金總規模達到27.6萬億元,較2022年增加了1.57萬億。與此同時,基金數量達到11528隻,較2022年增加了952隻。

過去一年,公募基金在管理規模上不僅扭轉了2022年下滑的态勢,還在2023年二季度末首次超越銀行理财,妥妥占據了居民理财C位。

其中,債基是最大的增量,2023年底債基規模為5.31萬億元,較前一年的4.27萬億元,增加了1.04萬億。

股票型基金略有增加,2023年底股票型基金規模為2.83萬億元。股票型産品也呈現結構分化的特點,ETF等指數型産品異軍突起,成為各家在權益類産品發力的重點,同時成為投資者逆市加倉的首選。

從營收情況來看,盡管2023年營收下降、淨利潤縮水是普遍現象,但也有部分公司逆勢增長,借力“特色化發展”彎道超車,實作了扭虧為盈。

例如,憑借在指數産品上的表現,華泰柏瑞基金2023年營收、淨利潤雙雙增加,并且增幅都比較可觀。

南華基金2023年實作營業收入0.71億元,較2022年的0.51億元增長39.22%,淨利潤由2022年虧損0.11億元到2023年盈利119.41萬元,成功實作了扭虧為盈,這也是該公司成立7年多來首次盈利。

方正富邦基金也在2023年實作了逆勢增長,淨利潤大增63.66%。其母公司方正證券在年報中指出,2023年方正富邦基金加強主動權益産品、做大固定收益産品、布局特色指數産品,打造出多元投資管理能力。

基金公司忙降費

2023年,是公募基金重磅改革的一年,尤其是費率的改革,以及浮動費率型産品的創新,對公募基金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

2023年7月,證監會印發《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方案》,拟在兩年内采取15項舉措全面優化公募基金費率模式,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水準。

12月,證監會再次釋出《關于加強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管理的規定》(征求意見稿),将權益類基金的傭金配置設定比例上限由30%調降至15%。

Wind資料顯示,在費率改革工作方案釋出後,公募基金降費成效顯著,全年收取管理費同比下降7.04%。

具體來看,公募基金主動權益基金産品的管理費率、托管費率普遍下降到1.2%、0.2%以下,這對混合型基金和主動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費收入影響較大。

在産品創新方面,2023年8月,三大類浮動費率産品正式獲批。第一類是與規模挂鈎的浮動費率産品,第二類是與業績挂鈎的浮動費率産品,第三類是與持有期挂鈎的浮動費率産品。

本次共計20隻浮動費率産品獲批,涉及華夏基金、富國基金、招商基金、興證全球基金、中歐基金、易方達基金等17家基金公司。

浮動費率産品上市,意味着基金費率與規模、業績牢牢綁定,基金規模越大,費率越低。如此,基金經理不會過度追求規模增長,而是保持适當的規模,便于操作,做出更好的業績。而與業績挂鈎,則業績越好,費率越高,以此鼓勵基金經理做出高業績,使得基金公司和投資者更好地共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管理費收入是公募基金的主要收入來源。随着整個行業的管理費收入出現下滑,基金公司2023年業績呈現出普遍下滑的态勢,部分小型基金處于盈虧線附近。

未來,公募基金的營收需要進行思路改變和創新。費率下調,公募基金營收将會受到影響,而這對公司的投研能力和銷售能力來說也是一次新的考驗。

重點布局三大行業

公募基金年度資産配置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2023年,日常消費、資訊技術、醫療保健行業受到公募基金的青睐。其中,貴州茅台以合計持有市值1454.11億元位列第一。此外,甯德時代、五糧液、泸州老窖、邁瑞醫療等也被公募基金大舉持有。

具體到行業,2023年四季度,A股醫療、科技兩個闆塊個股被增持的數量較多。

其中醫療行業個股增持的數量可觀,主要增持聯影醫療、智飛生物、邁瑞醫療、恒瑞醫藥等熱門個股。此外,科技闆塊的個股也有比較多的增持,例如海光資訊、瀾起科技、通富微電、中芯國際等。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基金公司投資港股的熱情被重新點燃。在高估值吸引下,公募基金整體提升港股倉位,一些基金從低配到大幅加倉,更有甚者直接将港股倉位打到九成。随着國際資金回流以及内資加速湧入,港股市場人氣驟升,“含港”基金走出至暗時刻。

在港股配置中,公募基金對多隻個股呈現出持續看好态勢,如騰訊控股仍受青睐,被持股總市值達到381.52億元,持有基金數量為831隻。

如按持股占比統計,2023年公募基金持有比例最高的是百利天恒-U,達到66.46%,持股總市值為32.43億元。緊随其後的是精智達、茂萊光學,持股比例分别為65.39%、62.42%。

展望2024,多名基金經理認為,2024年A股、港股有望出現反轉,上演牛市行情,而那些優質股票将有可能迎來超額收益的機會。

在投資方向上,科技賽道被普遍看好,涉及的領域包括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智能汽車、半導體等,這些成長闆塊預計是2024年結構性行情中的主要收益來源,目前上述行業均發生着廣泛、積極的變化。

多家基金頻繁“換帥”

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截至3月12日,年内共有60位高管變更,涉及華安基金、貝萊德基金、湘财基金等36家公募基金公司。

其中,董事長變動人數最多,為22人;總經理和副總經理變動人數分别為12人、20人。

與往期資料相比,2023年公募基金高管變動人數整體處于曆史同期較高水準,中小型基金公司高管變動頻率相對較高。

從董事長變動來看,年内有貝萊德基金、國壽安保基金、湘财基金、同泰基金等基金公司迎來了新任董事長。

從總經理變動來看,泰信基金、中金基金、貝萊德基金等基金公司迎來了新任總經理。

副總經理變動方面,摩根基金、融通基金、銀河基金、新華基金等基金公司均有“新官”上任。

高管變動是公募基金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基金公司中部分高管有股東背景,當公司股權發生變動時,高管團隊可能會面臨一定的變化或調整。

此外,公募基金行業競争激烈,市場環境變化較快,基金公司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管理層來适應市場需求,相應的,優質基金高管人才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基金公司的高管變動還可能與公司旗下基金業績表現有關,如果基金業績表現不佳,可能會導緻高管的更替,以尋求改善業績的機會。另外,部分高管也會因為個人發展機會、薪酬待遇或者其他個人原因而選擇離開或者加入一家公司。

2023年11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釋出了《基金從業人員管理規則》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投資管理人員注冊登記規則》兩項自律規則。基金經理頻繁跳槽、産品封閉期内離職的行為,或将逐漸減少。

高管變更頻率高、任期短等現象,暴露了公募基金公司人才不穩定的問題,同時進一步凸顯了行業競争更趨激烈的趨勢。

面對複雜的監管要求、激烈的行業競争,這對高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展望2024年,随着監管加強,産品封閉期内離職、基金經理違規操作等問題是否将得到改善,還有待時間的檢驗。(思維财經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