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紀實文學 | 趙富山:“罕達犴”之死 原創/ 趙富山

作者:鐵道兵文化
紀實文學 | 趙富山:“罕達犴”之死 原創/ 趙富山

“罕達犴”之死

這裡的鐵道兵烈士陵園,為啥讓“罕達犴”守靈?

作者:趙富山

這裡的鐵道兵烈士陵園,為啥讓“罕達犴”守靈?

塵封已久今夢圓

紀念碑前憶當年

兩根鋼軌指蒼穹

一道彩虹穿林間

林海千裡滴碧翠

鐵軍十萬車馬喧

樟松依舊聳天立

馴鹿仍記修路難

——鐵道兵詩抄

紀實文學 | 趙富山:“罕達犴”之死 原創/ 趙富山

鹿鳴呦呦,馴鹿走來

  架橋鋪路何其苦,爬冰卧雪戰猶酣; 風前讀碑千人仰,雨裡掃墓萬衆瞻。征雁無語強忍淚,桦林有情也嗚咽; 難尋亡友捐軀處,惟見嫩江泛清漣……這是當年鐵道兵征戰大興安嶺時的生動畫面。

  一到大興安嶺就想去看罕達犴(蒙語又稱堪達罕、犴達罕),這恐拍是所有當年大興安嶺鐵道兵的一個心結。那種溫順的“四不像”,是大興安嶺的特有物種,與當年10萬開發大興安嶺鐵道兵官兵有種特殊的感情。

犴達罕又稱駝鹿、馴鹿。馴鹿是一種屬于鹿科的北極圈生物,馴鹿角似鹿而非鹿,頭似馬而非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驢而非驢,因而俗稱“四不像”。馴鹿腿長有力,善于踏深雪行走和長途遷徙,是使鹿民族鄂溫克獵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夥伴,也是傳說中聖誕老人的坐騎。

1963年開春,鐵13團進駐根河,剛一安營紮寨,鄂溫克牧民趕着成群的罕達犴去放牧途中,經過我們營地找到連長,動員我們買幾頭罕達犴讓養着,養肥了過年吃肉。當時連長讓我找來司務長,問了夥食賬目,就買了兩頭交由炊事班養着。 

 我們都沒見過這種長着一對長長花犄角的怪物,大家圍觀着,摸摸犄角,拍拍後背它毫無反感。牧民說它很溫順愛吃苔藓,蘑菇,大家每天收工回來在路上的背陰處總不忘去挖些苔藓回來喂它,逗它玩。春去秋來,兩頭罕達犴長大了,也和年輕士兵交上了朋友,有的小戰士抓住花犄角翻身騎上背,罕達犴竟像小毛驢般馱着人屁颠屁颠走起來,惹得大家一片哄笑。

  那年月鐵道兵在深山老林生活枯燥單調,可愛的罕達犴帶給我們多少歡樂。那時林區交通不便,汽車不通,特别是到了寒冬,許多物資要靠鄂溫克人的馴鹿雪橇在冰道運輸,難怪1984年在大興安嶺首府加格達奇北山修建鐵道兵烈士陵園時,主體建築是基座上兩根鋼軌直插雲天,頂端是鐵道兵兵徽,基座前是憨态可掬的大理石罕達犴雕像。讓他們陪侍在長眠在這裡的烈士。

  “犴達罕”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晝伏夜行,擅于奔跑,是以狩獵者夜間坐着桦皮船去沼澤地打獵。桦皮船以柳木條做骨架,白桦樹皮為船殼,塗松脂粘合而成,船體輕盈,滑行靈敏快速。原始森林沼澤地裡水草豐茂,塔頭濕地連綿百裡,是“犴達罕”最愛光顧之地。狩獵者選一處水草茂密之地悄悄潛伏下來。夜半時分,隻見幾隻體形與馬相仿的龐然大物從遠處走來,呼噜噜地潛入水下。隔不多時,便将鼻孔伸出水面換氣。

  隻見獵人們船悄悄逼近一隻最大的“犴達罕”。老獵人則穩穩蹲在船頭,兩眼炯炯地舉着獵槍。當這隻“犴達罕”再次露頭換氣時,獵人瞄準它的腦袋就是一槍——呯!槍聲過後,隻見水浪翻滾,“犴達罕”在水中掙紮了一下,随即轟地像一堵牆似地倒在水中,壓起的血浪濺了人們一身……

  獵物到手,接下來便是美美地享用了。每每獵物運回村,鄂溫克人就在寨子裡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他們常邀請築路駐軍來聯歡,男女老幼圍着篝火,一邊烤着獵物,一邊跳起“阿罕拜”、“愛達哈喜楞舞””等民族舞蹈。

  美麗的鄂溫克大嫂跳起了平時很難見到的“斡日切”(天鵝舞),鄂溫克大哥則唱起了曲調豪放的民歌:“在那茂密的森林中,閃現着英雄的身影,他們的胸懷像森林一樣廣闊……”人們玩得興起,紛紛加入“舞群”。熊熊的篝火映紅了臉龐,每一個人心裡都暖暖的。

  在清代每到冬季皇帝圍獵。打到犴後,取其皮,吃其肉,剩下的犴角送到造辦處做一些手把件供王公們玩耍。進而逐漸形成清代獨有的犴角文化。例如做扳指,鼻煙壺,筆杆,筆舔,火燫包等。

  由于此物件制作工藝複雜,數量極少,這在當時也是稀罕物,比象牙還珍貴。至今,流傳下來的甚少。随着清政府的瓦解,此工藝也就失傳了。

  由于野生犴角質地密實,堅硬,不脆,柔韌,不裂,可塑性強等特性,做成物件後,随着時間的流逝,把玩,使用,它的表面上漿快,色澤古樸,老氣十足,是非常有前途的文房、手把件用材。

  “犴達罕”在鄂溫克人眼裡可是寶貝,一隻罕達犴重達三四百斤,犴肉夠全家人吃上一冬。而且它全身是寶:角、腦髓、胎、血、筋、尾、鞭等均是名貴藥材,犴鼻是有名的山珍,皮能制革,幼角可得鹿茸。

紀實文學 | 趙富山:“罕達犴”之死 原創/ 趙富山

戰士與罕達犴的栖息地

  大興安嶺築路的生活是艱苦而單調的,每逢星期天或節假日,戰士們會結伴到密林深處探尋,玩耍。早晨吃過早飯,自由結合的三五個戰士為一組,向連部做個登記,連裡給發一支半自動步槍5發子彈,向連部說明大緻方向,再帶上幹糧、指南針等用品就出發了,一般天黑之前才傳回營地。

  用手撥開攔路的枝條、藤蔓,踩着落葉覆寫的腐殖土,向密林深處走去,一路呼吸着清新沁人肺腑的空氣,一路聽着鳥叫蟲鳴,原始大森林的種種美妙神奇呈現在你面前:時常有從草叢中竄出的野兔、松鼠吓你一跳,它們在你腳下眼前倘佯,随後又很快遁去。

  漫山的野花野草讓你目不暇接,愛不釋手。趟過密林中的一小窪淺水,水邊長滿了藍藍的野花、粉紅的達子香和金黃的金針花,那一叢叢、一片片的野黃花黃的耀眼,達子香粉的眩目。還有從倒地的柞木枯幹上長出的一叢叢的野蘑菇,個個象撐把小洋傘的孩子歡迎你的到來。我們把采摘到的山野菜,野黃花,各種蘑菇裝進挎包中,回去交給炊事班,讓懂行的炊事班長挑出有毒的野菜,蘑菇,剩下的風幹待用。

  越向密林深處走,光線越暗,我們有時被腳下的異物絆倒。在一處幾乎四面都不透風透光的地上,發現了白乎乎的一堆遺骨。我順手抄起一塊遺骨,借着樹林間隙的亮光,我們幾個戰友驚呆了:這是一支罕達犴的犄角,它呈枝杈狀;主角邊上又長着幾個分支的角。整個角呈雪白色鏟狀,十分光潔。我們再向地上看去,哇,太多了,全是這種動物的犄角,互相交叉錯落在地上堆起一米多高。我們幾個戰友一緻認為:這裡是罕達犴的集體“殉葬地”。

  罕達犴的平均壽命為10年左右,在物競天擇的大自然中,它們要時時提防其他猛獸的進攻。在遇到天敵時,它們也不怯懦,會用頭上一對花犄角奮力向敵人刺去,然後拼命逃跑。惡劣的生存環境和覓食鬥敵的鍛煉,使它們長有四支纖細有力善奔跑的長腿。

紀實文學 | 趙富山:“罕達犴”之死 原創/ 趙富山

老年罕達犴之死的悲壯

  想起鄂溫克老人說過,當罕達犴年老垂危之際,它們會在月黑風高之夜,選在腳下這樣墓地,在兩棵高大挺拔而間距合适的樟子松前,向密林外的子女們做過最後的訣别,然後義無反顧地拼盡全力向樟松奔去,隻聽“砰”的一聲,老犴轟然倒地,老犴的犄角分别被左右兩棵樟松絆住,老犴氣絕身亡。

  每當聽到這樣的傳說,我的心情激動得久久不能平靜;人有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死時仰天長笑“吾将乘風歸去……”的決絕,沒想到罕達犴也會這樣悲壯的死去,這大自然的精靈将有限的生命化作了永恒,它們死後其身體或腐爛成泥,或被猛獸吞噬;但它們那一對美麗而剛硬的犄角卻可以對抗時間的磨蝕,長久留在密林深處的這塊“聖地”上。

  我深深注視着數不清的犴角,這該是多少罕達犴的遺骨呢,那一隻隻年老的犴,按着時光的排序,一隻隻向樟松撞擊而死,是多麼悲壯而凄絕的場面,我想起一位哲人說過:“死亡是以否定個體的方式造福群體,以否定肉體的方式促動精神對死亡的超越。死,原來是有代價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反護花。我由衷地崇敬起罕達犴來。在它們生命的花樹上,一隻犴是一朵花,一隻犴死了,生命的花樹又将生出新的蓓蕾……

  我們每個人舉着一支美麗的犴角,離開了“墓地”,向營區傳回。回到連隊老兵們說,這犴角可有用。在他們的指點下,我們從炊事班要來老陳醋,再把犴角用施工鋼鋸鋸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圖章原料,用罐頭瓶裝上濃醋泡上密封。一個月後,用鋼鋸磨成的小尖刀在犴角上刻來刻去,很快一方方名章、書畫閑章就成了我們篆刻的作品。春天再用桦樹皮作的信紙上蓋上名章,在國畫作品上蓋上名章閑章,一幅桦樹皮的詩書畫印作品就出來了,雖難稱其精美,但絕對新潮、奇特,時尚。

  在那個年代,大興安嶺至今給我留下太多的記憶:那山、那水、那林、那樹,還有那悲壯死去的老罕達犴……

紀實文學 | 趙富山:“罕達犴”之死 原創/ 趙富山

編者按

那種“四不像”叫做罕達犴(又名馴鹿)的動物,是大興安嶺的特有物種,與當年10萬開發大興安嶺鐵道兵官兵有着特殊的感情。濃墨重彩書寫這種外相并不美麗的生靈,連長眠這裡的築路壯士的陵園也用罕達犴聚雕守護陪伴。“征雁無語強忍淚,馴鹿記憶修路難。”觸景生情,用來襯托和再現當年鐵道兵在冰雪世界的艱苦與孤寂。罕達犴也是築路将士與鄂溫克牧民聯絡的橋梁與團結的象征,它恩賜着這裡世代鄂溫克族人,也見證着每一個築路烈士的獻身經過和大興安嶺的今昔。此紀實用懷念與仰慕并舉的手法書寫着感動,也見證當年鐵13團的經曆和50多年前鐵道兵的縮影。作者用最感人的老年罕達犴之死的悲壯故事,暗喻築路壯士為了造福一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壯舉,曆史再現,罕達犴銘記,那山、那水、那駝鹿永遠記憶。一篇有靈性的回味,一曲鐵道兵的贊歌,推薦閱讀。

紀實文學 | 趙富山:“罕達犴”之死 原創/ 趙富山

作者簡介|趙富山

趙富山履歷 趙富山,筆名洛钊。中共黨員、進階編輯。1962年高中畢業參軍在鐵道兵第三師13團服役參與開發大興安嶺,修建嫩林鐵路,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學院(今石家莊鐵道大學)。退伍後一直從事黨的新聞宣傳工作40年,曾創辦石家莊科技報、企業家報。曾任石家莊日報燕趙晚報副總編輯、國家經濟日報《經濟月刊》社長助理、副總編輯,石家莊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現任河北省經濟傳媒促進會名譽會長。 退休後在石家莊城市學院、河北大學影視藝術學院、石家莊鐵道大學四方學院擔任新聞學、傳播學客座教授。出版有《河北省企業家報告文學集》、《聽濤集》、《明星之魂》、《心靈之約》、《部落格伉俪舞夕陽》《五月達子香》等新聞、文學、軍旅作品集。河北省優秀志願者、河北文明網首席網評員,石圖大講堂講師,燕趙社群大講堂講師。

文友留言

張玉鳳

悲壯死去的老罕達犴為鐵道兵烈士陵園守靈?這裡發生的是一個真實的讓人感動到流淚的兵的故事,鐵道兵的故事。10萬開發大興安嶺的鐵道兵官兵與“四不像”叫做罕達犴(又名馴鹿)的動物之間的發生的故事。是悲壯的、是震撼的、是血淚交織的曆史的贊歌。

謝謝趙富山老師的文章把這段珍貴的曆史呈現給我們,讓我們知道了鮮為人知的奮戰在大興安嶺裡10萬鐵道兵的故事。謝謝星點老師的編輯和推薦,讓我們讀到如此優秀的文字,感謝那段曆史讓我們知道鐵道兵的豐功偉績。

歲月的河流帶不走記憶,曆史不會忘記、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我們不會忘記。

贊,閃星。

一個老兵

英 勇 的 鐵 道 兵

一個老兵

這是一篇寫鐵道兵的文字。作者用東北大興安嶺特有的生靈駝鹿來襯托和再現當年鐵道兵在冰天雪地裡的艱苦與孤寂。作者用最感人的老駝鹿之死的悲壯故事,暗喻築路将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我不想從寫作技巧上贊譽作者,我隻想感謝作者為我們送來了鐵道兵将士爬冰卧雪,舍生忘死的鋼鐵意志和忘我精神。

從這篇充滿生與死、血與火的文字裡,我看到了鐵道兵的堅強意志和忘我精神。鐵道兵姓鐵,鋼鐵的鐵。這鐵,在崇山峻嶺錘煉,在冰天雪地淬火。鐵道兵就是靠這鐵的意志、鐵的精神、鐵的感情,來完成黨和人民交給自己的光榮任務。

鐵道兵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的隊伍。鐵道兵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獻。

鐵道兵與苦與累與汗水為伍;鐵道兵與勇敢與堅強與輝煌為伴。鐵道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業績留青史,精神代代傳!

鐵道兵,世間最美的名字。

張立民

到過根河,見過罕達犴(四不像),但不知老罕達犴死得那麼從容,那麼凄絕,那麼壯烈。作者明寫罕達犴的長相、習性、作用和死亡,暗寫鐵道兵的艱苦築路生活和犧牲奉獻精神。鋼軌和罕達犴這兩種形象時而水乳相融,時而互相反襯,突出人與鹿的感情,隐喻鹿對人的啟示。一句設問“為啥讓罕達犴給鐵道兵烈士守靈?”創造了一種奇美、壯烈的思想意境。為作者點個大贊和閃顆亮星。

渴望

文章記錄了當年那十萬鐵道兵開進大興安嶺築路,為黨、為國家做出卓越的貢獻!這是一支勁旅,善打硬仗、惡仗、敢打血仗!為黨、人民、國家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許多築路官兵永遠長眠于大興安嶺!作者用比拟的寫法,用"罕達犴"之死的悲壯故事比喻鐵道兵的英雄們為國家鞠躬盡悴死而已的偉大壯舉!讓我們記住那段曆史!不忘那支鐵道兵部隊!薪火傳承!軍魂永鋳!為這篇非常感人的文章閃星點贊!

時光無心

震撼,用老年罕達犴之死的悲壯故事,暗喻鐵道兵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感動。

星點

金星作品推薦:“征雁無語強忍淚,馴鹿記憶修路難。”觸景生情,用東北大興安嶺特有生靈來襯托和再現當年鐵道兵在冰雪世界的艱苦與孤寂。罕達犴也是築路将士與鄂溫克牧民聯絡的橋梁,它恩賜着這裡世代鄂溫克族人,也見證着每一個築路烈士的獻身經過和大興安嶺的今昔。此紀實用懷念與仰慕并舉的手法書寫着感動,見證當年鐵13團的經曆,50多年前鐵道兵的縮影。作者用最感人的老年罕達犴之死的悲壯故事,暗喻築路壯士為了造福一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壯舉,曆史銘記,那山、那水、那駝鹿銘記!一篇有靈性的回味,一曲鐵道兵的贊歌。——全文編輯部

攀登頂峰

文章介紹說明了罕達犴(又名馴鹿)在大興安嶺那山、那水、那林、那樹的卓越貢獻;還寫了罕達犴象征我們築路戰士的不怯懦,勇敢無畏,不屈于惡劣的生存環境和頑強奮鬥的精神;尤其重點寫了老年罕達犴之死的悲壯而凄絕的場面。作者由衷地崇敬罕達犴,它的死亡造福了群體,以否定肉體的方式促動精神對死亡的超越。它死得其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反護花。在它們生命的花樹上,一隻犴是一朵花,一隻犴死了,生命的花樹又将生出新的蓓蕾……閃星點贊!

金豆豆

大興安嶺的故事,讀來讓人蕩氣回腸,也格外震撼人心。那些近乎固執的堅守,那些絕美壯美的悲歌,在最孤寂最艱難的北方傳唱,飄飄然穿越了時間和空間~~~~

祁連山

好一幅靈動鮮活的開路先鋒戰鬥生活畫面,好一曲回聲久遠的鐵道兵戰友革命樂觀主義贊歌!為富山大哥的深情講述點贊閃星。

李亞文

溫順的“四不像”罕達犴,是大興安嶺的特有物種,曾給當年生活在深山老林生活枯燥單調的鐵道兵帶來了歡樂,而悲壯死去的老罕達犴場景更是震撼人心。罕達犴見證了築路烈士的獻身,見證了和大興安嶺的變化,見證了鐵13團的曆史,見證了大興安嶺的那山、那水、那林、那樹……閃星點贊!

柴英

看得讓人心靈震撼,動物界的情感世界也是非常有靈性的。作者用動物的震撼舉動,來襯托英雄的鐵道兵的偉大,着實讓人感動。閃星。

星點

用懷念、回望與仰慕并舉的手法書寫着感動,一篇有靈性的回味,一曲鐵道兵的贊歌。厚重文字,向老鐵道兵緻敬,為作者點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