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周刊 | 故宮瓊珍返鄉省親

作者:南海網

編者按

在時光的河流中,博物館如同靜谧的港灣,承載着曆史的記憶,訴說着文明的傳承。為何我們需要博物館?因為那裡是過去與未來的交彙點,是觸摸曆史脈搏、感受文化熏陶的聖地。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到博物館打卡,他們不僅被珍貴的藏品所吸引,更被博物館所承載的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所打動。

臨近“5·18國際博物館日”,省内國有博物館紛紛策劃精彩紛呈的活動,帶領公衆領略文化瑰寶的魅力。與此同時,民間博物館也蓄勢待發,以其獨特的鎮館之寶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着人們的目光。

生于瓊島,來自深山,進入宮廷,它們是帝王之家的收藏。而今,時隔百年,重返故土,它們再向南海之畔的老鄉親友,講述曆史的滄桑和文化的傳承。

它們,是來自故宮的海南物産。5月18日,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與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黎海瓊珍——故宮博物院藏海南文物特展”将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展,這是“鄉情·鄉思——故宮藏黃花梨沉香文物精品系列展”之一,将帶領觀衆了解海南風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作用與貢獻。海南日報記者提前探展,帶您看展覽的亮點和特色。

文化周刊 | 故宮瓊珍返鄉省親

乾隆款銀燒藍海螺式水丞。圖檔由故宮博物院提供

首次

故宮舉辦大規模海南風物特産展覽

西漢時期,海南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海南與大陸的物貿往來有了新的發展,也開始向朝廷進貢。班固在《漢書・西域傳下》中記載:“故能睹犀布、玳瑁則建珠崖七郡。”當時,海南出産的犀、玳瑁、廣幅布等名貴物産,是統治者及貴族非常喜歡的寶貝,為了能夠得到這些珍貴的寶物“則建珠崖七郡”。

隋唐之後,海南的土貢較漢代品類要豐富得多,史料記載了包括金、銀、珠、玳瑁、高良姜、五色藤盤、班布等。到了宋代,海南輸出的土特産品主要有香料、蘇木、吉貝、槟榔、紅白藤等,大量的椰子也跨海輸往中原大陸。明清兩代,采自黎山深處的黃花梨、沉香成為皇室貴族禦用家具的名貴材料。

此次展覽,首批共有31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海南物産,包括黃花梨家具、沉香擺件、玳瑁文具、椰子朝珠等文物,不僅展現了海南特産的精湛工藝和獨特魅力,更讓人們感受到海南風物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周刊 | 故宮瓊珍返鄉省親

黃花梨木椅。圖檔由故宮博物院提供

“這是故宮首次舉辦的大規模海南風物特産展覽。”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周京南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此次展覽圖文并茂,不僅實物有看點,而且還有詩詞、書卷、内務府記載等相關文獻資料的支撐。

如展出的椰子帶翠飾五方佛朝珠,清宮内務府造辦處對其就有過清晰的記載:“乾隆九年四月初九日,玉作司庫白世秀副催縂達子來說太監胡世傑交椰子念珠一盤(上随青金佛頭二件珊瑚佛頭一件白玉佛頭一件珊瑚塔一件瑪瑙豆一件)”。

這串朝珠主體為108顆椰子珠,每顆椰珠上鑲嵌有佛像。周京南介紹,根據清宮點查報告,該朝珠原先存放于清宮中永壽宮的後殿的一件長木箱中,與若幹件珍寶一道存放在箱子中。考慮到永壽宮在清代為存放已故帝後遺物之處,是以推測這件朝珠也是作為先帝遺物存放于永壽宮的。

看點多

海南風物是物質瑰寶更是曆史見證

“展覽的最大特點,是除了人們所熟知的海南黃花梨和沉香以外,還展出了不少用海南的椰子、玳瑁、槟榔等原料做的文物,‘海南味’十足。”周京南說。

漫步展廳,觀衆可以看到多件椰子、槟榔木雕的展品,如椰子木雕雲蝠紋鑲金裡碗、椰子木雕茄式鼻煙壺、萬曆款槟榔木雕纏枝花紋漆裡筆筒、槟榔木雕雙龍戲珠山水人物紋圓盒等。

文化周刊 | 故宮瓊珍返鄉省親

槟榔木鑲銀裡雕人物詩句套杯。圖檔由故宮博物院提供

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涵蓋古今、品類豐富,藏品總量達180餘萬件(套),堪稱藝術的寶庫。“我們從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系統中精挑細選,所挑中的槟榔、玳瑁、椰子等文物,都有明确的記載是産于海南。”周京南說,“産于海南”主要是指原材料産于海南,這些上好的原料從海南運輸到内陸,經過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變成了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在此次衆多展出的文物中,周京南特别提到一件黃花梨木雕花紋圓杌。他認為這件文物工藝考究,風格獨特,值得觀展者們“多看一眼”。

“黃花梨圓杌也被稱為黃花梨小凳,它由清代内務府造辦處打造而成。”周京南介紹,中西合璧、借鑒古今的工藝風格是這件文物的看點。此凳整體敦實大氣,表面浮雕融合了青銅器的竊曲紋、勾雲紋,西洋的花卉以及漢代玉璧紋飾,形成了特有的一種中西合璧風格,但整體并沒有違和感,看上去非常協調。

文化周刊 | 故宮瓊珍返鄉省親

沉香木雕葡萄紋洗子。圖檔由故宮博物院提供

在設計展覽大綱時,周京南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今年2月,他還特地來到海南,到黎山深處,進熱帶雨林,尋找黃花梨、沉香、槟榔等海南風物的蹤迹。“策展時我搜集了很多資料,再加上後來到海南走一遍之後,更加堅定了做好這個展覽的信心。海南物産豐富,底蘊深厚,一定要把這個展覽辦好!”周京南說。

據了解,該展覽将展至2025年2月,包括首批展出的31件文物,将共展出68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海南文物。

文化周刊 | 故宮瓊珍返鄉省親

槟榔木根式筆筒。圖檔由故宮博物院提供

從漢代的土貢,到宋代的香料貿易,再到明清的珍貴木材交易,每一步都是海南與中原、與各族人民緊密相連的紐帶。至今,故宮博物院還保留了一定數量的以沉香、花梨、椰子、槟榔、玳瑁等材料制成的文物,涵蓋了從家具、文具到文玩、首飾等各個門類。

“這些珍貴的海南特産,不僅僅是物質的瑰寶,更是曆史的見證,它們承載着海南黎族、漢族等各族人民千百年來的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曆史。”周京南說。

海南省非國有博物館名錄(部分)

海南雷公墨隕石博物館

海南明清家具博物館

海南錦繡織貝黎錦博物館

海南省瓊脂沉香博物館

海南省珍寶博物院

海南省海南黃花梨博物館

三亞民俗博物館

三亞自然博物館

三亞永濤黃花梨博物館

三亞沉香博物館

三亞海上軍事博物館

海南昊天藝術博物館

海南天涯熱帶雨林博物館

澄邁縣天福體育博物館

樂東黎族自治縣佛羅鎮白沙河谷博物館

海南潤谷藝術博物館

海南省國有博物館名錄(部分)

海南省博物館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

海南省民族博物館

瓊台書院博物館

海南省農墾博物館

海南鐵路博物館

各市縣博物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