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小決定,改變了曆史

作者:曆史其實挺有趣

本文參考曆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标注相關文獻來源。

一個小決定,改變了曆史

(南漢王朝)

公元942年,五代十國中十國政權之一的南漢開國皇帝劉䶮駕崩了。

這個劉䶮啊,生育能力很不錯,一共有十九個兒子。

這兒子的數量一多,可選性就大大提高,因為總不見得你十九個兒子裡邊一個賢德能幹的都沒有,慢慢挑慢慢選呗。

可是,劉䶮雖然立國在嶺南,但是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從中原地區走出來的,就算不是貴族也是富商,是以他就應該貫徹中原王朝的長子繼承制度。

在立賢和立長的問題上,他選擇了後者。

不巧,劉䶮長子劉耀樞早夭,次子劉龜圖早夭,那麼三子劉玢就成了實際意義上的長子,擁有了繼承皇位的機會。

如果劉䶮足夠細心,他就會發現,他選擇的這個三兒子,其實并不适合做皇帝。

劉䶮做了皇帝之後,曾經想要讓兒子劉玢曆練一下,是以跟他說,說兒子啊,你到外頭給我組建一個一千人的隊伍出來,我看看你的号召力怎麼樣,結果劉玢二話不說,到外頭拉了不少市井無賴和地痞流氓,很快就組了個一千人的隊伍,不僅如此,劉玢還和這些盲流子互通有無,關系十分親密,整天跟他們厮混在一起。

一個小決定,改變了曆史

(楊洞潛 形象)

南漢當時有個大臣,叫做楊洞潛,這個人可以說是朝廷裡舉足輕重的人物,從劉隐的時代就效力于劉氏,為老劉家出謀劃策,南漢朝廷的政治制度基本上就是楊洞潛搞出來的,劉䶮開國的時候改用文人為刺史,這個點子也是楊洞潛出的。

楊洞潛這個人有賢相之風,一心為朝廷做事,他一看劉玢整天跟一幫狐朋狗友勾三搭四,非常的擔心,于是立刻找到皇帝劉䶮,說劉玢是儲君,以後是要做皇帝的,現在他就屬于是培養期,應該讓他和賢德之人相處,多和好人交朋友,怎麼能讓他整天和社會上無良人士鬼混呢?

楊洞潛推心置腹,而劉䶮十分不以為然,說劉玢就是個小孩,由着他去就得了。

勸說無果之後,楊洞潛本來就憋了一肚子氣,後來他到民間去巡查,竟然發現劉玢組成的那支軍隊肆意在民間劫掠,欺辱百姓,老百姓知道這是王師,是太子劉玢的隊伍,也不敢吱聲,隻好是自認倒黴。

看到這樣的一幕,楊洞潛道心當場破碎,他暗自歎息,說了這麼一句話:政亂如此,安用宰相為!

南漢江山已經混亂到了這種地步,有我沒我又有什麼關系呢?

這天之後,楊洞潛稱病不朝,基本上就算是離職了。

有讀者可能會認為,楊洞潛的看法有些過于消極了,因為那個時候的南漢剛剛開國,經濟文化農業軍事各方面都在穩步提升,加上劉䶮又是個賺錢小能手,南漢國力可以說是蒸蒸日上,而看楊洞潛這句話的意思簡直是在說南漢馬上就要亡國了,是不是太危言聳聽了?

仔細想想,也不一定。

一個小決定,改變了曆史

(亂世難測)

唐玄宗李隆基大封節度使的時候,不會想到安史之亂馬上就來,唐僖宗治下的官僚們一遍一遍的把考生黃巢的卷子刷掉的時候,也不會想到就會由此改變這個年輕人的命運。

王師在民間劫掠一番,這看似是小事兒,在宏大的王朝發展步伐中看起來似乎也無關緊要,但正是這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往往就會成為未來發生大事兒的預兆。

小事發生的時候如果及時補救,那麼就相當于是亡羊補牢,大事就不會發生了,而如果縱容小事不管,小事越來越多的同時逐漸演變成大事兒,再想要補救可就來不及了。

作者可以再舉個例子,比如在古代,你肚子比較痛,你去看醫生,醫生不僅治療了你的肚子,還給你開了很多的胃藥,因為醫生會認為,你肚子痛其實是胃病即将發作,甚至胃部要發生重大疾病的預兆,這個時候提前把你的胃病給你治了,那麼接下來你的胃就不會痛了。

醫道和治國之道冥冥之中有很多共同點,如高明的政治家,比如在他的治下有A和B兩座城池,A城發生了叛亂,那麼他不僅僅會把A城的叛亂給平定了,還會順手把B城的治安給加強一下,因為政治家明白,當A城發現了一隻蟑螂的時候,就代表AB兩座城裡其實已經住滿了蟑螂。

此所謂聖人雲: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而這,就是未雨綢缪,提前預警的重要性,因為封建王朝不是一個人,它是一種意識形态,它不會自己跳出來告訴你說我要滅亡了,你趕緊補救吧,它隻會通過人事物的變化和發生來隐晦的提醒你,而這些事情的發生往往極其微小,你很難覺察的到,就算你覺察到了,你也不會注意,而當事情發生的越來越明顯,越鬧越大到了你終于注意到了的時候,不好意思,早就晚了。

一個小決定,改變了曆史

(南漢高祖劉䶮 形象)

劉䶮是開國皇帝,楊洞潛能想到的,其實他也應該能想到,他病重的時候,老三劉玢和老四劉弘熙驕縱任性,一點人倫孝道都沒有,别說床前侍奉了,就連看都懶得看自己,連裝一裝誠孝都不願意裝了,而老五劉弘昌在這個時候的表現卻十分亮眼,這個兒子雖然年輕,但是為人謙虛謹慎,從容有度,而且品學兼優,很有智慧,最主要的是劉䶮生病的時候,老五對父親是噓寒問暖,照顧的是相當不錯,咱不說劉弘昌是不是裝的,他這麼做是不是别有所圖,但至少人家做到了,人家有這份心。

您想想,貴為一國之君,還是開國皇帝,老死将至之時在床上一躺,吃喝拉撒都問題了,生了十九個兒子,結果沒一個人來床前盡孝的,全都對老父親不聞不問,您說劉䶮這心,他不得拔涼拔涼的。

他心正涼的時候,老五劉弘昌躬身侍藥,床前問疾,這一下子就把老父親給感動到了。

生命中的最後時刻,劉䶮的心态也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以前他堅持立長,認為把皇位傳給長子是遵守傳統,符合法理,可是到了旦夕将死的時候,人還會耿耿于懷在既定的成法之中嗎?

老三無德,整天瞎混,老五雖幼,卻有明君之風,而且無論是從情感的角度來說,還是從理智出發,劉弘昌無疑都是最好的選擇,是以儲位的天平一度開始向劉弘昌所傾斜,劉䶮甚至親自寫下一封诏書,把老三劉玢調到了邕州(廣西南甯)去駐防,而把老四劉弘熙調到了容州(廣西容縣)去駐防,目的就是為了先把老三老四給攆走,改立劉弘昌為太子,這也是在清除掉老五的兩個威脅,為老五鋪路。

不過很可惜,指令剛剛要下達的時候,被一個叫做蕭益的大臣給攔住了。

一個小決定,改變了曆史

(蕭益 形象)

蕭益,南蘭陵人,時任南漢崇文使,是個文官。

這個蕭益,父親是大唐朝廷的秘書監,專門負責掌管大唐朝廷的圖書典籍,相當于國家級圖書館的館長。

蕭益的祖父,叫做蕭仿,這個蕭仿就更厲害了,他是唐僖宗時期的大唐宰相。

再往上翻家譜,他們老蕭家都在朝廷任職做官,因為本身他們就屬于是蘭陵蕭氏,屬于是世家大族,當然非富即貴,而這個從大唐王朝,從名門士族中走出來的蕭益,他當然會自覺認為嫡長子繼承制度才是最合理的,廢長立幼在他這種傳統士人看來簡直是一種過分荒唐的取亂之道,是以他是好一頓勸,結果又把劉䶮改立劉弘昌的念頭給打消了。

王朝的命運,就此改變。

公元942年,劉䶮駕崩,三子劉玢即位。

劉玢這個孩子啊,從上文中我們就可以得知,打小就不學好,整天和一幫流氓地痞厮混,驕奢淫逸他玩得十分明白,而禮儀道德是什麼,則一概不知。

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這近朱就變赤,近墨當然就變黑,劉玢從小的社交環境就極差,是以你指望他能長成好人,那是不現實的。

一個小決定,改變了曆史

(南漢殇皇帝 劉玢 形象)

這不,老父親劉䶮的喪期還沒結束,他就開始在宮裡辦派對,白天是唱歌跳舞,晚上是胡吃海塞,劉玢甚至會從民間找來不少妓女,和她們在宮中玩樂,玩嗨了之後,他又找來不少男女,讓他們脫光衣服,全身赤裸,他則笑嘻嘻的邊吃邊喝,坐在一旁觀賞,可以說經典還原了以酒為池,以肉為林,為長夜之飲。

劉玢玩樂有一套,但是卻對政治毫無興趣,他從來不過問政事,也不喜歡大臣勸谏,就更别提接納臣下的意見了。

平時在宮裡,左右伺候的人稍微有一點不如皇帝意的,那就直接殺掉,大臣們一看皇帝如此暴虐,誰敢觸他的眉頭,一幫大臣們有言不敢發,隻能是暗自感歎。

劉玢好快樂啊,因為他父親留給他的南漢,還算是一個财力豐厚,發展不錯的國家,還能經得起他這麼折騰這麼玩,是以他陶醉其中,每天過的那真是為所欲為美滋滋。

但是,劉玢不知道,自己酒池肉林,推杯換盞之間,危險,已經悄悄來臨了。

凡事總是相輔相成,一件事情能讓你感到快樂,那麼也必然能讓你感到痛苦,因為,當你快樂的時候,痛苦,已經在醞釀了。

劉玢,盡情的玩樂吧,因為,這将是你最後的狂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