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8年,越南政府居心不良,拉攏鄧金娜入黨,鄧金娜:我是中國人

作者:布拉達

1978年,中越關系陷入低谷,互相指責對方破壞了"同志加兄弟"的關系。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下,越南政府居心叵測,試圖拉攏身在越南的中國人鄧金娜加入越南勞動黨。作為一名烈士遺孀,鄧金娜沉重的身份背後蘊含着怎樣的故事?她最終會作何抉擇?中越關系又将走向何方?這些都将在接下來的故事中揭曉。

1978年,越南政府居心不良,拉攏鄧金娜入黨,鄧金娜:我是中國人

鄧金娜的來曆和成長經曆

1946年的一場空難,奪去了中共早期上司人鄧發的生命。雖然失去了父親的呵護,但鄧金娜并未就此被遺棄。她出生于那個動蕩的年代,從小就見證了中國共産黨艱難卓絕的奮鬥曆程。

為了確定革命家屬的安全,鄧金娜被寄養在莫斯科的一所兒童院裡。在那裡,她和其他革命者的子女一起接受教育,度過了人生的最初幾年。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鄧金娜終于和媽媽陳慧清團聚,随她來到廣州。

然而南方的氣候潮濕悶熱,與北方判若兩重天。鄧金娜一直想念北方的冰雪,想念和她一同長大的小夥伴們。就這樣,她被送到了北京,在葉劍英、羅瑞卿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關懷下渡過了孩提時代。

1978年,越南政府居心不良,拉攏鄧金娜入黨,鄧金娜:我是中國人

尤其是羅瑞卿,他視鄧金娜如同親生女兒般疼愛有加。每逢夜深人靜,他總會給鄧金娜講一些革命年代的故事,哄她入睡。有一次,鄧金娜問羅瑞卿為什麼隻有她一個人能吃到香腸,羅瑞卿笑着說是其他人都吃過了。直到多年後,鄧金娜才意識到當年的物資确實匮乏,但羅瑞卿還是舍不得她受一絲委屈。

在羅瑞卿的悉心教育下,鄧金娜很快就出落成一個美麗懂事的少女。上學期間,她以優異的成績赢得了同學的仰慕,也吸引了一個男生的注意——這個人就是她未來的丈夫李新華。

李新華出身于一個越南家庭,父親是越南政府的官員,但他自幼就在中國長大,參加過革命。和鄧金娜有着相似的愛好和志向,兩人很快相愛、結為連理。1965年,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下,他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78年,越南政府居心不良,拉攏鄧金娜入黨,鄧金娜:我是中國人

留學北京期間的經曆

鄧金娜雖然生活在北京,但她的内心一直對知識充滿渴望。高中畢業後,羅瑞卿為她準備了一場盛大的慶祝宴會,希望她能選擇一個心儀的大學專業。起初,鄧金娜對從事教師這一職業并不太感興趣,認為"當教師很無聊"。但在羅瑞卿的耐心開導下,她終于意識到教書育人的重要意義,選擇報考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

在校期間,鄧金娜用自己出類拔萃的學習成績征服了衆多同學,成為他人學習的榜樣。正是她的優秀品質,吸引了一位男生的目光——這位就是她未來的丈夫李新華。

1978年,越南政府居心不良,拉攏鄧金娜入黨,鄧金娜:我是中國人

李新華雖然出身于一個越南家庭,但自幼就在中國長大,參加過革命事業。兩人初次相遇是在一場舞會上,李新華鬥膽向鄧金娜搭讪,并邀請她跳了一支舞。盡管兩人的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他們擁有相似的愛好和理想,很快就相見恨晚、水乳交融。

大學裡的幾年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就到了畢業的時候。1965年,在越南駐華大使的主持下,鄧金娜和李新華結為連理,開始了新的人生篇章。周恩來、葉劍英等老一輩革命家都為這對年輕人送上了真摯的祝福。

婚後,李新華回到越南工作,鄧金娜亦全力支援丈夫,毅然離開熟悉的北京,遠赴異國他鄉。一開始,鄧金娜在越南的生活過得相當順遂。她的公公是越南政府的進階官員,專門在一所學校為她安排了一份英語教師的工作。鄧金娜以高度的敬業精神投身于教書育人事業,将自己的熱情全部融入課堂。

1978年,越南政府居心不良,拉攏鄧金娜入黨,鄧金娜:我是中國人

然而,太平盛世往往轉瞬即逝。1966年,美國開始公然幹涉越南内政,并最終導緻戰争全面爆發。一時間,越南的房屋被炸得面目全非,許多平民百姓流離失所,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這場戰争極大地破壞了越南的和平環境,也加劇了與中國的沖突。作為盟國,中國不得不向越南增派大量軍隊,進行反擊。雙方一度"同室操戈"、勾心鬥角,關系日益惡化。身為中國人的鄧金娜和家人,也是以受到了越方的不公正待遇和歧視。

越南戰争爆發及中越關系惡化

上世紀60年代,越南戰争的硝煙在東南亞大地上越刮越烈。作為越南的鄰國,中國政府本希望通過外交談判的方式,勸說美國停止軍事幹涉,恢複越南和平。然而,美國方面置若罔聞,不僅加大了對越南的軍事入侵力度,還多次炮擊中國的邊境城市。

1978年,越南政府居心不良,拉攏鄧金娜入黨,鄧金娜:我是中國人

面對美國的橫行無忌,中國不得不向越南增派大量軍隊,協助越南人民抗擊美軍的入侵。一時間,中越兩國成為了盟友,攜手抗擊共同的敵人。在中國軍隊的支援下,越南終于在1975年迎來了勝利的曙光,結束了長達近10年的戰争。

然而,勝利的喜悅沒有持續多久,越南政府就背信棄義,公然違背了"同志加兄弟"的誓言,開始對中國人及在越中資企業施加各種打壓和歧視。一夜之間,中國專家和勞工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和迫害。

1978年,越南政府居心不良,拉攏鄧金娜入黨,鄧金娜:我是中國人

曾經的革命友誼,就這樣付之一炬。中越關系一步步陷入冰點,兩國關系也降至最低谷。作為旅居越南的中國人,鄧金娜一家自然也難逃其轍。

早在越南戰争初期,鄧金娜就遭到了一些來自于朋友的疏遠和孤立。當年在學校教書的她,收入并不算高,生活相當拮據。戰火的壓力令她備受煎熬,生怕一家老小有什麼閃失。雖然丈夫李新華也是越南人,但出于對妻子的保護,他并未對鄧金娜隐瞞越南當局對待中國人的殘酷做法。

随着中越沖突的加劇,越南政府對鄧金娜一家的打壓也越來越嚴厲。有一段時間,他們家遭到了嚴密的監視,出入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鄧金娜被扣押了工作證,無法繼續在學校任教。李新華亦丢掉了政府裡的飯碗。一家人的經濟來源竟然全無了去處,生活陷入了困頓。

1978年,越南政府居心不良,拉攏鄧金娜入黨,鄧金娜:我是中國人

眼看着家徒四壁、妻兒受盡委屈,李新華在憤怒之餘亦感到了些許恐懼。他不停地思考究竟是哪裡做錯了,竟會招緻越南政府如此的瘋狂迫害?但無論如何反思,他都無法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這段日子,全家人過着提心吊膽的生活,仿佛随時都會遭到更殘酷的迫害。

越南政府的陰謀與拉攏

在對鄧金娜一家的無情打壓過程中,越南政府并非全無目的。相反,他們暗中謀劃着一個聲東擊西的陰謀。

1978年,越南政府居心不良,拉攏鄧金娜入黨,鄧金娜:我是中國人

越南政府認為,鄧金娜作為中國烈士鄧發的女兒,身份十分特殊。如果能夠成功拉攏她加入越南勞動黨,不僅可以增強越共在越南的影響力,更能給中國政府和軍方造成極大的困擾和羞辱。

基于這樣的考慮,越南政府開始了一系列拉攏行動。首先,他們安排了一些特工暗中觀察鄧金娜一家的行蹤,了解她們的生活狀況。很快,他們就發現了一個有利的切入點——鄧金娜一家的經濟困境。

越方首先從經濟上給予一些好處,比如偷偷補貼鄧金娜的薪水,確定她們家的生活無憂。與此同時,一些越南官員也開始直接拜訪鄧金娜的家中,對她恭維有加,極力誇贊她是革命烈士的後代等等。

1978年,越南政府居心不良,拉攏鄧金娜入黨,鄧金娜:我是中國人

這一系列行動很快就讓鄧金娜起了疑心。作為一個聰明的女性,她清楚地意識到,越南政府絕非出于善意。他們肯定是别有用心,暗中策劃着什麼陰謀。

果不其然,随着時間的推移,越方開始将目标對準了鄧金娜的身份。他們極力央求鄧金娜加入越南勞動黨,甚至承諾隻要她入黨,就可以獲得與越南進階幹部同等的生活待遇。

面對這樣的誘惑,鄧金娜毫不動搖。多年的革命教育讓她對中國共産黨有着無比的忠誠,她斷然拒絕了越南政府的請求,斥責他們:"我不參加,我是中國人,謝謝關心。"

1978年,越南政府居心不良,拉攏鄧金娜入黨,鄧金娜:我是中國人

越南政府的這一陰謀徹底失敗,但他們并未就此罷休。相反,他們開始變本加厲,不斷加大對鄧金娜一家的打壓力度,妄圖以此逼迫她就範。一度有消息傳出,鄧金娜一家或将被越方逮捕和關押。這無疑給他們增添了更大的恐懼和煎熬。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及時得知了越方的陰謀,立即作出反應。中國駐越南大使多次親自上門探望鄧金娜一家,并力勸他們要保持堅強,絕不能屈服于越共的陰謀。大使還承諾,隻要他們繼續與中國政府作對,就一定會得到應有的保護和支援。

中越關系惡化和鄧金娜的最終選擇

面對越南政府的無理打壓和陰謀,鄧金娜及其家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處境極為艱難。然而,正是在這種困境之時,中國政府伸出了援手,給予了他們極大的支援和關懷。

1978年,越南政府居心不良,拉攏鄧金娜入黨,鄧金娜:我是中國人

1978年2月,中國駐越南大使陳墨瑞親自拜訪了鄧金娜一家,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在見到鄧金娜時,陳大使語重心長地說:"鄧同志,您是我們黨的傑出烈士鄧發同志的女兒,身份十分重要。越方對您進行如此卑劣的迫害,是完全違背了中越兩黨兩國過去的友誼。請您一定要堅強,不要被他們的陰謀所迷惑。"

随後,陳大使表示中國政府将全力保護鄧金娜一家的人身安全,隻要他們能夠繼續與越共作對,就絕不會遭受傷害。同時,中方還将提供足夠的經濟補貼,確定他們的生活無虞。

1978年,越南政府居心不良,拉攏鄧金娜入黨,鄧金娜:我是中國人

在陳大使的開導和承諾下,鄧金娜重拾了勇氣和鬥志。她告訴陳大使:"我是中國人,生是中國人,死也是中國人。不論越方如何陰謀诽謗,我都絕不會背叛祖國和黨。"

鄧金娜堅定的表态,令陳大使非常欣慰。為了表示支援,陳大使還特意将一面五星紅旗送給了鄧金娜,希望她時刻銘記自己的革命身份和家國情懷。

從此以後,中國政府開始頻繁探望鄧金娜一家,不斷增派外交人員前往越南,嚴厲警告越方不得傷害中國公民。與此同時,北京方面也多次通過外交管道,向越南政府提出嚴正交涉,要求其立即停止對中國公民的無理迫害。

1978年,越南政府居心不良,拉攏鄧金娜入黨,鄧金娜:我是中國人

然而,越南政府置若罔聞,不僅拒不承認自身的錯誤,反而繼續加大對鄧金娜一家的打壓力度。一度有傳言稱,鄧金娜很可能會遭到逮捕和拘留。

面臨如此嚴峻的形勢,鄧金娜一家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他們開始密切關注局勢的發展,時刻準備着撤離越南的計劃。與此同時,鄧金娜也曾動過加入越共的心思,但很快就被自己的理智和良心所拗正。

結尾

最終,在1979年2月17日,鄧金娜一家在中國政府的全力保護下,終于成功撤離了越南,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離開時,鄧金娜緊緊地擁抱着那面五星紅旗,在旗幟的映襯下,她張揚的神情透露着堅定和自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