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法例字眼正式去“殖民化”!維多利亞港也要改名了嗎?

作者:水木社

香港,從來都不是英國的“殖民地”。

這一點,在聯合國的幾次的決議及公布,就已經多次強調。

香港法例字眼正式去“殖民化”!維多利亞港也要改名了嗎?

來源:點新聞

不過,香港回歸接近27年,香港法例仍存在不少“女皇陛下”、“國務大臣”,一直有聲音要求删除。

最近,。

港府上周就《2024年成文法(雜項規定)條例草案》刊憲,5月22日送出立法會首讀,,例如“女皇陛下政府”、“總督”、“維多利亞”、“立法局”等字眼。

香港法例字眼正式去“殖民化”!維多利亞港也要改名了嗎?

來源:星島頭條

而随着此次法律條文中的“去殖”成功,大家的視線開始關注香港衆多充滿殖民意味的街道名稱,,如維多利亞公園、英皇道、砵甸乍街等。

那麼接下來,?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網上也有非常的讨論,并大緻分成了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香港要實行完全“去殖民”,就應該。

01

香港街道名:一定要修改!

“火燒圓明園的兇手,每一次侵華戰争的戰犯首領,用這些人的名字命名香港的街道,還有地标建築一天到晚維多利亞維多利亞地叫着,。”

香港法例字眼正式去“殖民化”!維多利亞港也要改名了嗎?

來源:網絡

第二種觀點:

“香港,地名無須進行更改。”

支援該觀點的網友,從及進行闡述。

02

香港街道名:無須進行修改!

在曆史上,。

第一次,,以及帝國主義掀起的瓜分狂潮。

英國人相繼占領了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後,,并使用皇室成員、港督、軍官等,樹立各類銅像。

香港法例字眼正式去“殖民化”!維多利亞港也要改名了嗎?

來源:大公網

第二次,。

1941年,随後就進行了一系列所謂的“殖民”改造。

他們以天皇年号紀年代替香港沿用多年的公元紀年制度,,目的是“”。

那些以英國皇室、總督等命名的地名,均遭到了修改。

香港法例字眼正式去“殖民化”!維多利亞港也要改名了嗎?

來源:香港商報

比如,“皇後大道”修改為“明治通”,“幹諾道”修改為“佳吉通”,“堅尼道地”修改為“東大正道”,“德輔道”修改為“昭和通”。

這些地名,都是為了。

第三次,則是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後,。

1個月之後,英國人就将日文木路牌以及炫耀日軍功績的日文木牌全部拆除,。

經過論述,我們不難發現:香港地名的更改,。

而1997年中國政府收回對香港的主權,香港實行高度自治,中央不幹涉特區政府的具體運轉,。

香港法例字眼正式去“殖民化”!維多利亞港也要改名了嗎?

來源:網絡

是以,該類觀點認為:

既然香港的回歸,不是通過戰争或者通過革命颠覆政權的強力颠覆模式,。

另外,香港最大優勢是中西文化荟萃,如果這些文化特色都抹去,。

“看到有人提議給維多利亞港改名。改地名,特别是地标性的地名,還是要慎重。。

至于被侵占的屈辱,那已是過去時了。中國發展到今天,應該有更大的心胸和包容,向全世界展示開放的決心和自信。”

此外,也有媒體認為:

如果在香港組織一次調查,看老百姓是否支援更改現有地名,徹底去除殖民地化的痕迹,。

香港法例字眼正式去“殖民化”!維多利亞港也要改名了嗎?

來源:HK01

因為,更改地名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如果對香港的殖民化的地名進行徹底更改,光是刊登告示、制作路牌、更改公文投遞位址、更換身份證居住地等,就是一個複雜的工程。

香港市民是否願意承擔這種複雜呢?

最後,針對街道名稱的修改,還有一個!

03

香港街道名:有的改,有的不改!

“香港特區的地名“去殖”有必要性、可行性,。”

香港法例字眼正式去“殖民化”!維多利亞港也要改名了嗎?

該類觀點表示:

“去殖”肯定是要做的,,并建議若改名暫時有難度,那麼可以在具有強烈殖民地色彩的街道或者一些位置,立一些說明的石碑,說明争議點的曆史事實。

一些有時代特色的建築、路牌等具有“打卡”觀光的意義,是香港文化曆史古迹之一,,可以在加入中國元素的同時保持國際化特色,彰顯香港的包容共存。

大家更支援哪類觀點呢?評論區歡迎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