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4年聯考作文預測及佳作賞析:緻廣大,盡精微

作者:冠華作文

2024年聯考作文預測及佳作賞析:緻廣大,盡精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著名畫家徐悲鴻先生曾明确提出繪畫要“緻廣大,盡精微”,即在繪畫創作過程中,首先要從整體入手,觀察繪畫對象,進而抓住其精神實質、内在特點,在此基礎上對細節進行概括和取舍,進而造就既有廣大意境又有精微細節的畫面。

徐先生對繪畫的要求既在藝術領域給我們帶來啟發,也在其他社會生活領域給我們以啟示。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此的思考與感悟。

要求:選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資訊;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

本題以著名畫家徐悲鴻先生的繪畫理念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從藝術領域拓展到其他社會生活領域,思考“緻廣大,盡精微”的内涵和啟示。材料要求考生從徐先生的繪畫要求中思考其在其他社會生活領域的啟示,引導考生關注生活中的細節,提高對事物的洞察力。

立意:

  1. 全局觀念與細節把握:從整體入手,關注細節,造就完美結果。
  2. 抓住事物本質,提煉關鍵資訊:在生活和工作中,抓住事物的内在特點,進行精準把握。
  3. 平衡廣度與深度:在追求廣泛知識面的同時,也要關注深度,進而達到全面發展的目标。
  4. 知行合一,注重實踐:将理念付諸實踐,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素材:

  1. 古語有雲:“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具備全局觀念,從整體入手,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發展方向。
  2. 魯迅曾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告訴我們,在追求事業的道路上,要關注細節,不斷積累,才能成就偉大事業。
  3. 現代社會資訊爆炸,如何抓住事物的本質,提煉關鍵資訊,成為我們在競争中取勝的關鍵。
  4. 知行合一,是明朝哲學家王陽明提出的重要理念。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将理念付諸實踐,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結構:

本作文題可以采用議論文的形式進行寫作。開頭可以引用材料中的徐悲鴻先生的繪畫理念,闡述“緻廣大,盡精微”的含義,然後從以上立意中選擇一個或多個進行論述。在論述過程中,可以運用舉例、引用名言等手法,結合個人經曆或社會現象進行論證。結尾部分,總結全文,強調“緻廣大,盡精微”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發出積極的号召。

【佳作賞析】:緻廣大,盡精微

徐悲鴻,一位傑出的畫家,将“緻廣大,盡精微”的藝術理念融入其作品中,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名作。他深信,藝術不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人生哲學的反映。這句名言,猶如燈塔指引着追求卓越的人,成為我們在藝術和社會生活中遵循的準則。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如同沙灘上的沙粒,盡管微小卻獨具特色。面對複雜多變的世界,我們應以博大的胸懷去擁抱萬物,去了解、感受、體驗。這就是“緻廣大”的意義。我們不應局限于眼前的小圈子,而要放眼全局,洞察事物的本質,把握生活的脈搏。

然而,世界的廣闊并不意味着我們可以忽視細節。在追求廣博的同時,我們更要注重精細。“緻廣大,盡精微”在藝術創作中,每一個筆觸、每一抹色彩,都承載着畫家的情感與思想。在生活中,我們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也應如此。細節之處,往往蘊含最深的情誼,最真的态度。

“緻廣大,盡精微”,這六個字,描繪了人生的一種境界。在這個境界中,我們既要有宏觀的視野,又要有微觀的洞察力。我們不僅要看到森林,更要看到每一棵樹,每一片葉,每一朵花。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了解生活的豐富與深邃。

在人際交往中,“緻廣大,盡精微”意味着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個體,了解他們的需求與感受。我們要學會傾聽,學會關懷,用心去感受他人的存在。每一個微笑,每一次擁抱,都承載着我們對他們的關愛與尊重。

在工作中,“緻廣大,盡精微”則要求我們既要把握大局,又要關注細節。我們要有長遠的規劃,明确的目标,同時也要注重每一步的實施,每一個細節的完善。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出卓越的成果。

在自我修養上,“緻廣大,盡精微”告訴我們要全面發展,既要拓寬視野,不斷學習,又要注重内在的修煉,提升自己的品質。我們要在廣博的知識海洋中不斷遨遊,同時也要在細微的生活點滴中,磨砺自己的意志,陶冶自己的情操。

“緻廣大,盡精微”,這是一種人生态度,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要求我們在廣闊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價值。同時,它也要求我們在細微之處,展現出自己的品質,展現自己的存在。

讓我們以徐悲鴻為楷模,秉持“緻廣大,盡精微”的理念,去探索生活,去追求夢想。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将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最終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

2024年聯考作文預測及佳作賞析:緻廣大,盡精微

【佳作賞析】:繪心之路——徐悲鴻的藝術啟示

在悠長的時光之河中,徐悲鴻先生以其獨特的畫筆,勾勒出了華夏藝術的靈魂。他的名言“緻廣大,盡精微”,如同晨鐘暮鼓,激蕩着後來者的心靈。徐先生的繪畫之道,不僅是藝術的創作法則,更是一種人生哲學,一種對世界深入觀察和了解的路徑。

當我審視徐先生的畫作時,我被那種宏大的意境所吸引。那些奔騰的駿馬、傲立的雄鷹,無不展現出生命的活力與力量。這讓我想到,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從整體入手,把握事物的本質。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我們都需要有一個全局的視野,了解事物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方向,不被局部現象所迷惑。

然而,徐先生的藝術理念并不僅僅止步于此。他在捕捉到繪畫對象的精神實質後,還對細節進行了精心的概括和取舍。那些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了駿馬的肌肉線條,描繪出了雄鷹的羽毛紋理。這讓我想到,在生活的細微之處,也蘊藏着美好和智慧。我們需要用心去體會生活中的點滴,發現那些被忽視的美好,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真谛。

将這種理念運用到我的生活中,我開始嘗試從整體和細節兩個方面去感覺世界。在學習上,我先是對整個知識體系有一個宏觀的認識,了解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然後再深入到每個學科的細節,掌握每一個知識點。在生活中,我學會了用心去感受身邊的人和事,發現那些微小的美好。一杯熱茶、一次微笑、一次問候,都讓我感受到生活的溫暖和幸福。

徐先生的藝術理念,不僅在藝術領域給我帶來了啟發,更在生活中給了我深刻的啟示。它教會了我如何去看待世界,如何去對待生活。我将這種理念融入到我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它讓我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珍惜每一個瞬間。

生活就像一幅畫,我們需要用廣大的視角去審視,去把握。同時,我們也要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隻有将廣大與精微結合起來,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有意義。

徐悲鴻先生的藝術,是心與自然的對話,是靈魂與世界的碰撞。他的“緻廣大,盡精微”,不僅是對繪畫藝術的深刻了解,更是對生命意義的深邃啟示。在這條繪心之路上,讓我們追随徐先生的足迹,用廣博的胸懷擁抱世界,用細膩的心靈感受生活,繪制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