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種地越來越掙錢”

作者:臨潼融媒

“你看麥子這種情況要不要葉面噴肥?”“啥時施,咋管理?”5月7日,在西安市臨潼區油槐街道油街村春于家庭農場,負責人馬于川看見農技人員“走訪”,趕忙“求經”。

“讓種地越來越掙錢”

接過馬于川手上的麥苗,臨潼區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的技術人員蘇丹仔細檢視葉片和麥穗發育情況,根據小麥生長情況,為其送“良方”支“硬招”。

“你看,小麥抽穗揚花期後,馬上就要灌漿了,這個時期就要做好田間病蟲監測防治和‘一噴三防’工作。”蘇丹一邊仔細檢視墒情、苗情、病蟲害發生情況,一邊跟馬于川說。

“小麥灌漿期是多種病蟲發生危害高峰期,也是提高小麥千粒重的關鍵時期。”蘇丹說,由于前期降雨多,目前土壤墒情适宜,小麥長勢良好。現階段更需要農技人員對小麥種植戶提供精準的技術指導,為夏糧豐收提供技術支撐。

“讓種地越來越掙錢”

“這個時期主要監測防治對象有麥蚜和小麥白粉病、鏽病、赤黴病及葉枯病等。防治小麥病蟲害應視田間病蟲的發生動态而采取不同的防治技術,達到‘一噴多防’的效果。”聽着蘇丹的“傳授”,周邊幾個種植戶也停下了手中的活,簇在一起。

“現在小麥到了灌漿期,主要任務就是防止病蟲害和幹熱風的損傷。除了嚴格管控,适時灌溉,也要及時采用無人機噴施葉面肥來促灌漿、抗幹熱風,這樣就能保證小麥高産。”蘇丹說。

“隻要技術指導跟得上,小麥長勢不錯,産量就穩了。”馬于川根據蘇丹的建議确定了施肥時機和用量,心裡一塊石頭落了地。

這邊還沒有忙完,那邊不遠處的郝永強就着急地“呼叫”蘇丹過來“轉轉”。

郝永強是臨潼區汪洋農業合作社負責人,他種植的區域也是陝西省打造的糧食作物技術內建試驗示範基地,基地核心區面積400餘畝,承擔陝西省多項糧食作物技術內建試驗,試驗示範小麥品種累計123個、玉米品種48個,由臨潼區農技中心和臨潼區汪洋農業合作社共同建設。

“目前麥苗較壯實,莖稈粗、穗頭長,表現不錯。”麥田裡綠油油的麥苗随風搖曳,蘇丹和郝永強兩個“老熟人”聚在一起,全然顧不上中午炎熱的天氣,站在麥田就讨論開來。

“農技專家兩三天就會來地裡一趟,幫我們檢視麥田的墒情、苗情變化,科學診斷,分類施策管理。”郝永強介紹,合作社采用節水微噴帶結合水肥一體化配肥裝置,可節約用水40%,減少化肥投入20%,減少人工投入70%,全年畝節約投入成本200元左右、每畝增加收入150元左右。

在農技中心的手幫手指導下,郝永強使用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進行蟲害綠色防控,在拔節期開展病蟲綠色防控,在齊穗揚花期開展“一噴三防”,在灌漿期噴施葉面肥…… “現在麥田裡全是‘科技範兒’,春管也變得簡單和輕松。”郝永強說,從選種、種植到管護,農技人員全程把關,不出意外的話,今年是個豐收年。

5月上旬,臨潼區50餘萬畝小麥進入灌漿期,灌漿期是決定小麥粒重、産量高低的關鍵期,也是小麥主要病蟲害的高峰期。為確定小麥穩産增收,很多像蘇丹這樣的農技人員活躍在田間地頭檢視苗情、監測病蟲害、研判病蟲害發生趨勢、指導農戶及時合理開展防治,為小麥管護“把脈開方”。

“讓種地越來越掙錢”

“我從事農技推廣工作10多年了,已經習慣了和泥土打交道,希望幫鄉親們種好糧、多打糧,讓種地越來越掙錢。”出于對農業的熱愛,2013年6月,蘇丹從石河子大學農學院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到農村,奔走在田間地頭。

和衆多農技人員一樣,蘇丹通過科技服務,将科技成果在田間地頭加快轉化為農民可用、實用的技術,拓展了農業科技推廣新管道。“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我相信年輕人大有可為。”蘇丹說。(記 者:王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