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宜居宜業宜遊好去處——來自巴州區的最新報道

作者:中國長江号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以“楓橋經驗”創新探索“群衆訴求大起底”工作,讓群衆急難愁盼得到有效解決,為中國式現代化基層治理創新有效路徑。“将持續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繼續從群衆關心關注的細微處着手,吸引更多力量參與進來,加快實作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選好産業新賽道、提升發展新成效,讓巴州成為近悅遠來的活力之城。”區委書記餘斌說。

在新一屆區委政府堅強上司下,以訴求大起底為抓手,以消解信訪存量為突破,以創設新機制為統攬,以建構新格局為載體,以人民滿意為檢驗标尺,以取得實效為目标,推動工作上台階,促進區域大發展,進而華麗蛻變。今天的巴州區,正是宜居宜業宜遊好去處。

先談談宜居。“全域統籌、城鄉一體”,城鄉融合,面貌一新。地區生産總值率先破200億元大關,高标準農田39.9萬畝,糧油年均播種90萬畝以上。

城市文明顯著提升。改造老舊小區135個,危舊棚戶區1.1萬戶90萬平方米,還房68萬平方米,巴州大道、南龛大道等28條主次幹道和33條背巷整治,建成望王山運動、津橋湖濕地等公園,增加車位1.6萬個,改造七星、城西等14個農貿市場;建成區28平方公裡,城鎮化率64.9%,較2016年增加5.06%。增綠隴橋片區、巴州大道、柳津橋等,江南濱河路景觀帶基本形成,新增綠地11萬平方米,綠化率達到38%;新(改)建公廁33個;新增停車場11處、停車泊位5097個;整治南門巷、南池北路等背街小巷34條;拆除違法建築14.1萬平方米。完善公廁标牌100個、32座公廁維修更新。新設100個潮汐車位,破解停車難。

鄉村振興已邁向正途。114個貧困村全部退出、81679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全市率先脫貧摘帽,搬遷貧困群衆32730人,改造危舊房12.8萬戶;完成22個鄉鎮總規和控規、117個新型實用型村莊規劃編制。省級“百鎮建設試點鎮”5個、省級“特色小鎮”1個,建立國家級衛生場鎮3個、省級衛生場鎮12個。省級“四好村”32個、市級“四好村”37個,建成美麗幸福新村50個。補齊基礎設施短闆,新(改)建公路1832公裡、入戶路480公裡,農村集中飲水安全工程209個,根本解決7.84萬名貧困群衆出行難、飲水難。入列“全省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示範縣(區)”。健康鄉鎮5個、健康社群25個、健康示範家庭100個,增強健康意識,優化康養環境。

基礎設施提檔更新。巴萬高速、南環線、巴坦路、梁鼎路通車,推進漢巴南鐵路、蒼巴高速等項目;縣鄉道路200公裡、農村公路5600公裡,建制村100%覆寫,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巴城至南陽、天星橋環湖路等旅遊路150公裡;31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強;瓦斯管道120公裡,新增使用者5.9萬戶;5G基站500個,通信覆寫率100%,行政村光纖寬帶覆寫率100%。

教育均衡發展。建立十二小、巴中光正實驗學校等中國小校5所,建立幼稚園12所,新(改)建校舍10.7萬平方米,教師周轉房400套。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稱号。加大财政保障,推進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鄉鎮醫療衛生機建構設;已建成醫養結合醫療機構3家、社會養老服務機構12家、居家服務站8個、日間照料中心90個、社群養老服務綜合體3個。

真可謂,鄉村景色美如畫,城市适宜來安家,通行順暢特友善,上學就在家門前,醫療資源頂配全,人居環境賽周邊。

再說說宜業。幹部幹得如何,就看群衆是否滿意。

“來巴州區好幾年了,制作土家餅。之前在南池,現在半邊街。這裡人流量大,服務環境好。人隻要不懶,就不怕賺不到錢,我覺得挺好的!”南江縣來創業的王大哥說。跟着一起做水果生意的本地張大姐,也有同樣感慨。

廣安來巴中搞日雜批發的王老闆說,“20多年了,我很喜歡這裡,給我帶來了财富。尤其是近幾年來,變化特别大!我的老鄉些羨慕得不得了呢。”

江西來做門窗生意的劉老闆,更是沒完沒了,“巴州幹部好,好客、熱情、樂于助人,反正我是特别的有感受。巴州綠化好,空氣新鮮,讓人感到很舒服。巴州服務好,孩子轉學的事深有體會,人還未到就辦得妥妥帖帖的……”

針對就業下真功夫。着力打造“巴山阿姨”“巴山建工”“巴山廚師”“巴山導遊”“巴适茶藝”等“巴”字勞務品牌,開設創業教育訓練班,并提供項目、開業指導、創業貸款、政策咨詢等服務。開展大型招聘會9場,同時小規模、流動式、巡回式招聘活動100餘場,解決萬餘個就業;開展“春風行動”等專項活動6場,“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深化東西部協作,扶貧工廠中的房間、工坊12個,300餘人家門口就業。優化村級産業16個,推廣新品種31個、新技術39項,培育科技示範戶140家、新型農業主體112個、新型農民150人,教育訓練實用技術5000人次。

群衆口碑緣于“群衆訴求大起底”工作。起底訴求一個不漏。區、鄉、村分級成立群衆訴求快處中心(站),與綜治、法律援助、網格化管理合署辦公。通過線上“采”、信箱“收”、問卷“征”、群衆“提”、入戶“談”、調研“挖”等途徑,變“群衆上訪”為“幹部下訪”,“起底”訴求32578個。完善機制一體排程。通過定期聯席會,協調排程跨部門、行業、轄區疑難訴求。設立“紅黑榜”,并強化結果運用。近三年,該項工作中提拔幹部188人次,占總量63%。起底訴求化解率99.6%,相較2020年,信訪量同比下降57.5%;紀檢信訪量同比下降28%;網絡輿情同比下降76.3%。社會美譽度全面提升。“群衆訴求大起底”被評為市“十大解難事項”和“十大創新突破舉措”,主流媒體報道100餘次,被命名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市、區)”,區委書記餘斌受邀首屆“中國鄉村振興北京論壇”并演講。

隻有把群衆放在心上,群衆才會把你記在心裡。

最後介紹宜遊。曆史悠久,北魏設巴州,迄今1900餘年;名人故裡,革命先驅董修武,平民教育家晏陽初,三國嚴顔、章懷太子、抗金英雄宗澤等楷模傳頌至今;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曲藝之鄉”之稱,10個大類12個小項非物質文化遺産,評書、竹琴、清音等曲藝流存,方言、諧劇、民謠改編等地域風情曲藝也相當盛行;紅色沃土,建立通、南、巴為中心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孕育了“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鬥、不勝不休”的紅軍精神,有全國最大的紅軍将帥碑林,有小平題寫館名的“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有界牌紅軍烈士紀念館……

深入踐行“兩山”理論。整治“散亂污”企業161家。消除重污染天氣,空氣年均優良天數率95%以上。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十年禁漁”有序 有效。森林覆寫率52.46%。先後榮獲“中國氣候養生之都”“國家森林城市”稱号。連續四年達到“全國環境空氣品質達标城市”标準。

自然的巨大氧倉,譽為“中國氣候養生之都”。森林覆寫率63%,負氧離子10000個/立方厘米,空氣品質優良率96.7%。建成天馬山森林康養度假區、雲上青山等康養文旅項目,蘇山坪村“鄉瓣童年”、長灘河“成山農家樂”等5家“巴山民宿”。打造康養度假、禅修靜養、文化體驗、食藥養生等7條特色文旅精品線路。保護傳承“巴中皮影戲”“正月十六登高節”“棗林漁”“巴渠河川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産,持續舉辦山水化湖桃花節、秦巴中藥文化旅遊節、三江龍舟賽文化旅遊節等活動,利用巴人文化藝術節、“中國旅遊日”“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等活動,推介巴州文旅品牌。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引領,推動農村“三區同建”。

倡導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骨骼、體重,科學膳食;指導改水、改廁、改竈5.3萬戶,增設垃圾無害化存放點560處;建立天馬山等旅遊目的地康養書吧,提升景區品味,為社會主義公德心建設賦能。

歲月峥嵘風雨無阻,耕耘不辍輝煌鑄就。以“清爽、奮進、幸福”為目标,以正确政績觀推動發展新質生産力,通過“三強三同步”,“四大工程”“四大突破”“四大提升”,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先行區、川陝渝結合部現代商貿物流集聚區、川東北城郊文旅康養示範區、全市綠色工業發展示範區“四區共建”,為“三市兩地一樞紐”建設貢獻巴州力量。

山巒起伏,林海無垠;嶄新樓房,産業興旺;鳥兒翩飛,花香四溢;河溪交錯,水塘密布;煙波一色,水天相融……巴州區的新已是名副其實,首善之區、“印象巴州”,期待八方來客四海嘉賓,前來觀光投資置業和安享生活,定不負你的期許!

(作者 李茂峰,巴中市、巴州區作家協會會員,巴中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網認證詩人、藍V詩人,中國作家網、中國詩歌網分别有作品集,作品有《遇見》、《夏至光霧山》等散文、《我的低段國小》等小說散見《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巴中晚報》、《四川農村日報》、《巴中廣播電視報》等。其中《大學生拆散76對娃娃親》獲2000年度四川省新聞獎消息一等獎;《遇見》入圍60個“巴中市2020年啟明眼科杯我的扶貧故事”、成都市總工會“我最牽挂的你”脫貧攻堅采風行作品征集人氣獎,《嬗變》榮獲《中國鄉村》2022年征文優秀獎,《父親和糧食》榮獲2023年全國文學原創大賽三等獎。本文創作于2024年5月1-3日成都春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