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宜居宜业宜游好去处——来自巴州区的最新报道

作者:中国长江号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以“枫桥经验”创新探索“群众诉求大起底”工作,让群众急难愁盼得到有效解决,为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创新有效路径。“将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继续从群众关心关注的细微处着手,吸引更多力量参与进来,加快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选好产业新赛道、提升发展新成效,让巴州成为近悦远来的活力之城。”区委书记余斌说。

在新一届区委政府坚强领导下,以诉求大起底为抓手,以消解信访存量为突破,以创设新机制为统揽,以建构新格局为载体,以人民满意为检验标尺,以取得实效为目标,推动工作上台阶,促进区域大发展,从而华丽蜕变。今天的巴州区,正是宜居宜业宜游好去处。

先谈谈宜居。“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城乡融合,面貌一新。地区生产总值率先破200亿元大关,高标准农田39.9万亩,粮油年均播种90万亩以上。

城市文明显著提升。改造老旧小区135个,危旧棚户区1.1万户90万平方米,还房68万平方米,巴州大道、南龛大道等28条主次干道和33条背巷整治,建成望王山运动、津桥湖湿地等公园,增加车位1.6万个,改造七星、城西等14个农贸市场;建成区2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4.9%,较2016年增加5.06%。增绿陇桥片区、巴州大道、柳津桥等,江南滨河路景观带基本形成,新增绿地11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38%;新(改)建公厕33个;新增停车场11处、停车泊位5097个;整治南门巷、南池北路等背街小巷34条;拆除违法建筑14.1万平方米。完善公厕标牌100个、32座公厕维修更新。新设100个潮汐车位,破解停车难。

乡村振兴已迈向正途。11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167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市率先脱贫摘帽,搬迁贫困群众32730人,改造危旧房12.8万户;完成22个乡镇总规和控规、117个新型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省级“百镇建设试点镇”5个、省级“特色小镇”1个,创建国家级卫生场镇3个、省级卫生场镇12个。省级“四好村”32个、市级“四好村”37个,建成美丽幸福新村50个。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新(改)建公路1832公里、入户路480公里,农村集中饮水安全工程209个,根本解决7.84万名贫困群众出行难、饮水难。入列“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示范县(区)”。健康乡镇5个、健康社区25个、健康示范家庭100个,增强健康意识,优化康养环境。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巴万高速、南环线、巴坦路、梁鼎路通车,推进汉巴南铁路、苍巴高速等项目;县乡道路200公里、农村公路5600公里,建制村100%覆盖,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巴城至南阳、天星桥环湖路等旅游路150公里;3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燃气管道120公里,新增用户5.9万户;5G基站500个,通信覆盖率100%,行政村光纤宽带覆盖率100%。

教育均衡发展。新建十二小、巴中光正实验学校等中小学校5所,新建幼儿园12所,新(改)建校舍10.7万平方米,教师周转房400套。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称号。加大财政保障,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已建成医养结合医疗机构3家、社会养老服务机构12家、居家服务站8个、日间照料中心90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3个。

真可谓,乡村景色美如画,城市适宜来安家,通行顺畅特方便,上学就在家门前,医疗资源顶配全,人居环境赛周边。

再说说宜业。干部干得如何,就看群众是否满意。

“来巴州区好几年了,制作土家饼。之前在南池,现在半边街。这里人流量大,服务环境好。人只要不懒,就不怕赚不到钱,我觉得挺好的!”南江县来创业的王大哥说。跟着一起做水果生意的本地张大姐,也有同样感慨。

广安来巴中搞日杂批发的王老板说,“20多年了,我很喜欢这里,给我带来了财富。尤其是近几年来,变化特别大!我的老乡些羡慕得不得了呢。”

江西来做门窗生意的刘老板,更是没完没了,“巴州干部好,好客、热情、乐于助人,反正我是特别的有感受。巴州绿化好,空气新鲜,让人感到很舒服。巴州服务好,孩子转学的事深有体会,人还未到就办得妥妥帖帖的……”

针对就业下真功夫。着力打造“巴山阿姨”“巴山建工”“巴山厨师”“巴山导游”“巴适茶艺”等“巴”字劳务品牌,开设创业培训班,并提供项目、开业指导、创业贷款、政策咨询等服务。开展大型招聘会9场,同时小规模、流动式、巡回式招聘活动100余场,解决万余个就业;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6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深化东西部协作,扶贫车间、工坊12个,300余人家门口就业。优化村级产业16个,推广新品种31个、新技术39项,培育科技示范户140家、新型农业主体112个、新型农民150人,培训实用技术5000人次。

群众口碑缘于“群众诉求大起底”工作。起底诉求一个不漏。区、乡、村分级成立群众诉求快处中心(站),与综治、法律援助、网格化管理合署办公。通过线上“采”、信箱“收”、问卷“征”、群众“提”、入户“谈”、调研“挖”等途径,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起底”诉求32578个。完善机制一体调度。通过定期联席会,协调调度跨部门、行业、辖区疑难诉求。设立“红黑榜”,并强化结果运用。近三年,该项工作中提拔干部188人次,占总量63%。起底诉求化解率99.6%,相较2020年,信访量同比下降57.5%;纪检信访量同比下降28%;网络舆情同比下降76.3%。社会美誉度全面提升。“群众诉求大起底”被评为市“十大解难事项”和“十大创新突破举措”,主流媒体报道100余次,被命名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区委书记余斌受邀首届“中国乡村振兴北京论坛”并演讲。

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记在心里。

最后介绍宜游。历史悠久,北魏设巴州,迄今1900余年;名人故里,革命先驱董修武,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三国严颜、章怀太子、抗金英雄宗泽等楷模传颂至今;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之称,10个大类12个小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书、竹琴、清音等曲艺流存,方言、谐剧、民谣改编等地域风情曲艺也相当盛行;红色沃土,创建通、南、巴为中心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有全国最大的红军将帅碑林,有小平题写馆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有界牌红军烈士纪念馆……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整治“散乱污”企业161家。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年均优良天数率95%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十年禁渔”有序 有效。森林覆盖率52.46%。先后荣获“中国气候养生之都”“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连续四年达到“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标准。

自然的巨大氧仓,誉为“中国气候养生之都”。森林覆盖率63%,负氧离子10000个/立方厘米,空气质量优良率96.7%。建成天马山森林康养度假区、云上青山等康养文旅项目,苏山坪村“乡瓣童年”、长滩河“成山农家乐”等5家“巴山民宿”。打造康养度假、禅修静养、文化体验、食药养生等7条特色文旅精品线路。保护传承“巴中皮影戏”“正月十六登高节”“枣林渔”“巴渠河川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举办山水化湖桃花节、秦巴中药文化旅游节、三江龙舟赛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利用巴人文化艺术节、“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推介巴州文旅品牌。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引领,推动农村“三区同建”。

倡导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骨骼、体重,科学膳食;指导改水、改厕、改灶5.3万户,增设垃圾无害化存放点560处;创建天马山等旅游目的地康养书吧,提升景区品味,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赋能。

岁月峥嵘风雨无阻,耕耘不辍辉煌铸就。以“清爽、奋进、幸福”为目标,以正确政绩观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三强三同步”,“四大工程”“四大突破”“四大提升”,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川陕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川东北城郊文旅康养示范区、全市绿色工业发展示范区“四区共建”,为“三市两地一枢纽”建设贡献巴州力量。

山峦起伏,林海无垠;崭新楼房,产业兴旺;鸟儿翩飞,花香四溢;河溪交错,水塘密布;烟波一色,水天相融……巴州区的新已是名副其实,首善之区、“印象巴州”,期待八方来客四海嘉宾,前来观光投资置业和安享生活,定不负你的期许!

(作者 李茂峰,巴中市、巴州区作家协会会员,巴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蓝V诗人,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分别有作品集,作品有《遇见》、《夏至光雾山》等散文、《我的低段小学》等小说散见《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巴中晚报》、《四川农村日报》、《巴中广播电视报》等。其中《大学生拆散76对娃娃亲》获2000年度四川省新闻奖消息一等奖;《遇见》入围60个“巴中市2020年启明眼科杯我的扶贫故事”、成都市总工会“我最牵挂的你”脱贫攻坚采风行作品征集人气奖,《嬗变》荣获《中国乡村》2022年征文优秀奖,《父亲和粮食》荣获2023年全国文学原创大赛三等奖。本文创作于2024年5月1-3日成都春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