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強哥覓食記
山竹,又叫莽吉柿、倒撚子,原産于馬來西亞群島,由于與榴蓮絕配,是以,也被稱之為“夫妻果”。喜歡吃山竹的朋友都知道,山竹的果肉潔白如雪,鮮嫩多汁,一口咬下,甜而不膩,尤其是放到冰箱冷凍一會,感覺就像是在吃冰淇淋似的。
山竹不僅好吃,還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其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糖質、脂類、葉酸,多種維生素以及鈣,鎂,鉀,鐵,鋅等微量元素,經常食用對機體有補養的作用,尤其是對體弱、病後、營養不良有很好調養作用。
是以,哪怕是每年剛上新的山竹,價格再貴,依然也有不少朋友買着吃!不過,強哥我發現不少朋友在買山竹時,都是依據用手捏一捏外殼的軟硬度來分辨優劣。以前,我也是這麼挑選的,後來去廣東時,當地一位種植山竹的老果農告訴我:若是挑選隻憑捏外殼的軟硬那就錯了!
為啥說:捏軟捏硬都不對呢?
老果農說:采用捏山竹外殼軟硬的方法,僅僅隻能作為判斷山竹是否新鮮參考的内容之一而已。一般來說,山竹外殼硬邦邦的,要麼是已經長老了,要麼就是不新鮮了;相反,外殼用手輕輕擠壓一下,軟的同時又帶有微微的彈性,這樣的山竹多數就是新鮮的。
為啥說多數是新鮮的呢?因為,外殼較軟的山竹,還會出現果肉呈圖上這個樣子。而山竹的果肉一旦出現這種黃色物質的,要麼是變質、黴菌感染,要麼就是過度成熟或蟲蛀導緻的。是以,人家老果農才說,買山竹捏外殼的軟硬都不對!其實,老果農說,想要買到新鮮的優質山竹,隻要牢記下面這3點,保準讓你好山竹一挑一個準!
第一點:底部蒂瓣的瓣數越多越好
喜歡吃山竹的朋友都知道,在山竹的底部,都長有這樣的蒂瓣。但很多朋友并不清楚這個蒂瓣有啥作用,其實,山竹的這個蒂瓣代表的是内部果肉的瓣數。也就是說,外面的蒂瓣越多,裡面肉果的瓣數就越多。
果肉的瓣數多有啥好處呢?老果農說:若是果肉的瓣數少,裡面的果肉看似大,但實則内含果核;而果肉的瓣數越多,果肉的内部不含果核的幾率就越多,是以,同樣大小的山竹,果肉瓣數多的,就能吃到完整的果肉,反之,瓣數少的,看似大實則吃到嘴裡的竟是果核。
一般來說,山竹蒂瓣的瓣數4至5瓣為一般品質的,這種山竹的果肉幾乎大機率都會有果核;相反,瓣數為6至8瓣的,則屬于優質的山竹,基本上果肉不含果核。
第二點:根據外殼顔色分辨品種
很多朋友不知道,山竹也是分品種的,不同品種的山竹它的口味滋味也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市面上最常見的主要有3種:第一種是“油竹”,油竹的外殼,顔色呈黑紫色,并且看起來比較油亮一些。這種山竹的樹齡一般都比較低,大約在10年左右,其特點就是殼厚肉少,吃起來有點發澀。
第二種就是“花竹”,這種山竹的外殼,顔色主要是呈暗紅色的,偶爾會是黑紫色。不過它的外表看起來不油光也不光滑,甚至給人一種“髒乎乎”的視覺感。但是,這種山竹的樹齡多在15年至20年之間,是以,在口感上要比油竹好。
第三種就是“沙竹”,這種山竹外殼的顔色是呈深紅色,從外表上看沒有光澤,并且外殼很粗糙,且外殼分布有麻點。這種麻竹的樹齡一般都是在50年以上,特點就是殼薄肉多,味道細膩甘甜,是三種山竹中品質最好的。
第三點:根據山竹的葉子來分辨新鮮度
最後一點就是根據山竹的葉子來分辨山竹的新鮮度,一般來說,山竹葉子為鮮綠色的,這樣的山竹就是新鮮的;相反,若是褐色甚至是偏黑顔色的,這樣的山竹就屬于不新鮮的了,至少也是存放時間很久了。
以上就是關于挑選山竹的方法,馬上就是山竹大量上市的季節了。雖然是大量上市,但價格可一點都不便宜。是以,喜歡吃山竹的朋友,不妨轉發、收藏本文。回頭再買的時候,可以照着文中的方法買酒,這樣就不會買錯了!我是強哥,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感謝幫忙點贊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