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20臨近,賴清德的兩岸政策已定調,稱4大原則下可與大陸對話

作者:孫緒聞

就在520即将來臨之際,外界對于賴清德的施政演說和兩岸政策高度關注。近日,賴清德心腹林俊憲在接受采訪時,就賴清德520的就職演說進行了吹風。

他說,賴清德的兩岸政策已經定調,強調兩岸确實有重新開機溝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兩岸對話缺少政治基礎,就可以通過農産品和旅遊業先開始,最重要的是雙方先坐下來談,通過海基會和陸委會來談也可以。

林俊憲還稱,賴清德是一個“務實”的人,在兩岸上同樣也會采取務實的做法。在目前的兩岸局勢下,大陸和台灣展開交流沒辦法回避民進黨,是以大陸要談的話,應尊重台灣的立場。是以賴清德在520的就職演說中,會對大陸釋放出一定的善意,希望外界對賴清德的就職典禮保持關注。

520臨近,賴清德的兩岸政策已定調,稱4大原則下可與大陸對話

賴清德

除此之外,在5月12日舉辦的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上,賴清德也以視訊的方式發表了演講,他表示未來在自己任上,将繼續推動“國家希望工程”,并且願意繼續維持台海現狀,在互相尊重、互利互惠、尊嚴且不設定前提的四個原則下,與大陸展開對話。

賴清德心腹和賴清德的表态,被島内普遍解讀為,賴清德可能在兩岸問題上态度出現軟化,這一點在520的就職典禮中會得到展現。賴清德作為“台獨金孫”以及“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做出這種表态實屬不易。但從本質上來看這種變化,其實是外力施壓的結果,而不是說賴清德政治理念出現了轉變,轉向了偏藍的立場。

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方面從去年台灣地區上司人選舉開始,美國就一直在敲打賴清德,因為美國一直擔心賴清德在當選之後,直接宣布“獨立”。對美國來說,目前台海維持現狀依舊是最符合美國的利益,未來不論台灣走向統一還是“獨立”,最終的結果要不是和平統一,要不是武力統一,前者意味着美國将徹底喪失介入台灣問題的能力,美國的印太戰略将會是以出現一個巨大的漏洞,最終導緻對華遏制戰略的崩盤。

520臨近,賴清德的兩岸政策已定調,稱4大原則下可與大陸對話

如果是後者,美國将會面臨介入還是不介入的問題,介入則意味着中美爆發正面沖突,美國是否願意為了台灣付出巨額的代價,不介入就隻能眼睜睜地看着中國完成統一,兩者的影響對美國的意義基本一樣。是以從台灣地區上司人選舉預熱開始,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前後五次跑到台灣,目的有且隻有一個,就是對賴清德進行敲打。是以在美國的施壓之下,賴清德必須要在自身的執政理念與美國之間選擇一條中間路線,以保證美國對他的支援不斷。

除此之外,大陸對台灣的施壓也是賴清德态度轉變的一個關鍵原因。按照賴清德此前的兩岸立場,外界輿論幾乎都認為,如果賴清德的兩岸立場不發生軟化,大陸一定會在賴清德在任的4年時間裡采取更多手段打壓,甚至不排除武力手段。

除此之外,對台灣的雙反調查,也給島内企業施加了大量的壓力,這種壓力迫使賴清德必須正視兩岸之間的關系和相處模式,否則台灣經濟可能面臨巨大沖擊。同時來自大陸和美國的壓力,很可能是賴清德軟化自身立場,尋求中間路線的直接原因。

520臨近,賴清德的兩岸政策已定調,稱4大原則下可與大陸對話

但是,賴清德在兩岸問題上的立場并未發生本質變化,賴清德的軟化目前還隻是展現在“語氣辭令”上的軟化。比如賴清德願意在四個原則之下與大陸進行對話溝通,他的用詞并不是大陸,而是“中國”。除此之外,林俊憲的吹風也表示,要求大陸尊重民進黨,尊重台灣的立場,而民進黨的立場相信不用多說大家也都知道是個什麼底色。

是以,不管是賴清德還是林俊憲,其表達的“不設前提”地與大陸展開對話,實際上已經是預設了立場,立場就是兩岸互不隸屬,台灣與大陸的溝通和交流是對等的“國與國”,而不是台灣作為一個省。

對于賴清德要求近日多次表達願開展兩岸對話一事,國台辦在回應中就提出了“兩個隻要”,陳斌華強調台灣任何政黨隻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同我們交往都不存在障礙。民進黨隻要放棄“台獨”立場,對話交往就可以進行。

520臨近,賴清德的兩岸政策已定調,稱4大原則下可與大陸對話

國台辦

但很顯然,對于我們提出的“兩個隻要”,民進黨當局根本做不到。比如即将卸任的台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钊燮近日就在美國媒體上刊文稱,台灣問題并不是中國的“内政問題”,而是一個“國際問題”。他呼籲賴清德将台灣問題當作是“國際問題”處理。除此之外,台灣還應該加強防務建設,以實作吓阻戰略,因為隻有做到這兩點相結合,才能維持現狀。

一言以蔽之,賴清德在兩岸問題上的确出現了态度軟化的情況,但實際上這并不是出于自身立場的調整,而是礙于各方的壓力。是以在台灣問題上,絕不能聽賴清德這麼說,而要看他接下來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