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價酸奶“瞄準”便秘人群?醫生說不需要通過酸奶補充益生菌

作者: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姚抒廷 視訊/楊繹霏):如今,市面上出現了一些宣稱有“清宿便”“通腸道”功效的産品,比如“緩解便秘”的西梅汁、每杯含有5000億活性益生菌的酸奶等,長長的配料表讓消費者眼花缭亂。部分消費者在社交媒體平台分享自己飲用後産生腹瀉的經曆,直呼“簡直是新型瀉藥”,甚至還有網友因急性腸胃炎進了醫院。

于先生是一位酸奶愛好者,樂于嘗試不同口味、不同種類的酸奶。于先生幾乎每周都會購買某品牌酸奶。“那天我本身腸胃就有些不舒服,就想着補充一些益生菌,清清腸,沒準把肚子裡不幹淨的東西排空了就好了。然後我就喝了含有5000億活性益生菌的這款酸奶,沒想到加劇了腹瀉。直到晚上,身體甚至出現痙攣的狀況,一直發抖,渾身無力,後來補充了一些電解質才好一些。”

于先生的想法并非個例,不少人出現腸道問題後的第一反應就是“清腸”。小菲被便秘問題困擾很久,她聽說西梅汁有助于排便,于是立馬購入了一款銷量極高的西梅汁。“酸酸甜甜的,喝了一杯感覺沒什麼反應,我就又喝了一杯,結果沒過多久就開始腹瀉,感覺像吃了瀉藥一樣。第二天去了醫院,頭暈眼花、胸悶氣短,在醫院檢查時,鉀低于正常水準,挂了四瓶水,翻個身心率都會變快。”自此之後,小菲再也不敢随便喝西梅汁了。

“高腹瀉率”飲品究竟是不是緩解便秘的正确選擇呢?對此,央視網《新聞+》記者邀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醫師李光探讨相關問題,以下為采訪實錄。

視訊加載中...

《新聞+》記者:益生菌是什麼?攝入過量益生菌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李光: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總稱,對人體健康有益的。人體内有很多益生菌,能夠起到調節腸道菌群、平衡腸道微生态環境的作用。富含益生菌的食品通常以奶制品為主,比如奶酪、酸奶等。益生菌還可以改善腹瀉、便秘等消化系統的症狀。

許多益生菌株在胃腸道内可以産生消化酶,可幫助人體消化攝入的食品和吸收食品中的營養成分。益生菌本身也可以産生一些重要的營養物質,比如各類氨基酸、維生素、短鍊脂肪酸、抗氧化劑等,對人體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益生菌的安全劑量一般是十億到數百億之間,很顯然,一杯所謂含有5000億活性益生菌的酸奶中的益生菌劑量,已經大大超過了正常劑量。正常人體在健康狀态下并不需要特别補充益生菌,僅在出現腸道菌群失調導緻不适症狀時,可以适量補充益生菌進行調節。

無論從數量上還是種類上,過量補充益生菌都會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破壞腸道的微生态環境,進而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産生一系列消化道不适的症狀。是以,我建議消費者在選擇這類酸奶時,還是要理性消費,不要盲目跟風。

《新聞+》記者:哪些人群需要額外補充益生菌?

李光:根據國内外多個權威機建構議,每日益生菌攝入量應為10億至1000億CFU(活菌數量)之間。對于腸道健康的成人來講,腸道菌群具有自調節的特性,隻要日常保持膳食營養結構的均衡,就能很好地維護腸道菌群健康,不需要額外通過酸奶或者藥物來補充益生菌。

對于胃腸不适的患者,出現腹瀉、腹痛、便秘、排便不成形等症狀時,可以适當服用益生菌,增加腸道内的有益菌,恢複腸道生态平衡,改善消化道不适症狀。對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婦、兒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額外補充益生菌,起到維持腸道健康、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不過,益生菌種類不同,作用也有所不同,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以免産生不良後果。

《新聞+》記者:為什麼有些人一喝西梅汁就腹瀉?

李光:西梅的營養還是比較豐富的,含有果膠、果糖、檸檬酸、鐵、鎂、鉀、維生素C、維生素E等多種營養物質,适量食用可以補充機體所需的營養物質。西梅汁的口感酸甜,飲用後會刺激唾液腺的分泌,起到增加食欲的作用。

适當進食西梅或飲用西梅汁對胃腸道有調節作用,有益身體健康。但是有些人在食用或飲用後出現腹瀉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西梅含有大量纖維素,可以吸收腸腔内的水分,增大糞便的容積,刺激腸蠕動加快,促進糞便的排出。

第二,西梅在體内會合成山梨糖醇。山梨糖醇被稱為“沒有刺激性的瀉藥”,具有調節腸道菌群、軟化糞便的作用。

第三,西梅汁一般制備為冷飲,或是放在冰箱裡冷藏,或是加入大量的冰塊,短時間内飲用大量溫度過低的西梅汁也會刺激腸道,加速腸道蠕動,進而導緻腹瀉。

第四,如果西梅汁在制作過程中,上面的細菌、病毒等物質沒有清洗幹淨,進入人體後,也可能導緻腸道發炎,引發腹瀉。

《新聞+》記者:依靠西梅汁或酸奶解決便秘問題,是否科學?

李光:答案無疑是否定的。服用西梅汁或含有大量益生菌的酸奶對于便秘患者來說,既不治标,也不治本,長期服用甚至會有反作用,是以不建議作為治療便秘的方法。

那麼,正确避免便秘的辦法是:

首先,要有合理的飲食。補充膳食纖維是目前公認有效、安全的功能型便秘的首選治療方法,能改變糞便性狀、促進腸道蠕動進而容易排出。高纖維的水果主要包括蘋果、香蕉、梨、柑橘等;富含纖維的蔬菜有西藍花、芹菜、韭菜、金針菇、南瓜等。同時,還建議食用粗糧,如藜麥、燕麥、全麥面包等。

其次,多飲水。每日飲水量至少1.5L—2L,能增加糞便中的含水量,使糞便松軟,排出更容易。

适量運動,比如慢跑、遊泳、跳繩等,也有助于促進胃腸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

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每日定時排便,如清晨或餐後2小時,建立生物鐘。不要抑制便意,且排便時要保持注意力集中,減少外界因素幹擾,将排便時間控制在5—10分鐘。

如果通過生活方式的調節依然存在便秘的情況,建議大家前往醫院,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适合自己的通便藥物種類和劑量,不要盲目自行服藥。

《新聞+》記者:如何正确維護腸道健康?

李光:腸道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具有消化、吸收、排洩等多項功能。

首先,合理膳食,盡量避免進食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少吃腌制、油炸的食物,避免進食不新鮮、過期的食物。盡量選擇一些清淡、易消化、富含膳食纖維、新鮮的蔬菜水果。

第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一日三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咽,不要暴飲暴食、狼吞虎咽。

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适當參加運動。

最後,保持心情愉快也很重要,腸子被稱為“人的第二大腦”,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也會影響腸道功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