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作者:草竹道人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摘要:

本文探讨了海德格爾哲學中現代性問題的核心,特别是形而上學的批判與存在的深度探索。文章從形而上學的局限性、現代性危機,人的存在遺忘,以及存在的遺忘出發,深入到海德格爾的“此在”概念、詩性思維、“讓存在”的提出,揭示了現代性超越的可能性。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I. 引言

在20世紀的哲學舞台上,随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工業化程序的加速,人類社會步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現代性(Modernität)時代。這一時期,以理性主義、進步觀和主體性為标志,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與技術的駕馭似乎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同時,也引發了對人的本質、自然環境危機、文化價值及存在意義的深刻反思。

現代性問題是以變得異常緊迫,它不僅關乎人類物質世界的建構,更觸及精神世界的根基。在這樣的背景下,海德格爾的思想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批判性,為現代性困境提供了深刻的哲學審視與超越的可能,凸顯了其在當代哲學與社會批判中的重要地位。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II. 現代性意識的形而上學起源

A. 形而上學的界定

形而上學,作為哲學的核心領域,關注存在的本質、實在、知識、真理與價值等終極問題。自古希臘哲學起,形而上學便探讨“存在之是以為存在”(To Be)。至近代,特别是笛卡爾以來,主體性哲學的興起,形而上學逐漸将主體性作為認識論的中心,強調理性主體在知識建構中的決定性作用。這不僅标示着理性主義的強化,也預示了主體性原則的興起,為現代性意識的形成奠定理論基礎。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B. 現代性意識的形成

現代性意識在形而上學的架構内逐漸成熟,它與啟蒙運動緊密相連,強調理性主義的普遍适用性、科學的進步觀和主體性原則。理性主義認為理性為人類提供了一把握世界、改造世界的普遍工具,這種信念促成了現代科學革命與工業革命,推動了技術進步。

同時,主體性原則确立了人的主體地位,強調個體的自由、權利與自我決定,這些構成了現代性意識形态的骨架。理性與主體性的結合,使現代性意識堅信人類有能力通過科學理性控制自然、優化社會,實作進步。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C. 形而上學對現代性的塑造

形而上學對現代性意識的塑造,展現在世界觀與價值觀的全面滲透。首先,形而上學理性主義使現代性傾向于客觀化、量化、分析的看待世界,将自然界視為可利用的資源庫,而非和諧共存之地。這導緻了人類與自然的分離,忽視生态平衡,為環境危機埋下伏筆。

其次,主體性原則促使個體主義的崛起,強調個人自由、成就、自我實作,雖激勵了社會多元化與人權發展,但也加劇了競争、消費主義,個體間的疏離散失社群感。再者,形而上學的線性時間觀—進步觀,鼓勵永無止步向前看,忽視傳統與曆史深度,導緻文化斷層疊代際疏離,現代性中的“存在遺忘”。

綜上,形而上學不僅為現代性意識提供了理論架構,而且深刻塑造了現代人的認知方式、價值取向,影響了現代性的生活方式,為海德格爾批判現代性問題提供了理論出發點。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III. 技術時代的現代性特征

A. 技術的本質

海德格爾在《藝術作品的起源》中通過“座駕”(Gestell)的概念,對技術進行了深刻揭示。他并不将技術簡單視作外在工具或手段,而是人類存在方式的展現,即技術不僅是人類活動的結果,更是存在的一種特定方式,它展現了人類如何在世存在的方式。

技術“座駕”不僅改變着事物,更塑造了我們了解世界的方式,以及我們與世界的關系,它是一種揭示世界的存在論現象。技術的本質,是以是人類存在論的展現,它揭示了人與世界的關系,同時也隐藏了某些存在之次元。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B. 技術的雙刃劍效應

技術的進步無疑是雙刃劍,一方面,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物質繁榮與便利,極大提升了生活品質,醫學、交通、通訊、生産效率的革新,都使得人類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生活品質提升。然而,這把劍的另一面,技術的狂飙進也造成了精神世界的虛空,人們在物質滿足的同時感到心靈的貧瘠薄,技術的快速更新換代,使人陷入追逐之中,難以停歇息,精神壓力增大。

此外,技術發展也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巨大沖擊,生态失衡,資源的過度開采、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減少,技術的“座駕”在推動人類征服自然同時,也在消磨滅自然,對生态的破壞,引發生存憂慮。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C. 人的異化與大地性的喪失

技術理性,特别是現代性中的技術理性,它将一切都納入計算、效率、工具化,人也難逃此規律。在技術座駕下,人的存在被簡化為勞動力、消費者,工作與消費的循環,人的本質“存在”(Dasein)被異化為“常人”(das Man)。人的個性、深度情感、精神需求被标準化、表面化,人成為技術理性下的“座駕”産物,人與存在本質的異化,喪失了人的存在之真我。

同時,大地”(Erde)作為人類生存之源,技術理性下被剝削,大地不再是敬畏、生活與我們共生的家,而成為資源庫、征服的對象。人與大地原始的聯系,人與自然的和諧,被技術座駕破壞,大地性喪失,人與自然的原始聯系被割裂,人與大地的原始性被技術的理性所消除。技術座駕,人與大地的原始聯系斷裂,現代性中,海德格爾的思考,技術的批判,是對現代性困境的警示。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IV. 海德格爾對現代性的批判

A. 形而上學的局限性

海德格爾嚴厲批判了形而上學的局限性,認為其過度關注理性的絕對地位,将存在本身的問題降格為理性的陪襯托。他指出,形而上學的這一偏頗誤導向了哲學的重心,使之忽視了存在本身及其豐富的多元性和深度,使存在成為理性的附屬品。海德格爾的批判在于,形而上學未能了解存在之于人的真實本質,忽視了人的生存論層面,僅限于邏輯與知識的追求,導緻人的存在被簡化,存在被遺忘。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B. 現代性的危機

在海德格爾的視野下,現代性危機源于技術的統治模式。技術不僅改變了生活,更塑造了人與世界的了解方式,它成為一種存在論的展現。然而,這種技術的座駕卻使現代生活背離了存在的真實,人們在技術的座駕下,生活被組織為效率、功能化,理性化,人的存在本質在日常的深度被技術的表面化、标準化所掩蓋,人的存在被技術性所異化,導緻人的本質被遺忘。海德格爾指出,現代性危機在于技術座駕下的生活模式使人遠離了真實,導緻人的存在被遺忘,人的本質在技術中被淹沒。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C. “存在的遺忘”

海德格爾提出“存在的遺忘”這一概念,意在強調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了對存在的本真體驗。在技術座駕的現代性中,人與世界的關系被簡化為使用與被使用,人的存在被了解為工具化,人的存在被理性化。人的存在不再是體驗、反思、感覺、存在,而是被日常的瑣碎化、機械化的操作。在這樣的生活模式下,人不再體驗存在,人的本質,存在成為遺忘,人失去了與存在的真實體驗,人的生活成為了“存在”的遺忘。

海德格爾的批判在于,現代性導緻人不再體驗存在,人失去存在,存在被遺忘,人的存在成為技術理性、工具,人的生活失去存在本質的體驗。海德格爾對現代性的批判,是對存在遺忘的警醒,對人失去存在體驗的呼喚,對存在本質的回歸,對現代性危機的深度反思。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V. 海德格爾的存在之思與超越之路

A. “此在”(Dasein)的分析

海德格爾的核心概念“此在”(Dasein)意指涉身于世的存在,它強調人的存在不僅僅是生理或心理狀态,而是處于世界中的存在方式。海德格爾通過“此在”概念,指出人的存在是自我了解的關鍵在于世界的關系,人的存在是與世界共在世的,人的了解、行動、感覺、決定皆在世界中發生。是以,“此在”概念在海德格爾哲學中占據核心,它強調了人存在方式與自我了解,即在世界的關系,是人存在論的基礎,是了解人的存在,是存在與世界關系的核心。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B. 詩性思維的轉向

面對形而上學的局限,海德格爾倡導詩性思維作為一種超越途徑。詩性思維強調藝術、詩意,它在揭示存在真理中的作用,不是通過邏輯分析,而是直覺、體驗、感覺、直覺察。詩性思維不追求确定性,而追求存在之揭示,它在藝術中揭示存在,藝術作品、詩歌,揭示真理。詩性思維是超越形而上學的,因為它不把存在還原為對象,而揭示存在,它以詩意、藝術揭示存在,它在世界中揭示真理,這是詩性思維的超越性,藝術在揭示存在,超越形而上學的詩性思維。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C. 存在的開放性與未來

海德格爾的“讓存在”(Gelassenheit)是存在論的開放态度,它指向未來,是超越現代性困境,建立人與世界和諧的哲學實踐。"讓存在"強調存在之開放,不固守舊,而是讓存在,讓存在發生,它是一種存在方式,是讓存在,是開放性,是人與世界關系的開放,是未來。

"讓存在"是對現代性困境的超越,它不固守,而讓存在,它開放,它讓人與世界和諧,是建立在存在。"讓存在"是哲學實踐,是人存在方式,是人與世界,是開放性,是未來,是超越現代性,是和諧。海德格爾的讓存在",是存在論的開放,是超越,是未來,是人與世界和諧的實踐,是現代性超越,是詩性思維的未來。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VI. 結語

海德格爾對現代性的批判核心在于揭示了形而上學的局限性,以及對存在本質的遺忘。他批判形而上學忽視了存在的基本問題,将其降級為理性附屬,而忘卻忽視了人的生存論層面。海德格爾強調了現代性的危機,技術統治下的生活模式使人的存在本質被遺忘,存在成為理性工具,人與自然原始聯系斷裂,人的存在本質異化。海德格爾的批判,實質上是對存在深度的探索,強調超越形而上學,恢複存在,人的本真我,重視存在方式與世界的關系。

海德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存在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探索

論文作者:蘆熙霖

參考文獻:

《存在與時間》

《詩·語言·藝術·思·道》

聲明:本人賬号下的所有文章(包括圖文、論文、音視訊等)自釋出之日72小時後可任意轉載或引用,無需告知本人。如需約稿,可聯系 [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