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5軍和74軍,誰才是國軍抗戰頭号主力?三個次元比較,74軍完勝

作者:雨田觀史海

從抗戰初期成立開始,第5軍和74軍,就一直是國軍正面戰場抗戰的雙王組合,是老蔣欽點隸屬于軍委會的王牌機動軍,也是關内國軍抗戰戰績最好的兩個軍。

在曆史上這兩個軍也是名将輩出,第5軍有杜聿明、鄭洞國、邱清泉、廖耀湘和戴安瀾;74軍則有王耀武、俞濟時、施中誠、李天霞和張靈甫等名将。

那麼,同樣戰功卓著的兩個軍,到底哪一個才是抗戰戰場國軍的頭号主力呢?

本期,雨田君就通過三個次元的分析,解讀誰才是國軍抗戰第一軍……

第5軍和74軍,誰才是國軍抗戰頭号主力?三個次元比較,74軍完勝

第5軍對比74軍,誰才是抗戰國軍頭牌

裝備對比:第5軍領先

先說說兩個軍在裝備和上的對比。

巧合的是這兩個軍都是在1940年後,隸屬于軍委會的首批四大攻擊軍,其他兩個為胡宗南系的第1軍和李延年的第2軍。

那麼是否就意味着兩個軍的裝備水準相同呢?

第5軍和74軍,誰才是國軍抗戰頭号主力?三個次元比較,74軍完勝

第5軍坦克部隊

1938年,在74軍還屬于國械和德械(輕武器)混搭的時候,人家第5軍早就是裝備第一的機械化軍。光汽車就有4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200多輛,而且還有讓其他軍羨慕的幾十門重炮組成的炮兵團。

除了3個師之外(1個機械化師,2個步兵師),還有龐大的軍屬部隊,以1940年為例,當時軍屬部隊,下轄:1個摩托化團、1個重炮團(蘇械和德械重炮混搭)、1個汽車團、1個工兵團,還有一個反坦克營,總人數在5萬人左右,

而且在3個師裡面,戴安瀾的機械化200師,對其他師是斷崖式碾壓。

整個第5軍的實力,要比日軍一個精銳師團還要強。

第5軍和74軍,誰才是國軍抗戰頭号主力?三個次元比較,74軍完勝

精銳的地5軍部隊

可相比之下,74軍的裝備就顯得有點不夠看了。

在1940年全面換裝蘇械之前,74軍和普通的國軍嫡系軍沒啥差別,整體裝備水準是和第2、8、13、18和54軍,是同一檔的。

哪怕是換裝蘇械之後,也僅僅是增加了營團級别的機槍和沖鋒槍數量,在師團級火力上,74軍和其他國械部隊一樣還隻有中口徑迫擊炮,唯一好的一點是74軍的軍屬部隊,有反坦克營和重炮團(蘇械重炮)。

以1941年第2-3次長沙會戰74軍為例。

整個軍3.6萬人,下轄3個師,下轄的重武器為:

軍屬重炮團20門左右的蘇械76毫野炮,4門114毫米重榴彈炮,這個炮兵團規模不如第5軍。81或者82毫米中口徑迫擊炮,每個師的編制應為36門迫擊炮,但實際上缺編嚴重,普遍隻有24-28門,合計才70-80多門,同樣也不如第5軍。

第5軍和74軍,誰才是國軍抗戰頭号主力?三個次元比較,74軍完勝

81毫米迫擊炮,在當時候是國軍主要師團支援火炮

那麼在1945年美援物資全面換裝之後,是否74軍和第5軍裝備也是一樣了呢?

在這個時候,依然是第5軍最佳。

當時的74軍和第5軍,确實都是老蔣欽點的首批美械軍,但美械部隊不是一蹴而就,當時受限于運輸條件,美械裝備的換裝也是有先後順序,第一批肯定是史迪威的嫡系駐印軍兩個軍,第二批則是在滇西的遠征軍,而第5軍正好也是在昆明,是以近水樓台先得月,在抗戰結束前,第5軍已經滿足全美械國軍的标配36門美式75毫米山炮+12門105毫米美械榴彈炮(當時第5軍有一個德械重炮營等同這個)。

第5軍和74軍,誰才是國軍抗戰頭号主力?三個次元比較,74軍完勝

摩托化的第5軍部隊

而另一邊的74軍則比較慘,因為是在湖南芷江,是以哪怕到了抗戰最後一次會戰的時候,他們的美換裝率依然很低。

王牌第51個57師的美械換裝率僅有2/3,張靈甫58師因為沒換裝,依然是蘇械和國械混搭。

是以,到了抗戰結束前,第5軍在裝備上一直都是關内國軍的牌面部隊,哪怕是在緬甸損失慘重,他們依然也能快速恢複。

在抗戰期間的裝備評比上,第5軍顯然更強……

第5軍和74軍,誰才是國軍抗戰頭号主力?三個次元比較,74軍完勝

在試射山炮的第5軍将士

戰績對比:74軍更有優勢

光有裝備,打仗不行依然白扯,比如胡宗南的第1軍,就是如此。

那麼,在抗戰中,74軍的戰績對上第5軍又是如何呢?

如果,論在各自戰場的表現的話,第5軍和74軍,其實算半斤八兩。

在輝煌戰役方面,第5軍血拼日軍王牌第5師團在昆侖關,哪怕是地形不行,杜聿明依然咬着牙殲滅了日軍王牌第21旅團。

在随後進入緬甸作戰期間,2個主力師發揮出色。其中戴安瀾的200師在同古保衛戰中面對日軍2個師團全身而退,殲敵4000餘人,另一邊的廖耀湘在斯瓦河阻擊戰中同樣以2000多人的代價,殲敵4000餘人。

如果不是杜聿明兵敗野人山,第5軍真的可以從緬甸全身而退。

第5軍和74軍,誰才是國軍抗戰頭号主力?三個次元比較,74軍完勝

1939年12月,第5軍打的日軍絕望切腹(劇照)

而另一邊,74軍的戰績同樣出色。

在1938年武漢會戰期間,74軍在薛嶽的指揮下,圍攻孤軍深入的106師團,差點将其全殲在萬家嶺,在戰鬥中74軍表現出了強軍的風采,敢死隊突入日軍陣地,日軍師團長松浦差點切腹自盡。

在上高會戰中74軍重創日軍第34師團,進入到二戰之後,在前三次長沙保衛戰中,74軍都發揮出色,讓其一度成為日軍第11軍的頭号勁敵。

1943年常德會戰更是以一個師擋住數倍敵人進攻,挫敗橫山勇11軍,1945年雪峰山戰役(湘西會戰)中,74軍率先展開反擊,擊潰日軍王牌116師團,取得對日最後一個大戰役的勝利。

從上面這一點上看,其實在對日的戰績上面,第5軍和74軍是在同一水準線上。

第5軍和74軍,誰才是國軍抗戰頭号主力?三個次元比較,74軍完勝

湘西戰役中的蘇械74軍

但正如籃球比賽中的資料統計一樣,第5軍和74軍在場均得分上相同,并不意味着總得分是一樣的。7

4軍在抗戰中算是國軍參戰次數最多的主力軍,而第5軍在這方面則是被當成寶貝,參戰并不算多。

有意思的是,老蔣成立第5軍和74軍的時候,都想讓其擔任各自戰區的救火隊長任務,也是作為戰略反攻機關。

第5軍和74軍,誰才是國軍抗戰頭号主力?三個次元比較,74軍完勝

7國軍救火隊長的74軍

因為所屬戰區不同,第5軍主要在兩廣和雲南,而74軍正好在兩湖,是以這也就導緻了第5軍在作戰次數上要遠遠落後于74軍。

在國軍22次關内大型會戰的統計中,的第74軍占了14次,而王牌第5軍,哪怕是算上其前身200師,也就僅僅參加了2次(蘭封會戰、桂南會戰),哪怕是将第一次遠征緬甸和滇西反攻戰簡單參加,也才4次,比74軍要少2倍多。

從兩個軍的戰績上來說,雖然品質都很高,參加的都是大戰,讓兩軍的平均戰績相差不大,但論數量,74軍要遠遠高于第5軍。

故而在戰績這個次元比拼上,74軍要完勝第5軍。

第5軍和74軍,誰才是國軍抗戰頭号主力?三個次元比較,74軍完勝

精銳的74軍

戰鬥素質:74軍更勝一籌

戰鬥素質是評判一支部隊是否是菁英的重要标準。

在1939年的全軍比武中,第5軍在各訓練科目都獲得了第一的成績,成為當時國軍的模範軍。因為當時第5軍是從全軍中挑選兵源,是以在單兵素質上都位居全軍首位,特别是是200師和榮譽1師,前者文化水準高,後者則是全部都是老兵,而且是傷愈歸隊的老兵組成,每個人都有對日寇的仇恨。

這才有了榮譽1師在昆侖關中死戰不退,擊潰中村旅團的壯舉。

第5軍和74軍,誰才是國軍抗戰頭号主力?三個次元比較,74軍完勝

在昆侖關血戰中的榮譽1師(劇照)

而74軍,在抗戰的部隊隻有57師算10個首批調整師之一,51和58師戰鬥力也尚可,但并非是精兵底子。不過74軍有俞濟時、王耀武、李天霞等名将,在作戰中,74軍總是能總結戰鬥經驗,是以反而是越打越強。

在1940年被劃歸四大攻擊軍之後, 有了自己的師管區(貴州)。師管區的好處就是不會有後方的官員随便拉壯丁濫竽充數,可以自己選擇兵源。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74軍一度被重創,但卻能快速恢複戰鬥力,一方面除了王耀武等軍官們的骨幹損失不大之外,就是師管區可以快速提供素質很強的後備兵員。

大體來說,第5軍的戰鬥素質都是訓練出來的,而74軍則是打出來的。

到1942年左右,後來居上的74軍在戰鬥素質上已經可以和第5軍相提并論。

第5軍和74軍,誰才是國軍抗戰頭号主力?三個次元比較,74軍完勝

作戰中的74軍機槍組

抗戰後期,從緬甸回來之後,第5軍的戰鬥素質就已經開始落後于74軍。

這主要展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就是杜聿明好不容易攢出來的王牌200師幾乎損失殆盡,戴安瀾陣亡,大量連排骨幹也葬身野人山,士兵還好說 ,大量有戰鬥經驗的低級軍官損失這是很難彌補的;

第二,就是從緬甸回來之後,第5軍的編制已經出現了變化,早年的三駕馬車,榮譽1師在1940年早就被拉出去組建第8軍,新22師更是去了印度加入新1軍,随後又出來組成新6軍。在抗戰結束前,第5軍的編制内僅剩重組之後的200師,以及45和96師,這兩個師的戰鬥力隻能算一般。

第5軍和74軍,誰才是國軍抗戰頭号主力?三個次元比較,74軍完勝

抗戰後期的第5軍,雖然裝備好,但素質有所下滑

而74軍在1938年加入施中誠的57師後,就一直保持51、57和58師三個固定師,被稱為三五部隊。其中的57被稱為虎贲師。抗戰中後期,七十四軍老兵占90%,一年以内新兵占10%

是以相對于當時第5軍隻有200師一個王牌,74軍可是有3個王牌師。

故而,在戰鬥素質上,第5軍前期碾壓74軍,但到了後期第5軍人員素質下降明顯,而且長期未能在第一線作戰,在抗戰結束前,74軍的戰鬥素質要強于第5軍。

第5軍和74軍,誰才是國軍抗戰頭号主力?三個次元比較,74軍完勝

從上面這三個次元比較上,我們可以清晰的得出一個結論:

在抗戰前期,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第5軍扮演者國軍抗戰門面的角色。

但到了抗戰中後期以後,随着第5軍從緬甸回來之後久疏戰陣,再加上74軍一直在最前線和日軍王牌11軍硬剛,也打出了自己的身價。

從此74軍力壓第5軍成為抗戰後期國軍王牌部隊的新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