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薪兩萬不敢在商場買衣服 年輕人開始逛批發市場

作者:濟甯新聞網

廣州服裝批發市場的一天,是從拖車送貨時的車轱辘聲中開始的。

置身在車水馬龍、人潮擁擠的服裝批發市場,像一個夢核場景:拖着大包貨物穿梭在檔口間的零工,忙于商品的流轉;批發商和零售商們穿梭在攤位之間,尋找物美價廉的貨物;檔主一邊回複着網上客戶的咨詢,一邊打包發貨。而在批發市場走紅之後進場的人們,也找到了少見的快樂。

前段時間,新疆茅姐發了一條“我在廣州批發市場買衣服殺瘋了”的視訊,獲得了2億多的播放量。也讓廣州的服裝批發市場再次沖上熱搜,有一半的網友都在求證:這是真的嗎?廣州服裝批發市場到底有多便宜?

原本來廣州出差的茅姐隻打算在廣州待兩天,在她離開那天,誤打誤撞進了一家品牌折扣大賣場——萬國奧特萊斯。茅姐被這裡的打折力度震撼了:一件原價799元的品牌牛仔外套,最終被她79元拿下。從此她打開了在廣州服裝批發市場的暴走模式,在廣州待了将近一個月:“廣州人可能會笑我沒見過世面,批發市場裡面的價格便宜到我一度認為商家是在做慈善。”

掃貨中的經曆,反複震撼着茅姐和螢幕之外的觀衆:“我看上一條牛仔褲,老闆娘說批發價18元一條。我鼓起勇氣問一條賣不賣,老闆娘說單賣那就貴了——得30塊。”茅姐一頓橫掃,過去幾件衣服的預算,如今可以攤到七大姑八大姨,在極緻的成本效益面前不存在消費理智,茅姐後來廣州買的衣服和鞋子,多到需要用發物流才能回到新疆:“在這裡你根本不覺得你在花錢,你會覺得你在賺錢——買到就是賺到。”

月薪兩萬,不敢在商場買衣服

茅姐的視訊,撼動着許多年輕人在消費主義之下不穩定的三觀。

如今年輕人大都有“商場的衣服越賣越貴”的印象,很多人在商場隻逛不買,吹着凍得讓人哆嗦的冷氣,眼睛掃過燈光下光鮮亮麗的服裝,加上身後緊跟不舍的銷售,衣服下藏着的高價價标,讓人就連走進店裡“随便看看”也需要勇氣。

衣服越來越貴,不是錯覺。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資料顯示,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299元,同比增長8.3%;其中人均衣着消費支出492元,同比增長了12.4%,占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的6.7%。

連曾經備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中産平價衣櫃”優衣庫也賣不動了。财報顯示,優衣庫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出現下滑,他們近幾年開始悄悄漲價。有運動用品“平價超市”之稱的迪卡侬則高調宣布漲價。以前在迪卡侬買的兒童短袖19.9元,如今售價是39.9元,将近翻倍。

曾經物美價廉的大牌平替,因為定位不清喪失了聲名,高端戶外品牌始祖鳥也宣布全線上調品牌産品零售價,漲幅平均在20%至30%左右。其他本就價格不菲的運動品牌如北面、哥倫比亞、安德瑪等,也在近年來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漲幅。

消費者都不在商場買衣服,經營困難的外國服裝品牌紛紛減少在中國商場的門店數量。平價快時尚品牌Zara目前在華店鋪已從高峰時的180多家跌至87家,同類品牌H&M也減少了100多家。還有一些品牌,甚至早已退出中國市場。

藏在普通品牌印象下的“服裝刺客”無所不在。在網際網路公司上班的95後小徐說,有一次在商場看上一件冬裝衛衣,試穿很滿意,一看價格1899元,“差點吓暈”。她發現,一件女士運動背心的零售價在380元到580元不等,而批發市場同樣類型的運動背心售價為36元。商場裡動辄上百元的防曬衣,在批發市場也是幾十塊。

小徐總結了一套以“隻逛不買”為核心的當代青年逛商場流程:買一杯奶茶,在Zara、H&M、優衣庫或UR裡面試穿點評再放回去,去TOP TOY抽兩個盲盒,在咖啡店拍幾張美美的照片就回家。逛商場變成一種消磨時間的行為,與購物消費漸行漸遠。“以前逛商場還能買到幾十或者一兩百的衣服。現在品牌動辄幾千塊甚至上萬元的價格,哪怕月薪兩萬也買不起啊。”

對比之下,批發市場本質則是剝離消費主義的濾鏡,嘗試用價格上的“絕對實力”重新定義購買行為。

在深圳消費的香港人,轉戰廣州服裝批發市場

逛批發市場開始變成廣州特色旅遊項目,前來淘貨的遊客也明顯多了起來,甚至剛剛流行過來深圳消費的香港人,也開始抱團轉戰廣州服裝批發市場。

在海珠區昌崗中路的名冠服裝批發城,工作日裡也依然熱鬧。這裡的衣服大部分可以零售,平均價格在30元左右,少數檔口門口标着“不議價”。

商場裡有推着嬰兒車掃貨的媽媽、拖着行李箱的大學生旅遊特種兵,顧客不斷,檔主阿珍一直忙到下午一點半才吃上外賣。她的上一位客人從香港過來的,看中一件39元的短袖上衣,對衣服的品質和價格都很滿意,沒有講價就開心地成交了。阿珍說,他們這類店鋪單買已經很實惠,批發更值得:“我們這個批發市場很小,和十三行的規模沒法比,名氣也不大。以前大部分是本地人逛,現在來這裡買衣服的香港人,很多是通過廣州的親戚介紹來的。”

更多操着“港式粵語”的人從阿珍面前經過。從2023年開始,香港居民“北上消費”熱情火爆。據香港媒體《大公報》的報道,2023年“北上”消費的香港居民有5334萬人次,占整體出境比例達74%,平均每位香港居民“北上”7.2次。2024年以來,香港人來内地消費的熱情更是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服裝批發市場作為新晉打卡點,承載了香港人的新驚喜。

香港人阿Mi第一次來廣州服裝批發市場時,仿佛發現了新大陸:“我以為深圳的物價已經很便宜了,後面發現廣州更便宜。大部分香港人還在深圳擠山姆店,聰明的香港人已經開始錯峰來廣州批發市場掃貨了。”

這是阿Mi第三次逛廣州的服裝批發市場,這次她還帶上了自己的媽媽、妹妹和閨蜜。過去害怕便宜沒好貨,現在大家搶着組團來:“我最光輝的戰績是買了一件品質很好的短袖才15元,不到一杯奶茶錢。”

阿Mi說,周末兩天她們分别逛了泰康飾品城,買了一堆首飾和發飾,然後沿着一德路逛了萬菱廣場,買了好多小玩意,最後逛到十三行附近,買了幾雙鞋子、十幾套衣服。

每到一個地方,她們連連不斷發出“好便宜”的驚歎聲。最後塞滿四大箱行李,心滿意足坐高鐵回香港。阿Mi感慨:“好久沒有這麼酣暢淋漓地買買買了。逛大型商場還得假裝買得起的樣子,在批發市場完全不用裝。”

在萬菱批發市場的巨型LED螢幕上,阿Mi還看到了香港荃灣房地産的廣告。她好奇,這廣告究竟是給來這裡逛街的香港人看的,還是給批發市場的老闆們看的?

把批發市場當成商學院

來批發市場的年輕人,有一半想找平替;還有一半,來找商機。

網上電商課程早就滿天飛,但實踐才是第一步。這屆年輕人遇到物美價廉的東西時,除了買,還會想是否可以從中小賺一筆。

從湖南來廣州的大二學生夏彌說,“五一”假期,她沒做計劃就到了廣州,各種博物館都約滿,于是她跟朋友到了海珠廣場逛批發市場,竟出乎意料地好玩:“前後總共花了不到200元,大家滿載而歸。當天晚上我們就開始商量,要不要賣點小商品創業。”

此後,夏彌每天都在廣州各個服裝批發市場暴走,在令人眼花缭亂的小店裡選品。她說,自己像創業小白進了新手村,不知從哪兒開始任務——路上大部分人提着貨物,很多人拉着小推車送貨,而她穿行在人群中去找主線,以萌新姿态面對混迹市場多年的老闆們,沉住氣盡可能博弈出合理的結果。這是她作為原生網際網路世代離實體經濟最近的一次,也是她第一次如此真實地看到生意人的機會與不易。

夏彌說,身邊許多同學都在聊搞錢和創業,而她從大一開始就想去廣州、深圳、杭州這些城市,不為旅遊,而是想去看看批發市場,廣州的萬菱廣場、杭州四季青批發市場、深圳華強北,去看看這個看似魚龍混雜,但頑強的、生氣蓬勃的地方,它似乎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倔強地對抗當下消費主義社會的場域,時光在這裡停了下來,于是一進這裡,“自己也會莫名地熱血沸騰起來。”

“我覺得年輕人開始擺地攤,和他們愛逛批發市場這件事多少有點關系。”有三年擺地攤經驗的攤主阿莊,是土生土長的廣州本地人,從小跟着父母混迹于各大批發市場購買日用品。現在工作之餘,阿莊會和朋友們一起去市集擺攤,偶爾比正職掙得更多。

阿莊說,很多外地人都隻聽說廣州有十三行,其實這裡還有很多門面不大但品類豐富的批發市場,藏在小巷子裡。比如北京路仰忠彙對面,沿着高第街牌坊進去就是内衣褲批發一條街,而阿莊的媽媽從他小時候起就給他買這些低至幾塊錢的内衣褲,批發市場成了連接配接阿莊過去與當下的一個載體。隔壁不遠就是鞋子批發市場,幾乎所有日常所需都能在這些街巷裡用極高的成本效益淘到。“現在我朋友們來廣州玩,我都是直接帶去服裝批發市場逛,幾乎個個滿意。”阿莊說。

作為資深地攤主,阿莊最好的營業額是一天賺2000塊錢,比他正職日薪都高出不少。他現在擺攤時還會同時開直播吸引打賞,又是一個賺錢管道,有不少粉絲也表示想跟着他學習擺地攤。

阿莊覺得,如果想做,就别顧慮太多:“有很多網友問我要廣州批發市場的攻略,大家對搞錢這件事還是很有熱情的。通常我的建議是先過來走走看看。隻要走出第一步,跳出資訊繭房,你就赢了99%隻做發财夢的人。”

來源:新周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