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地高校禁止學生挂床簾”引熱議 你站哪一邊?

作者:濟甯新聞網

宿舍能否挂床簾你站哪一邊?

最近,“多地高校禁止學生挂床簾”話題沖上熱搜,引發争議——背後涉及消防安全、高校管理、學生權益等多個方面的問題。

國内多所高校出台管理規定,禁止學生懸挂床簾。這一規定引發了一些學生的不滿。他們認為,床簾的存在是合理的,不僅能保護個人隐私,還有助于避免一些因個人生活習慣不同而帶來的摩擦。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挂床簾是大部分大學生住宿舍的“标配”。大學生為什麼愛在宿舍挂床簾?小小的床簾真能影響到學生們的人際交往嗎?

話題上熱搜

多地高校禁止學生挂床簾

近日,濟南大學一名在校生稱,自己因在宿舍懸挂床簾受到警告處分,并被撤銷了一切評獎評優資格。新聞一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随後,相關話題“多地高校禁止學生挂床簾”沖上了微網誌熱搜第一。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除了濟南大學,全國還有多所高校也明文禁止學生在寝室内懸挂床簾。

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學生寝室内務管理辦法》中規定了不允許挂床簾,且内務檢查結果将納入綜合測評成績,作為開展評獎評優的重要依據;河北張家口學院近期還開展了“學生宿舍床簾專項整治”行動;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也曾發文稱,學生挂床簾或床簾式蚊帳,宿舍安全、衛生内務檢查按0分記。據了解,包括北京在内的多地都在《高校标準化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驗收标準》中明确規定,宿舍内應無床帏。

高校禁止在宿舍挂床簾真的有必要嗎?在社交平台上,網友們為這事可“吵翻天”。

從消防安全的角度考慮,很多人認為高校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床簾易燃,可能帶來潛在的安全風險,尤其是在學生密度較大的宿舍環境中,安全問題更需謹慎對待。

然而,關于床簾會影響學生之間友情的說法,一些大學生并不買賬。一條高贊留言稱,“他們根本不知道床簾對我們而言有多重要,我們想要一個小天地怎麼就這麼難?床簾守護的是大學生的隐私剛需和邊界感。”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網友認為,高校對床簾“一禁了之”的管理難免有懶政之嫌,對“禁床簾”的規定表現出極大的不認同。

觀點大不同

你是标配一族還是“無簾派”

小李是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據她介紹,目前,中國傳媒大學要求學生在床上休息時可以拉上床簾,其餘時間則應拉開床簾避免安全隐患。

小李住的是六人寝室中的上鋪。“我們宿舍就全都挂床簾了。”小李介紹,由于上下鋪架構的不同,下鋪的床簾密封性通常沒有上鋪好,床簾與上鋪的隔闆間還會有一些縫隙,隻能是通過一圈挂繩把床簾懸挂在床架上。

相較下鋪而言,上鋪的床簾相對更封閉,可以選擇全密封式床簾,雖然這種床簾安裝起來較為繁瑣,但遮光性和密封性都更好。

與小李住在同一宿舍的小沈的床簾是在開學前就準備好的,她将床簾用三角鐵固定在床的四根柱子上,非常牢固,整體造型也方正好看,而且床簾和蚊帳是一體的,夏天也能起到防蚊蟲的效果,算是一物多用。

采訪中,一位傳媒大學的女生介紹,她所在班的女生分别住在7間六人寝室中,這7間寝室每個床鋪都挂了床簾。據這名女生了解,除了本班宿舍,該樓層所剩餘的13間宿舍也是全員懸挂了床簾。

在另一所高校裡,女生寝室均為4人間,其中同一班級的7個寝室中,有6個寝室全員配備了床簾。

可以看出,在一些大學生宿舍裡,床簾已經與被子、枕頭、褥子等用品的地位不相上下,成為“必需品”之一。

不過,也有學生堅持做“無簾”一派。對于不安裝床簾的宿舍而言,舍友們通常有着相同的作息時間,抑或是對于遮光有着其他的處理方法。

對于禁止懸挂床簾這件事,北京外國語大學研一的喬安覺得無所謂。她表示,關于燈光和噪聲影響問題,可以自己“向内求”解決,比如戴眼罩、耳塞。睡姿和習慣問題随着室友們熟絡起來後,就不會再過多在意了。

不過,男生宿舍的床簾安裝情況與女生宿舍不大一樣。通過問卷調查與街頭采訪,北青報記者發現,男生宿舍床簾安裝與否的比例基本為1比1。

刨根又問底

為什麼有的人離不開床簾?

盡管一些高校明确規定禁止挂床簾,但床簾在大學生中的使用率仍然相當高。這不禁讓人好奇,為什麼有的大學生離不開床簾呢?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大學生選擇挂床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挂床簾能夠營造私密空間,保護個人隐私,使大家在狹小的宿舍内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私密領域。可以說,在擁擠的宿舍中,床簾成為同學們保護個人邊界感的一道防線。

大三上半學期,小李的大腿上長了一片濕疹,按醫生的醫囑,需要每天上藥。“上藥的時候我要把褲子脫下來,如果沒有這個床簾,我都不敢想象自己會有多尴尬。”有時,私密空間的建立也起到了情緒保護的功能。小李在焦慮不安或是傷心難過時,就會将床簾拉起來。舍友如果看見她的床簾緊閉,也會自然地預設她開啟了“勿擾”模式。“床簾一旦拉上,就是我自己的世界。”小李這樣說道。

小李的舍友小紫認為,床簾既保護了自己的隐私,也同樣尊重了舍友的隐私。她與男朋友是異地戀,每天都會進行視訊通話,為了不打擾舍友,小紫每次都在床簾裡跟男友視訊。“這樣攝像頭就隻會照到我的床,不會照到我的舍友們。”

其次,有同學使用床簾是為了避免集體生活中的諸多不便。

采訪過程中,床簾的遮光作用被頻繁提及,通常寝室中每個人的作息很難做到嚴格統一,若舍友被你的光線頻繁打擾時,隻需輕輕拉上床簾,問題便得以解決。

小李喜歡拉床簾還有一個原因——她的睡姿比較“奇特”。對小李來說,這種情況下,拉上床簾就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保護行為。

還有人表示,挂上床簾在宿舍生活中不僅僅是為了保護隐私,更是為了彌補宿舍條件的不足,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小紫睡在上鋪,床鋪面對着陽台門,她發現陽台門關不嚴時,風會直接吹到她的腦袋上,這常令她感到不适。尤其到了夏天,寝室内的空調開啟,她所在的上鋪也會直接受到冷風的吹襲。此時,床簾的作用愈發凸顯,成了宿舍生活的“必需品”,“有了床簾可以擋住一部分風,又不影響我享受空調。”

同時,床簾在寒暑假時其實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小李提到,回家或長時間出遊時将床簾拉上可以有效防止灰塵落在床鋪上,保持床鋪的整潔和衛生。

觀察

床簾問題需要換位思考

在社交媒體上,關于床簾是否影響人際交往的讨論異常激烈。多數網友的觀點高度一緻,他們認為床簾并不會妨礙室友之間的日常交流,“難道這簾子還能隔音嗎?”“保護隐私也是維持友誼的必要條件”。當然,也有一些網友對校方的立場表示認同。他們認為,沒有床簾更容易開展面對面的交流。

在采訪中,一位“70後”的媽媽張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她很了解孩子們想要在寝室營造私密空間的想法,“因為我上大學時也這樣”,但是現在從家長的視角看,她更關注孩子的安全。“去年家裡新買了台燈,但是誰也沒有發現台燈離窗簾過近,直到有一天晚上台燈開得太久,屋裡出現了煳味兒,我一看才發現窗簾已經被燙了個窟窿。”張女士說,這件事兒想想有些後怕,如果換做是孩子在寝室裡睡熟了,真是不敢想象。

談到關于禁止懸挂床簾的規定,小李提到了自己之前看到的一篇關于有高校學生因疾病在床簾内去世而未被發現的報道。小李覺得,這種安全問題确實要考量。

如果把床簾比作一朵玫瑰,可能有人看到的是刺,有人看到的是花。而隻有換位思考,才能了解對方的真實表達。

不得不說,随着時代的變遷,大學管理面臨着越來越多的挑戰。

一方面,校方需要在管理理念上進行更新和轉變,從傳統的“管理為主”向“服務為主”轉變,更加注重學生的需求和感受。

另一方面,大學生朋友也需要增強自我管理和自我限制能力,理性看待和接受學校的管理措施。在享受學校提供的服務和資源的同時,要讓小我服從大我,再以積極的态度表達自己的訴求,尋求問題的解決。

讨論

友善管理離不開真誠溝通

為了能從更多元的視角看待這一問題,北青報記者采訪了一名高校輔導員。

在他看來,上大學後,同學們的思想更加獨立,會更專注于個人領域的學習或興趣發展。如果同學們在宿舍這個強制性的集體生活場所、共享空間内自發地拉起床簾,形成一種隔閡,那麼實際上是阻礙了大家的直接溝通和交流的。“因為有時候,看到同室同學拉上床簾,會讓人不太願意主動去與之交流。”

上海市心理學會基礎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心理咨詢師吳曉敏對此則持相反的觀點。他認為,學校禁止學生在宿舍拉床簾更多的是為了友善管理,但床簾并不會影響學生間的人際關系。

吳曉敏表示,人際交往中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邊界,床簾恰好是邊界的象征,是學生們維護自己隐私的行為、一種設立邊界的儀式。“健康的個人邊界能幫助我們接受我們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收獲它們帶來的益處。”

國家二級注冊心理咨詢師吳岩詩也認為,學生有權利制造自己的邊界空間,拉床簾隻是做了實體上的區分,同學們還是可以在寝室的其他地方進行人際交流。

“就像我們在家庭中,客廳是休息娛樂的空間,餐廳是吃飯的空間,卧室是私密的個人空間,同學們完全可以在公共空間進行交流。”吳岩詩表示,唯有充分尊重、真誠溝通、耐心傾聽,才能更多地解決問題。

文/本報記者 王婧懿 實習生 李睿潔 薛聿君

統籌/林豔 張彬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