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碳”路未來?餘杭在行動→

作者:餘杭釋出

層巒疊嶂、山水相依。在餘杭的生态綠意間,湧動的不僅是令人向往的風景,還有蓬勃發展的經濟。

近年來,餘杭深入推進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創新實踐,作為全省首批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建設機關,堅持以“綠色生态”為發展底色,不斷以生态“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蹚出了一條具有餘杭特色的生态美、産業興、百姓富的高品質可持續發展之路。

01

小鄉村“碳”索發展

百丈鎮,森林覆寫率近87%,素來有“竹海”之美稱。蘊含着強大儲碳固碳功能的茫茫竹海,是不可多得的生态财富。

如何“碳”路未來?餘杭在行動→

百丈“竹海”

作為浙江省首批低(零)碳鄉鎮建設試點,百丈鎮創新提出“科學方法算碳、科技賦能管碳、生産生活降碳、森林經營增彙”四大低碳試點舉措,提高“含綠量”、減少“碳含量”、增加“循環量”。

比如,對竹林進行撫育整治,完成全鎮域竹林流轉,轄區村集體每年增收265萬元、村民增收775萬元;再比如,對公共建築、照明路燈等裝置進行節能改造,降低政府電費支出10%,這套“全域能源托管模式”于2022年入選“杭州十大低碳應用場景”。百丈鎮還釋出了全國首個村級碳中和發展白皮書《半山村碳中和發展白皮書》,推出全國首個竹桌簽碳标簽、竹筍碳标簽,實作增彙增收協同并進。

如何“碳”路未來?餘杭在行動→

百丈竹林

不隻是百丈,還有大力推進低碳文旅的徑山鎮徑山村,依托苦竹資源興起竹笛産業的中泰街道紫荊村,以蜜梨産業為核心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的鸬鳥鎮雅城村,以水基金生态補償鄉村綠色發展的黃湖鎮青山村……

“低碳到底是什麼我說不出來。我知道的是,我們村民之間有二手物品分享群,每周都會開展二手市集,我們還會經常分享蔬菜,會嚴格做好垃圾分類……”黃湖鎮青山村村民陶女士的這番話很質樸,卻也反映出了低碳理念在基層單元裡的全方位滲透。

截至目前,餘杭已累計建設省級低(零)碳鄉鎮試點3個、村社試點13個。

如何“碳”路未來?餘杭在行動→

徑山鎮潘闆橋村

02

園區企業“節”盡所能

在落實“雙碳”戰略過程中,餘杭如何平衡綠色效益和經濟收益?

浙江餘杭經濟開發區有一座智荟動力公園,其前身是廢棄的獐山石礦坑,曾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環境狀況讓周邊居民苦不堪言。随着土地整治提升、水塘治理等工作的不斷開展,今天的開發區迎來了大變樣。

如何“碳”路未來?餘杭在行動→

智荟動力公園

圍繞“一智三新”産業體系,開發區大力招引和培育智能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項目,通過“源頭削減+綠色能源+減污降碳+數字驅動”四大舉措,努力實作産業高品質發展與生态持續改善的良性循環。優美的生态環境與集聚的産業動能相得益彰,如今已是開發區招商引資最大的“金字招牌”。2023年開發區成功入選省級綠色低碳工業園區、省級減污降碳協同試點。

餘杭企業也在“自我革命”。

光大環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打造的杭州九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目前大陸單次建設規模最大、環保工藝水準最高、環境排放标準最嚴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排放名額全面優于歐盟2010标準,是國内首個破解“鄰避效應”的垃圾焚燒項目。浙江虎哥環境有限公司建立了一條涵蓋“收集-運輸-分揀-利用”各環節的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資源化使用率達到97%以上,無害化率達100%。從事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與拆解處理工作的浙江盛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運用大資料賦能“電子廢棄物回收再利用”,以資訊化和數字化促進廢舊電器拆解管理全面可溯化。近兩年,拆解量位居全國第一。

如何“碳”路未來?餘杭在行動→

光大環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

03

數字賦能“招牌動作”

在餘杭,創新與發展密不可分。打造生态文明之都的新中心,餘杭也拿出了“招牌動作”——數字賦能。

以數字化改革為抓手,餘杭在全國率先建設上線“餘杭碳眼”。

減污降碳是一項複雜的工程,針對排放家底不清晰、減污降碳管理協同性不足、企業減污降碳路徑不明确等問題,餘杭區依托數字化改革優勢,建設“餘杭碳眼”減污降碳協同管理特色場景應用,打造“碳普查、碳分析、碳管理、碳服務”四個子場景,實作污染物及碳排放情況動态監測、科學評估、協同管理,助力環境污染防治從注重末端治理向注重源頭預防的有效轉變。

如何“碳”路未來?餘杭在行動→

“餘杭碳眼”——減污降碳協同管理場景應用

“餘杭碳眼”數字賦能全路徑減污降碳項目榮獲了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生态文明分論壇優秀案例。

作為浙江省首批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建設機關之一,餘杭還在全國率先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企業指數研究,對全市977家工業企業資料進行測算,綜合考慮企業污染物排放、碳排放、能源結構協同、行業管理增效四大次元,為土地出讓審批、差異化管理幫扶等提供依據。

如何“碳”路未來?餘杭在行動→

徑山茶園

● 下月起,工資或将多一筆錢!連發4個月!● 杭城高架月季哪裡來?“大學營”在這裡→● 直沖30℃!連續一周線上!

供稿 | 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 | 宋晗語

編輯 | 徐可

一審 | 任芳芳

二審 | 楊蘭

終審 | 方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