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何“碳”路未来?余杭在行动→

作者:余杭发布

层峦叠嶂、山水相依。在余杭的生态绿意间,涌动的不仅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还有蓬勃发展的经济。

近年来,余杭深入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实践,作为全省首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单位,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发展底色,不断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蹚出了一条具有余杭特色的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01

小乡村“碳”索发展

百丈镇,森林覆盖率近87%,素来有“竹海”之美称。蕴含着强大储碳固碳功能的茫茫竹海,是不可多得的生态财富。

如何“碳”路未来?余杭在行动→

百丈“竹海”

作为浙江省首批低(零)碳乡镇建设试点,百丈镇创新提出“科学方法算碳、科技赋能管碳、生产生活降碳、森林经营增汇”四大低碳试点举措,提高“含绿量”、减少“碳含量”、增加“循环量”。

比如,对竹林进行抚育整治,完成全镇域竹林流转,辖区村集体每年增收265万元、村民增收775万元;再比如,对公共建筑、照明路灯等设备进行节能改造,降低政府电费支出10%,这套“全域能源托管模式”于2022年入选“杭州十大低碳应用场景”。百丈镇还发布了全国首个村级碳中和发展白皮书《半山村碳中和发展白皮书》,推出全国首个竹桌签碳标签、竹笋碳标签,实现增汇增收协同并进。

如何“碳”路未来?余杭在行动→

百丈竹林

不只是百丈,还有大力推进低碳文旅的径山镇径山村,依托苦竹资源兴起竹笛产业的中泰街道紫荆村,以蜜梨产业为核心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鸬鸟镇雅城村,以水基金生态补偿乡村绿色发展的黄湖镇青山村……

“低碳到底是什么我说不出来。我知道的是,我们村民之间有二手物品分享群,每周都会开展二手市集,我们还会经常分享蔬菜,会严格做好垃圾分类……”黄湖镇青山村村民陶女士的这番话很质朴,却也反映出了低碳理念在基层单元里的全方位渗透。

截至目前,余杭已累计建设省级低(零)碳乡镇试点3个、村社试点13个。

如何“碳”路未来?余杭在行动→

径山镇潘板桥村

02

园区企业“节”尽所能

在落实“双碳”战略过程中,余杭如何平衡绿色效益和经济收益?

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有一座智荟动力公园,其前身是废弃的獐山石矿坑,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环境状况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随着土地整治提升、水塘治理等工作的不断开展,今天的开发区迎来了大变样。

如何“碳”路未来?余杭在行动→

智荟动力公园

围绕“一智三新”产业体系,开发区大力招引和培育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项目,通过“源头削减+绿色能源+减污降碳+数字驱动”四大举措,努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持续改善的良性循环。优美的生态环境与集聚的产业动能相得益彰,如今已是开发区招商引资最大的“金字招牌”。2023年开发区成功入选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

余杭企业也在“自我革命”。

光大环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打造的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目前大陆单次建设规模最大、环保工艺水平最高、环境排放标准最严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排放指标全面优于欧盟2010标准,是国内首个破解“邻避效应”的垃圾焚烧项目。浙江虎哥环境有限公司建立了一条涵盖“收集-运输-分拣-利用”各环节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以上,无害化率达100%。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与拆解处理工作的浙江盛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运用大数据赋能“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促进废旧电器拆解管理全面可溯化。近两年,拆解量位居全国第一。

如何“碳”路未来?余杭在行动→

光大环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

03

数字赋能“招牌动作”

在余杭,创新与发展密不可分。打造生态文明之都的新中心,余杭也拿出了“招牌动作”——数字赋能。

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余杭在全国率先建设上线“余杭碳眼”。

减污降碳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针对排放家底不清晰、减污降碳管理协同性不足、企业减污降碳路径不明确等问题,余杭区依托数字化改革优势,建设“余杭碳眼”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特色场景应用,打造“碳普查、碳分析、碳管理、碳服务”四个子场景,实现污染物及碳排放情况动态监测、科学评估、协同管理,助力环境污染防治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注重源头预防的有效转变。

如何“碳”路未来?余杭在行动→

“余杭碳眼”——减污降碳协同管理场景应用

“余杭碳眼”数字赋能全路径减污降碳项目荣获了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优秀案例。

作为浙江省首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单位之一,余杭还在全国率先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企业指数研究,对全市977家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测算,综合考虑企业污染物排放、碳排放、能源结构协同、行业管理增效四大维度,为土地出让审批、差异化管理帮扶等提供依据。

如何“碳”路未来?余杭在行动→

径山茶园

● 下月起,工资或将多一笔钱!连发4个月!● 杭城高架月季哪里来?“大本营”在这里→● 直冲30℃!连续一周在线!

供稿 | 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 宋晗语

编辑 | 徐可

一审 | 任芳芳

二审 | 杨兰

终审 | 方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