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城市更安全 讓市民更幸福——我市以韌性城市建設繪制宜居宜業和諧畫卷

作者:廣元新聞

在雲南昆明召開的國際城市生物多樣性論壇暨城市韌性與氣候适應主題研讨會上,我市入選聯合國“建立韌性城市2030行動計劃”全國5個首批試點城市之一,其中四川僅有成都、廣元入選。

作為首批入選的城市,市委、市政府明确表示将全力以赴參與這個全球性的項目。而通過參與這個項目,我市将有機會獲得來自全球的專家和機構的支援和指導,以提升其在建設韌性城市方面的能力。同時,這将為廣元提供了一個展示其在城市建設方面的成果和經驗的平台,進一步增強其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

何為韌性城市?

韌性城市通常指城市遭遇極端天氣、自然災害等的時候,能夠有效防禦風險、快速恢複運轉,并且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城市防災能力。形象地說,韌性城市能像彈簧一樣有張有弛,從容應對外界壓力并迅速恢複。

面對挑戰,我市如何充分利用好韌性城市建設這個抓手,加快形成安全發展的新範式,以高水準安全護航高品質發展?

讓城市更安全 讓市民更幸福——我市以韌性城市建設繪制宜居宜業和諧畫卷

煥然一新的城市公園。 廣元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艦木 攝

強化基礎設施韌性——

增強防範、抵禦、應對重大風險沖擊的能力

“你别說,這個海綿城市建設效果還不錯,連續幾天的大雨對我們出行完全不會造成影響。”“是呢,而且雨水花園建得好漂亮。”……5月3日,在利州區南河廣場喝壩壩茶的李民先老人與朋友聊天時不時發出感歎。

連日的大雨天,群衆少了抱怨,多了對海綿城市建設的贊揚。這便是我市全力建設全國山地河谷型海綿城市典範的意義所在。

5月1日起,我市已正式進入汛期,預計今年主汛期(6至8月)我市降水量總體偏多,澇重于旱,對城市内澇防治工作将是極大考驗。

城市内澇防治工作主要包含易澇點整治、泵站建設及維護、值班值守、應急搶險等方面。如何從以上幾點入手,確定城市安全度汛?

2022年3月,我市制定出台了《城市内澇治理系統化實施方案》,計劃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區内澇積水點,實作城市建成區内澇積水最大退水時間小于2小時,重要地區小于0.5小時的目标。

今年,我市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搶”防汛方針,對下穿橋涵、管網、雨污水檢查井以及沿江沿河物業小區、建築工地等薄弱環節和重點區域開展地毯式摸排。截至目前,已排查易澇小區3個,疏通排水管網8000米,清掏雨污水井及雨箅子1.2萬餘座,檢修排水泵站20座。按照“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标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澇要求,全面落實“一點一策”治理措施,市中心城區曆年來共發現内澇積水點30處,目前已完成整治29處。

2023年,全市計劃安排資金50776萬元,實施340公裡城鎮老舊瓦斯管網改造提升項目,自1月啟動以來,截至10月底,全市實際實施447.83公裡城鎮老舊瓦斯管網改造提升項目全部完工。

雪峰街道紅星小區居民白秀瓊便是受益者之一,她直言:“這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安裝的報警器和自閉閥更是為安全用氣增加了保障,我們現在生活更安心、更舒心。”

據悉,我市今年計劃實施13個老舊瓦斯管道改造項目,預計投入資金33058萬元,改造庭院和立管670公裡,為轄區居民擰緊“安全閥”。

此外,連續三年高标準開展城市體檢工作,精準查找短闆名額共45項,目前治理工作有序開展。

強化治理韌性——

築牢城市安全運作的最後一道防線

應急救援是維護城市安全運作的最後一道防線。全面推進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必須建立權責清晰、反應靈敏、上下貫通、左右關聯、運轉高效的城市應急救援體系,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維持城市正常運作。

應急避難場所是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一項安置措施,是受災群衆躲避火災、爆炸、地震、洪澇、疫情等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時的應急避難場所。

目前,我市城區綜合考慮本行政區域的地理特點和人口空間分布狀況,充分利用城市廣場、綠地、公園、學校、體育場館等公共資源,通過設定辨別标牌、功能區劃分、采購必要的裝置設施,建立了425個應急避難場所,總面積4091126平方米,有效使用面積2084081平方米,最多可容納1321031人臨時避難,并為他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如發生重特大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後,由政府适時宣布啟動使用應急避難場所。

讓城市更安全 讓市民更幸福——我市以韌性城市建設繪制宜居宜業和諧畫卷

市民在改造提升後的利州廣場上,享受着運動的快樂。廣元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艦木 攝

2022年,我市與陝西省漢中市、甘肅省隴南市簽訂《區域應急關聯協定》,積極建構打造出了森林防滅火應急關聯協同體。

三地應急部門建立立立應急資訊通報機制,各自确定一名副縣級幹部作為聯絡員,負責日常及跨區域森林火險等突發事件聯絡工作。提供座機、手機、衛星電話等至少3種應急通訊通道,一地一旦發生森林火情火險,原則上要求1小時内互通資訊,指導其他兩地立即采取防控措施,避免森林火災擴大化。

建立應急協調聯席會議機制,三地每年至少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及時交流森林火災撲救經驗,共同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制定新措施,汲取各方在體制機制、火場指揮和預案健全等方面的新點子、好路子,共同提升森林防火協同作戰的整體效能。

4月,我市2024年防震減災科普講解大賽成功舉辦,來自青川縣地震博物館從業人員付娜、昭化區虎跳中學老師苟瑤瑤獲得一等獎,并将代表廣元參加四川省比賽。

5月11日,北街國小三個校區同時開展春季防震減災避險應急疏散演練。“通過此次演練,增強了學生防震減災意識,提高了應急避險能力,讓他們學會在災害面前能夠冷靜應對,保護好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演練結束後,一年級班主任謝雨衫老師如此說道。

近年來,我市持續鞏固地震監測基礎,優化加密台站布局,加強預警廣播和地震預警資訊終端建設,推進地震監測台站建立和改造更新。優化地震宏觀觀測點7個、新增8個,地球實體台網運作連續率和有效率保持在98%以上,有力提升“地震前哨”異動捕捉和預警叫應能力。

全市現有綜合救援、航空救援等12類應急隊伍2061支近4萬人,建有大型避難場所45個、應急避難點425個,可容納近70萬人應急避險。建有市縣救災物資儲備庫8個,鄉鎮救災物資儲備庫(點)113個,儲備帳篷、棉被、棉衣及防汛、防火等救災物資35萬餘件,可有效應對地震災害。

強化社會韌性——

不斷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供給水準

社會韌性涵蓋面極廣,其中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占比很重。

2023年,全市新建立2所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5所省級示範性幼稚園、5所省級義務教育優質發展共同體領航學校、1所教育部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學校,獲評全國中國小國防教育示範學校6所、第八屆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獎1所,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覆寫率、義務教育鞏固率、聯考大學和一本上線人數、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等不斷提升。

今年,我市将繼續大力實施教育提質工程,堅持将立德樹人貫穿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深入推進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動“廣元九章”和“詩話廣元”進校園。開齊開好體育美育課程,加強實踐(實驗)教學、科學教育,推廣創客教育、程式設計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加強勞動和綜合實踐教育。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推動建構學校家庭社會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

公共衛生事件可能導緻大規模傳染疾病的暴發,威脅到人民群衆的生命和健康。

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常态、應急“兩條主線”,以“四化建設”為統領,圍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和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兩大任務”,不斷完善預案,加強隊伍建設,強化教育訓練演練,做好物資儲備,衛生應急能力持續提升。

圍繞“一案三制”應急管理體系,先後制定完善《廣元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醫療救治預案》《廣元市生活飲用水污染事件衛生應急處置預案》《廣元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試行)》和《廣元市突發事件醫學救援應急預案(試行)》等預案,確定依法規範、科學有序、快速有效實作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應對。

嚴格落實上司幹部帶班和衛生應急24小時值守制度,及時、準确、規範報送資訊,確定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排程隊伍,開展衛生應急救援。

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初步實作衛生應急隊伍專業化、規範化。目前,有市級衛生應急隊伍5支,包含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應急隊1支30人、突發急性中毒事件應急隊1支27人、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應急隊1支108人、綜合性衛生應急救援隊1支60人等。

對于養老,我市堅持多層次優化養老服務,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完善社群居家服務網絡,計劃在2024年底,全面解決農村困難老人集中養老問題,實作農村困難老人機構養老“應養盡養、願住盡住”,托起困難老人的幸福“夕陽紅”。

入住青川縣涼水鎮敬老院的李樹銘便是見證者及受益者之一。在敬老院,他享受着“全免待遇”,“别墅”拎包入住,不但有專門的營養師制定營養食譜、保證每天的飯菜不重樣,還有護工負責幫助洗衣服、洗澡。

截至目前,我市建有養老機構86家,集中供養老年人1390人。

完善孤寡老人精準識别、動态管理、探訪關愛服務機制,實作特困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100%。

全市積極推進困難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目前已經完成了3627戶特殊困難老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任務。

廣元日報全媒體記者 呂梅 實習記者 楊潔

編輯:羅傑 校對:張靜

責編:李淩 編委:楊俸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