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在官方旗艦店購買的商品,可能沒那麼“官方”,也算不上旗艦

作者:科技銘程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但凡買點什麼東西,總要去官方旗艦店,畢竟是大公司自己開的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但是,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我感覺到,官方旗艦店其實并不那麼官方,也不那麼旗艦。

最近,杭州警方偵破了一起民營企業腐敗案件,涉案男主是某電商平台的基礎營運人員,但是你可不要小看他的涉案金額,再次重新整理了我的認知。

你在官方旗艦店購買的商品,可能沒那麼“官方”,也算不上旗艦

辦案人員打開了王某的股票賬戶,發現虧損近千萬,但是賬戶内仍然剩餘2400多萬,而這隻是其中的一部分。

加上金條、現金、财物等,一共達到了9200萬。加上其他同夥,涉案金額達更是高達1.3億元。

一個基層的民營企業員工,都能受賄接近一個小目标,你能想到嗎?更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受賄的錢财隻是他近一年時間的金額。

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簡單了解一下。

在我們的印象中,官方旗艦店就是某品牌在平台開設的唯一一家店,它所賣出的商品和專賣店一樣,品牌方直接供貨、直接管理。

這裡面不存在假貨、串貨的行為。

這個品牌去淘寶、京東、拼多多去開設官方旗艦店,必然會被嚴格稽核,并且稽核程式、内容等都是公開、公正的。

但是,我看了王某的操作後,我感覺這裡面的水太深了。

你在官方旗艦店購買的商品,可能沒那麼“官方”,也算不上旗艦

王某在平台的職位并不高,但是權力很大,屬于實權派,他負責家具類官方旗艦店入駐的審批業務,你想在平台上開設一家家具類的官方旗艦店,就必須得到他的審批。

按照規定,王某應該把那些好的企業、好的品牌篩選出來,讓他們進駐到這個平台中,這樣才能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也能維護平台和品牌方的利益。

作為平台的“守門人”把控商家信譽、産品品質是其職責和責任,但是王某卻在責任中發現了“商機”,并且把這個生意做的很大。

經過調查發現,王某審批通過的官方旗艦店數量遠超正常水準,并且很多商家不符合平台要求。

這些商家大都給王某帶來了十幾萬、甚至數十萬的“灰色收入”,最終“東窗事發”,被“匿名舉報”,公司果斷報警,最終王某也被公安機關帶走。

帶來的影響将會長期存在

随着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網購成為了新時尚,大量的線下商鋪,紛紛把自己的貨搬到了電商平台上,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電商紅利。

你在官方旗艦店購買的商品,可能沒那麼“官方”,也算不上旗艦

根據統計資料,2023年阿裡GMV為7萬億,位居第一位;拼多多4萬億,排在第二位;京東3.5萬億,排在第三位,第四位是抖音,2.2萬億,第五位快手也達到了1萬億。

排在前五名的電商平台銷售額達到了17.7萬億,那麼換到全國的電商平台呢?隻會更多。

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認為自己買到了物美價廉的商品,偶爾有些殘次品也算正常,畢竟誰也做不到“完美”,但結果呢?

官方旗艦店都是靠行賄才入駐平台的,店鋪都不合格,那店鋪的貨自然存在着大量的問題,隻要你下單,必然中招。

消費者投訴時,平台往往會踢皮球,讓使用者和商家自己協調,這就是典型的甩鍋、不作為。結果就是商家和使用者各退一步,給你補點費用,你湊合着使用,畢竟大件家具打包裝、郵遞也是一件麻煩事。

你在官方旗艦店購買的商品,可能沒那麼“官方”,也算不上旗艦

并且那些無良商家還會告知使用者,不能打差評,結果可想而知,其他使用者看到商家好評率很高,也跟着下訂單,形成了惡性循環。

甚至還有商家,在發貨的時候,就會順便放一張小卡片,寫着5星好評,掃碼有紅包,商家真是摸透了很多人愛占小便宜的心思。

這些行為,都會造成“劣币驅逐良币”的效應,真正好的店鋪,因為遵紀守法,沒有給某些人“好處”,反而入駐不了平台。

品質、交易量、品牌效應、售後服務是衡量商家入駐的标準,但是現在變成了“紅包的厚度”,隻要“紅包厚度”夠了,所謂的門檻都可以降低,甚至取消。

警方破獲了一個“王某審批案件”,誰能保證,其他品類、其他平台不存在這種現象呢,隻是由王某換成了李某、張某……

平台上存在着大量的不合格的官方旗艦店,怎麼處理,平台不敢進行大動作,害怕對自己産生影響,消費者一看,這家平台都是假貨,咱們去另一個平台吧!

甚至,平台都不敢把這件事公布出來,因為二級市場上,投資者會用腳投票,導緻公司股價大跌,市值縮水。

平台大機率會出台整改措施,最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官方旗艦店還繼續開着吧!後期出現問題,再考慮取締的問題,眼前就是阻止事态進一步發展。

消費者成了冤大頭,用旗艦店的價格,購買了一堆地攤貨,還沒處說理。

電商亂象何時休?

你在官方旗艦店購買的商品,可能沒那麼“官方”,也算不上旗艦

其實電商的亂象除了審批問題外還有很多,假冒商品、虛假宣傳、先漲價後降價、刷單、限量低價等等,那麼如何去整改,或者說用什麼方法才能改變這種局面呢?

單靠平台自治、商家自律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利益面前,别說商家了,甚至平台都會铤而走險。

是以,需要政府加強監督,建立健全電商領域的法律法規,對違法行為絕不姑息,讓平台和商家意識到違法的成本。

你比如說,假一賠三,假一賠十,該賠三就賠三,該賠十就賠十。

政府監督除了日常監督外,重點做突擊檢查,發現問題,直接曝光。這次王某的違法犯罪行為,相關部門就沒有做到“曝光”,讓平台和商家抱有了很大的幻想。

商家自律必不可少,要讓商家從法律和道德雙層面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要維護好自身的信譽。

消費者也要提高自身的辨識能力,有效辨識出商品的真僞、品質,并勇于投訴、舉報,切忌因為損失不大就放棄自身利益,因為麻煩就選擇“各自退一步”。

采用高科技手段,例如區塊鍊、物聯網等技術,追溯商品的來源,增加透明度,這一點要和胖東來學習,商品的名稱、等級、用途、具體産地、保存期限和使用方法、日常銷量等,都标記的清清楚楚。

總之,電商存在着部分亂象,要整改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需要政府、平台、商家、消費者長期的共同努力,我們期待國内電商平台越來越好,我們的購物環境越來越滿意。

我是科技銘程,喜歡就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