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房地産信托降至萬億元以下,這場釋出會詳解三分類新規落地半年進展

作者:第一财經

2023年是信托“新三分類”落地實施的第一年,行業轉型發展進入關鍵階段。5月15日,圍繞去年行業發展情況,信托業協會組織召開評析釋出會,介紹了行業轉型進展、面臨問題、未來方向等,回應市場關切問題。

這也是近年來信托業協會首次針對行業發展情況召開釋出會,未來有望常态化。

第一财經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去年6~12月,信托行業共成立信托産品3萬多個,成立規模約4.33萬億元。其中,資産服務信托的成立筆數及規模均大幅超過資産管理信托,信托業務持續回歸本源。

中國信托業協會日前披露的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業務資料顯示,去年四季度,信托資産規模延續了持續回升的态勢,結構進一步優化,盈利壓力仍在但有緩解趨勢。

不過,在投資類信托規模、占比繼續提升的同時,融資類信托規模同比回升,占比較去年三季度末略有上升。資金投向上,房地産信托規模壓降至萬億元以下,較一年前減少約2500億元,同比降幅超過20%。

融資類信托略升,經營壓力仍在

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資産規模餘額為23.92萬億元,較去年9月末增加了1.28萬億元,延續回升态勢,環比、同比分别增長5.65%、13.17%,同比增幅擴大。

2022年二季度以來,信托資産規模開始企穩回升,同比增速由負轉正,到2023年末,實作連續7個季度保持正增長,且增速有逐漸加快的趨勢。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分析稱,這反映了資管新規以來,信托業轉型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結構優化是行業轉型的關鍵,也是過去一段時間行業規模下行的重要原因。

首先從資金來源看,過去具有通道特征的單一資金信托規模繼續減少。截至去年四季度末,集合資金信托規模為13.52萬億元,占比達到56.5%;單一資金信托規模為3.86萬億元,環比減少1.05萬億,降幅2.64%,占比為16.12%;管理财産信托規模6.55萬億元,較2023年9月末增加3498億,占比27.37%。

其次從信托功能角度看,投資類業務主導地位繼續強化,但監管一直壓降的融資類信托規模略有反彈。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投資類信托規模為11.57萬億元,環比增加8711億,環比增速為8.15%,占比48.34%;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為8.88萬億元,環比增加1798億元,占比37.12%。同期,融資類信托規模為3.48萬億元,環比增加2291億,增速7.06%,占比14.52%。

回顧來看,“兩壓一降”和一系列資管新規配套要求下,融資類信托規模自2020年二季度後即進入下降通道,當年二季度末融資類餘額及占比分别高達6.45萬億元、30.29%,2022年末則降至3.08萬億元、14.55%,規模縮水超3萬億元。

去年以來,融資類業務占比繼續下降,但規模有所回升,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融資類信托規模及占比分别為3.25萬億元、14.34%。由此來看,去年融資類信托規模同比上升了約4000億元,占比仍在下行通道但四季度有所回升。

從經營情況來看,行業轉型陣痛仍在,但經營收入和淨利潤都實作了止跌回升。資料顯示,去年全年,信托業經營收入為863.6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4.82億,同比增速為2.96%;實作淨利潤423.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61.3億,剔除特殊情況(如因信托公司股權轉讓産生的一次性收入和利潤等)後,同比小幅增長約2.29%。

另根據52家信托公司披露的年報資訊,信托公司營業收入的平均數為18.25億元,較2022年下降3.75%。如果剔除合并口徑的樣本和特殊資料,平均數為12.62億元,較2022年下降3.76%,下降幅度較2022年有所收窄。52家披露資訊的信托公司中,2023年有28家信托公司營業收入實作增長,占比過半,為53.85%;有25家信托公司淨利潤實作正增長,占比為48.08%。

信托業經營收入與淨利潤同比變動

房地産信托降至萬億元以下,這場釋出會詳解三分類新規落地半年進展

(資料來源:信托業協會、信托公司财報)

新分類下25個品種哪些勢頭最盛?

從信托資金投向來看,在新的業務“三分類”要求下,标準化日益成為主流趨勢,投向證券市場、金融機構的規模和占比持續提升,傳統行業尤其是房地産領域的壓降效果明顯。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資金信托總規模達到17.38萬億元,較三季度末增加約9300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加2.24萬億。其中,投向證券市場(含股票、基金、債券)規模合計為6.6萬億元,較三季度末增加8536億元,環比增速14.85%,合計占比38%,環比上升3個百分點。全年來看,這一規模增長了2.25萬億元,同比增速高達51.52%,占比則提升近10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房地産信托是受宏觀政策、行業監管和市場環境多重影響最明顯的信托業務領域,近年來規模及占比持續下降,目前已降至萬億元以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投向房地産的資金信托規模為9738.61億元,環比減少471.49億元,占比(5.6%)環比下降0.6個百分點。與2022年四季度相比,規模下降2500億元,同比降幅20.43%,占比則下降2.53個百分點。

“與過往高峰期相比,信托投向房地産領域的資金規模和占比都有了大幅下降,表明傳統房地産信托業務作為信托主營業态的時代已告終結。”結合信托資金投向工商企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的情況,曾剛表示,未來信托業需要圍繞“五篇大文章”,進一步強化對新質生産力相關産業的支援,在有效盤活存量和穩健促進增量的平衡中加大服務制造業的支援力度和服務模式創新。

在行業展望方面,除聚焦“五篇大文章”,曾剛還提到了繼續回歸信托本源、财富管理與資産管理雙輪驅動、提升資本市場專業能力、拓寬慈善信托發展空間、行業發展不斷規範等。

從15日釋出會披露資訊來看,随着去年6月《關于規範信托公司信托業務分類的通知》(下稱《通知》)正式實施,行業轉型方向更加明晰。“資産服務信托的成立筆數及規模均大幅度超過了資産管理信托,信托公司整體業務結構正進一步優化,回歸本源及轉型更新工作正在路上。”中國信托登記有限公司副總裁劉鐵峰在釋出會上表示。

根據《通知》要求,信托業務被重新劃分為資産服務信托、資産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類,并在每一大類業務下細分信托業務子項,共覆寫25個業務品種。

資料顯示,2023年6月至12月,信托行業共成立信托産品30415個,成立規模為43325.05億元。其中,資産服務信托新成立19046個信托産品,成立規模為24708.41億元,規模占比57.03%;資産管理信托新成立10862個信托産品,成立規模為18416.76億元,規模占比42.51%。從成立個數上看,資産服務信托較資産管理信托高75.34%;從成立規模上看,資産服務信托較資産管理信托高34.16%。

據劉鐵峰介紹,去年下半年,全部25個業務品種中,保險金信托、家族信托、家庭服務信托、法人及非法人組織财富管理信托的成立筆數均在前5名。

在資産服務信托中,行政管理服務信托業務、風險處置服務信托業務、資産證券化服務信托業務等均是信托公司回歸受托人定位、有效發揮信托制度靈活性的重要展現,去年開展這三項業務的公司分别有48家、21家、33家。

風險處置服務信托是信托服務實體經濟,助力風險出清的重要方向,在當下尤為受關注。據外貿信托董事會秘書屈鵬在釋出會上介紹,此類業務通過運用制度優勢,平衡債權人、債務人、投資方、管理人、資産服務機構等多方需求,幫助困難企業重獲發展動力或有序退出市場,穩定市場環境,優化資源配置。

據了解,外貿信托去年成立了特殊資産服務信托部,積極拓展特殊資産“投資+服務”展業路徑,落地了行業首單上市公司破産重整投資和企業破産服務信托關聯的上市公司重整業務。此外,公司聯合成都市武侯社群發展基金會,創新落地信托“新三分類”正式實施以來的全國首單物業服務信托,為社會基層治理提供解決方案。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