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房地产信托降至万亿元以下,这场发布会详解三分类新规落地半年进展

作者:第一财经

2023年是信托“新三分类”落地实施的第一年,行业转型发展进入关键阶段。5月15日,围绕去年行业发展情况,信托业协会组织召开评析发布会,介绍了行业转型进展、面临问题、未来方向等,回应市场关切问题。

这也是近年来信托业协会首次针对行业发展情况召开发布会,未来有望常态化。

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去年6~12月,信托行业共成立信托产品3万多个,成立规模约4.33万亿元。其中,资产服务信托的成立笔数及规模均大幅超过资产管理信托,信托业务持续回归本源。

中国信托业协会日前披露的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信托资产规模延续了持续回升的态势,结构进一步优化,盈利压力仍在但有缓解趋势。

不过,在投资类信托规模、占比继续提升的同时,融资类信托规模同比回升,占比较去年三季度末略有上升。资金投向上,房地产信托规模压降至万亿元以下,较一年前减少约2500亿元,同比降幅超过20%。

融资类信托略升,经营压力仍在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3.92万亿元,较去年9月末增加了1.28万亿元,延续回升态势,环比、同比分别增长5.65%、13.17%,同比增幅扩大。

2022年二季度以来,信托资产规模开始企稳回升,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到2023年末,实现连续7个季度保持正增长,且增速有逐步加快的趋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分析称,这反映了资管新规以来,信托业转型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结构优化是行业转型的关键,也是过去一段时间行业规模下行的重要原因。

首先从资金来源看,过去具有通道特征的单一资金信托规模继续减少。截至去年四季度末,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13.52万亿元,占比达到56.5%;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3.86万亿元,环比减少1.05万亿,降幅2.64%,占比为16.12%;管理财产信托规模6.55万亿元,较2023年9月末增加3498亿,占比27.37%。

其次从信托功能角度看,投资类业务主导地位继续强化,但监管一直压降的融资类信托规模略有反弹。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投资类信托规模为11.57万亿元,环比增加8711亿,环比增速为8.15%,占比48.34%;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8.88万亿元,环比增加1798亿元,占比37.12%。同期,融资类信托规模为3.48万亿元,环比增加2291亿,增速7.06%,占比14.52%。

回顾来看,“两压一降”和一系列资管新规配套要求下,融资类信托规模自2020年二季度后即进入下降通道,当年二季度末融资类余额及占比分别高达6.45万亿元、30.29%,2022年末则降至3.08万亿元、14.55%,规模缩水超3万亿元。

去年以来,融资类业务占比继续下降,但规模有所回升,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及占比分别为3.25万亿元、14.34%。由此来看,去年融资类信托规模同比上升了约4000亿元,占比仍在下行通道但四季度有所回升。

从经营情况来看,行业转型阵痛仍在,但经营收入和净利润都实现了止跌回升。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信托业经营收入为863.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4.82亿,同比增速为2.96%;实现净利润423.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1.3亿,剔除特殊情况(如因信托公司股权转让产生的一次性收入和利润等)后,同比小幅增长约2.29%。

另根据52家信托公司披露的年报信息,信托公司营业收入的平均数为18.25亿元,较2022年下降3.75%。如果剔除合并口径的样本和特殊数据,平均数为12.62亿元,较2022年下降3.76%,下降幅度较2022年有所收窄。52家披露信息的信托公司中,2023年有28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占比过半,为53.85%;有25家信托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占比为48.08%。

信托业经营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变动

房地产信托降至万亿元以下,这场发布会详解三分类新规落地半年进展

(数据来源:信托业协会、信托公司财报)

新分类下25个品种哪些势头最盛?

从信托资金投向来看,在新的业务“三分类”要求下,标准化日益成为主流趋势,投向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传统行业尤其是房地产领域的压降效果明显。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资金信托总规模达到17.38万亿元,较三季度末增加约9300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2.24万亿。其中,投向证券市场(含股票、基金、债券)规模合计为6.6万亿元,较三季度末增加8536亿元,环比增速14.85%,合计占比38%,环比上升3个百分点。全年来看,这一规模增长了2.25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51.52%,占比则提升近10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房地产信托是受宏观政策、行业监管和市场环境多重影响最明显的信托业务领域,近年来规模及占比持续下降,目前已降至万亿元以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投向房地产的资金信托规模为9738.61亿元,环比减少471.49亿元,占比(5.6%)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与2022年四季度相比,规模下降2500亿元,同比降幅20.43%,占比则下降2.53个百分点。

“与过往高峰期相比,信托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规模和占比都有了大幅下降,表明传统房地产信托业务作为信托主营业态的时代已告终结。”结合信托资金投向工商企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情况,曾刚表示,未来信托业需要围绕“五篇大文章”,进一步强化对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的支持,在有效盘活存量和稳健促进增量的平衡中加大服务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和服务模式创新。

在行业展望方面,除聚焦“五篇大文章”,曾刚还提到了继续回归信托本源、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双轮驱动、提升资本市场专业能力、拓宽慈善信托发展空间、行业发展不断规范等。

从15日发布会披露信息来看,随着去年6月《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下称《通知》)正式实施,行业转型方向更加明晰。“资产服务信托的成立笔数及规模均大幅度超过了资产管理信托,信托公司整体业务结构正进一步优化,回归本源及转型升级工作正在路上。”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铁峰在发布会上表示。

根据《通知》要求,信托业务被重新划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并在每一大类业务下细分信托业务子项,共覆盖25个业务品种。

数据显示,2023年6月至12月,信托行业共成立信托产品30415个,成立规模为43325.05亿元。其中,资产服务信托新成立19046个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为24708.41亿元,规模占比57.03%;资产管理信托新成立10862个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为18416.76亿元,规模占比42.51%。从成立个数上看,资产服务信托较资产管理信托高75.34%;从成立规模上看,资产服务信托较资产管理信托高34.16%。

据刘铁峰介绍,去年下半年,全部25个业务品种中,保险金信托、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法人及非法人组织财富管理信托的成立笔数均在前5名。

在资产服务信托中,行政管理服务信托业务、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业务、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业务等均是信托公司回归受托人定位、有效发挥信托制度灵活性的重要体现,去年开展这三项业务的公司分别有48家、21家、33家。

风险处置服务信托是信托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风险出清的重要方向,在当下尤为受关注。据外贸信托董事会秘书屈鹏在发布会上介绍,此类业务通过运用制度优势,平衡债权人、债务人、投资方、管理人、资产服务机构等多方需求,帮助困难企业重获发展动力或有序退出市场,稳定市场环境,优化资源配置。

据了解,外贸信托去年成立了特殊资产服务信托部,积极拓展特殊资产“投资+服务”展业路径,落地了行业首单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投资和企业破产服务信托联动的上市公司重整业务。此外,公司联合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创新落地信托“新三分类”正式实施以来的全国首单物业服务信托,为社会基层治理提供解决方案。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