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沉睡”12年被喚醒,南沙“起龍”迎端午

作者:廣州南沙釋出
“沉睡”12年被喚醒,南沙“起龍”迎端午

“四月八,龍船透底挖”,

“起龍”儀式是

端午節系列龍舟習俗的開端。

5月13日上午,在南沙區南沙街道蕉門河,村民們啟動傳統“起龍”儀式。活動現場,經過三小時的努力,“起龍”隊伍成功“起”出一艘在水底“沉睡”了約12年的龍舟。

“沉睡”12年被喚醒,南沙“起龍”迎端午

當天的“起龍”儀式

包括祭祀祈福會、

挖出龍舟、清洗龍舟

等多個環節。

儀式現場,鼓聲響徹,鞭炮鳴罷,在進行傳統的祭拜儀式後,參與“起龍”的村民跳進蕉門河,遊向蕉門河一角藏龍舟的位置,半晌工夫,一條約三十米長的龍舟兩端漸漸露出水面。

“沉睡”12年被喚醒,南沙“起龍”迎端午

随後,村民們合力将藏在水中的龍舟挖起,把船身的淤泥等雜物清理幹淨。在一群人的努力下,經過一番“梳妝打扮”,這條龍舟逐漸恢複了往日雄風。

“起龍”儀式過後,還需要對龍舟進行翻新、檢修、保養等工序,再塗上桐油,選擇良辰吉日進行采青,安裝龍頭龍尾、鼓架、鑼架、旗幟等後就可以正式下水。

“沉睡”12年被喚醒,南沙“起龍”迎端午

據悉,當天挖出的這條龍舟由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盧戈全老師制作。

作為第四代龍舟技藝傳承人,盧老師從事龍舟制造已四十四年,由他制作的龍舟掌口密,容不下一根頭發絲,而且不會散口和裂口。

制作所使用的木材之間不使用任何黏合物質,靠手工鑿出各種規格的咬口,再仔細地磨平,而且,不論是長龍還是短龍,側立偏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是以,時隔多年後挖出來的這條龍舟仍完好無損。

“沉睡”12年被喚醒,南沙“起龍”迎端午

端午賽龍舟,是一項曆史悠久、頗具特色的傳統節慶大型民俗活動,也是廣東省非遺項目,“起龍”是龍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東氣候潮濕多雨,為防止龍舟船身發黴,每年端午節賽完龍舟後,人們會把大部分的龍舟藏于河湧底,這是先輩們發明的獨特“藏龍”方法。這樣儲存的木龍舟,可曆經數百年之久不壞。

村民們将船身沉入水下,藏進河湧的湧底,用濕滑的河泥包裹龍舟,使船身與空氣隔絕。第二年,“藏龍”便靜待人們将其喚醒,這是嶺南地區特有的龍舟文化精髓。

“沉睡”12年被喚醒,南沙“起龍”迎端午

廣州南沙龍舟賽已有三十七年的曆史,在南沙幾乎每一個曆史悠久的村落,都會打造屬于自己的龍舟,在每年的農曆四月,村民們選好吉日“起龍”,被放置在河道淤泥中的龍舟紛紛被“喚醒”,為一年一度的龍舟盛事做好準備。

“沉睡”12年被喚醒,南沙“起龍”迎端午

△南沙本地龍舟隊在蕉門河上訓練

時至今日,南沙區各村落仍然保留着傳統龍舟“起龍”“采青”“探親”等儀式,還有充滿濃郁鄉土味的龍舟晚宴。

無數新生代在這熱鬧的傳統文化氛圍中,找到歸屬感、認同感、自豪感,也在為民俗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注入新活力。

“沉睡”12年被喚醒,南沙“起龍”迎端午
“沉睡”12年被喚醒,南沙“起龍”迎端午

小南帶你看

南沙産“白雪公主”“黑美人”玉米上市!

擡頭看,真的絕美!

通訊員:南沙街道綜合服務中心

文字:邱嘉瑜

圖檔:南沙街道綜合服務中心、資料圖

編輯:張瑨欣

校對:潘曉婷

二審:李夏同

終審:李立志

出品:南沙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文由“廣州南沙釋出”原創釋出,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公衆号不得轉載改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