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沙向“新”行|看南沙“上天入海”

作者:廣州南沙釋出
南沙向“新”行|看南沙“上天入海”
南沙向“新”行|看南沙“上天入海”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從國家級新區、廣東自貿試驗區面積最大片區,到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再到“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南沙肩負廣州高品質發展的重任,勇立潮頭,以開發開放之進,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鍛造落實“硬道理”的硬實力,做實“主陣地”和“新引擎”。

目前,廣州南沙正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向“新”而行,各種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态、新服務層出不窮,“芯晨大海”産業叢集蓬勃向上,“2+5+2”現代化産業體系的脈絡日益清晰,聚力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現代高端裝備等2大支柱産業“固存量”;深耕半導體與內建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與健康、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5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拓增量”;布局海洋經濟、空天經濟等2大未來産業“謀變量”。繼續在培育新質生産力、推動高品質發展中砥砺前行。

今日起,南沙融媒體中心策劃推出《聚力成形 南沙向“新”行》系列宣傳報道,跟着記者看“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灣區之心”南沙,如何煥發出無限生機和吸引力,在培育新質生産力、推動高品質發展中砥砺前行,擘畫灣區樞紐新藍圖,譜寫創新質優的“南沙答卷”。

南沙向“新”行|看南沙“上天入海”

5月15日,廣州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宇航”)迎來了全國23家中央、省、市主流媒體的70餘名記者——由中宣部組織的中央省市及港澳媒體2024年“高品質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團前來探秘這家以“造火箭”為日常的企業。總部位于南沙區大崗先進制造業基地内的中科宇航是國内領先的商業航天企業,公司廣為人知的産品是力箭系列運載火箭。

南沙向“新”行|看南沙“上天入海”

由中科宇航領航的南沙商業航天新賽道是廣州南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快打造灣區創新高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南沙區圍繞建構“2+5+2”先進制造業産業體系,加快傳統産業更新提質,大力發展培育智能網聯汽車、半導體與內建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商業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引進培育了小馬智行、融捷、巨灣技研、芯聚能、芯粵能、中科宇航等一批在行業領先、具有核心競争力的“獨角獸”企業。向“新”而行,南沙各種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态、新服務層出不窮,已有聚力成形之勢。

造火箭、發衛星

“獨角獸”成群結隊

今年1月23日,力箭一号遙三運載火箭·歡樂春節号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箭五星”,塗裝了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歡樂春節”活動辨別和吉祥物——“吉祥龍”形象的力箭一号迅速登上熱搜成為春節期間的“網紅”。這支讓粵港澳大灣區“上九天”的夢想綻放天際的火箭便是産自廣州南沙。

南沙向“新”行|看南沙“上天入海”

△力箭一号遙三運載火箭·歡樂春節号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此前,力箭一号運載火箭已先後在2022年7月和2023年6月成功發射,連續三次發射将共37顆衛星精準送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率100%,同時也将力箭一号運載火箭推上大陸商業運載火箭發射市場上具有核心競争力的中型固體運載火箭行列。公司正研制的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8噸的力箭二号液體運載火箭計劃在2025年實作首飛。

南沙向“新”行|看南沙“上天入海”

“一方面,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另一方面,南沙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內建電路、半導體等方面産業基礎優勢較強,在這裡,中科宇航能夠更好地與優秀企業合作,為商業航天産業在南沙落地生根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中科宇航(廣州)裝備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秦峰用“得天獨厚”和“優勢明顯”兩個詞概括了選擇南沙的理由,也解答了媒體的疑惑。

李秦峰認為中科宇航和南沙之間是“雙向奔赴”,“南沙的政策優勢加速了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運載火箭在南沙的總裝,也為力箭二号液體運載火箭的研制提供了重要資金支援。助力我們踏踏實實地擡頭望路、埋頭創新,集智攻關液體火箭回收等核心關鍵技術,讓粵港澳大灣區‘上九天’夢想照進現實。”

以“獨角獸”形象存在的

中科宇航,

在南沙的商業航天賽道上

并不孤單。

在衛星領域,吉利集團商業航天總部正加快在南沙部署,該公司專注衛星、通信裝置和晶片研制,相關衛星通信産品和服務已應用在極氪汽車和魅族手機,旗下的時空道宇已研制并發射超過20顆通信衛星入軌,将為廣東省打造包含72顆衛星在内的首個通訊星座。

探太空、入低空

空天産業集聚成型

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促進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郭亮介紹說,為保障重點項目落地和産業化,南沙區已成立5億元商業航天産業專項基金,并出台了商業航天産業專項扶持政策“探天九條”,深入布局火箭、衛星和應用上下遊全産業鍊,争取将南沙區打造成為大灣區商業航天産業高地,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郭亮表示,去年年底出台的“探天九條”是廣州市首個商業航天産業專項扶持政策,從商業航天企業初期融資支援、航天器研制補貼、規模化發展支援、空間要素支援、航天器發射獎勵、保險貼費、頻率資源申請、産業關聯、專業化能力支援等9個方面提出政策措施,覆寫商業航天企業全生命周期:一是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創新投入和固定資産投資;二是鼓勵産業規模化發展及支援區内企業互采;三是聚焦專業化能力和資質,形成發展優勢;四是加強落地保障服務促進産業生态發展,為企業生産、融資等方面提供支援。

南沙向“新”行|看南沙“上天入海”

△中科宇航基地

“中科宇航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通過前期的創新政策,在打通科學技術化、技術産品化、産品産業化之後,再進行産業資本化的路徑。”廣州市科技局高新技術處四級調研員楊欣卉介紹說,目前廣州的商業航天集聚了上遊的火箭裝備如中科宇航,中遊的衛星營運如吉利旗下的時空道宇,下遊方面也有非常好的企業優勢。

除了商業航天,

在空天經濟産業方面

最為活躍的低空經濟領域,

南沙也優勢明顯。

南沙向“新”行|看南沙“上天入海”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大疆無人機未來科創營地、全國低空智聯網與無人駕駛航空器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等平台已落地。

南沙向“新”行|看南沙“上天入海”

△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

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成立“空天創新谷專業孵化器”,拟設立天使基金一期圍繞無人機、工業軟體、高端裝備、低空經濟等領域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在南沙打造空天産業集聚區。

“2+5+2”

發展新質生産力形成體系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鼈。”位于大灣區中心位置的南沙區是廣州唯一的出海口,向海而生的南沙見證了千年古城廣州的繁盛,秉承廣州對外開放的基因,南沙已建成華南地區最大的單體港、全國最大的内貿港,截至2023年底,廣州港南沙港區累計開通190條集裝箱班輪航線,其中156條外貿航線通達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10多個港口。

在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的

征程中,

南沙又迎來了新的機遇。

而海洋經濟正是

除了空天經濟外,

南沙面向未來布局的

第二大産業。

去年底,肩負全球科學家“打穿莫霍面、進入上地幔”夢想的大陸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号”在廣州南沙成功試航。

南沙向“新”行|看南沙“上天入海”

△大陸自主設計建造的

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号”

包括這一“國之重器”在内,南沙已形成以廣州海洋實驗室為龍頭,冷泉生态系統等大科學裝置為核心,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大院大所為支撐的“1+1+N”海洋科創平台體系。自主研發的水下遙控航行器、水下機器人在國内領先,加快推進可燃冰開采産業化,打造現代海洋牧場裝備技術研發制造示範基地。

如果說“海洋經濟+空天經濟”

是南沙布局

2大未來産業的“謀變量”,

那麼“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

+現代高端裝備”

則是南沙聚力2大支柱産業的

“固存量”。

南沙向“新”行|看南沙“上天入海”

△廣汽豐田新能源産能擴建項目二期

“新質生産力不是傳統生産力的局部優化與簡單疊代,需要産業深度轉型更新。”南沙區工信局副局長範獻強表示,目前南沙區的制造業中,汽車制造業、裝備制造、家電制造等傳統産業占比較高,2023年,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産值分别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産值的48.39%、17.7%,傳統産業基礎較為紮實,是南沙産業的基石,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新質生産力不能完全抛棄、脫離原有的産業基礎談發展。是以,南沙區圍繞建構‘2+5+2’先進制造業産業體系,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範獻強解釋說,這裡的“5”是指用于“拓增量”的人工智能、半導體與內建電路、生物醫藥與健康、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五大戰略性新興産業。

△南沙半導體內建電路産業園

今年一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支援廣州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南沙意見》),支援南沙大膽開展前沿颠覆性科技創新、積極延展市場應用場景。

在一個多月前召開的第十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之“星聚南沙,投資未來”南沙專場活動上,60個總投資額超2000億元的新項目一次性簽約落地、首批圍繞《南沙意見》重點領域的第一批15個應用場景清單重磅釋出、56家十周年重點招商企業獲得授牌頒獎……

優厚的戰略地位、

獨特的區位優勢、

廣闊的發展腹地、

紮實的産業基礎,

使得“來南沙,創未來。”

成為很多企業和人才的共識。

南沙向“新”行|看南沙“上天入海”

目前,南沙已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超過270個,跨國公司和明星企業“用腳投票”,選擇了灣區南沙;最新出爐的廣州各區常住人口資料也顯示,截至2023年底,南沙區的常住人口達到近百萬,同比增長3.85萬人,漲幅高達4.14%,無論增量還是漲幅,均居全市第一名。

在向“新”而行的道路上,

勇立潮頭的廣州南沙

正砥砺奮進,不斷前行。

南沙向“新”行|看南沙“上天入海”
南沙向“新”行|看南沙“上天入海”

小南帶你看

南沙産“白雪公主”“黑美人”玉米上市!

擡頭看,真的絕美!

策劃:齊華偉、羅瑞娴

文字:齊華偉、何倩蓥、劉冰汧

圖檔:南沙區委宣傳部、劉偉、王敏傑、資料圖

制圖:石畯涵

編輯:Lucy

校對:曹繹

二審:李夏同

終審:李立志

出品:南沙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文由“廣州南沙釋出”原創釋出,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公衆号不得轉載改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