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子實名舉報當地醫院違規入編,7人減編未減酬,讓她無法接受!

作者:職場洞察

一紙匿名舉報信,在醫療圈引發了軒然大波。

舉報人直指當地一家醫院存在違規入編、超編進人等問題。

更讓人憤慨的是,7名從業人員明明已經減編,卻仍在照領原來的工資福利,堂而皇之地"吃空饷"。

作為一名醫院管理人員,舉報人對醫院的這種做法表示無法接受。

然而,更令她沒想到的是,實名舉報非但沒能喚起紀檢監察介入調查,反倒讓她成了衆矢之的……

女子實名舉報當地醫院違規入編,7人減編未減酬,讓她無法接受!

從舉報信披露的資訊來看,該醫院的違規操作确實觸目驚心。一方面,醫院為多名不具備條件的人員違規辦理入編手續,使得編制數量嚴重超标。

另一方面,針對上級要求壓減編制的規定,醫院雖然通過機構改革等方式減少了7個編制名額,但這7人并未真正退出編制,而是被安排到下屬機關挂職,工資福利照領不誤。

如此明目張膽的 "吃空饷",不禁讓人質疑醫院的底氣從何而來?

編制,本是國家行使公共管理職能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載體。然而,在一些地方和機關,編制卻成了牟取私利的"籌碼"。

一些上司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親朋好友"量身定制"編制,搞權錢交易、利益輸送。

究其根源,醫院違規用編的亂象之是以屢禁不止,與體制機制漏洞密不可分。在現行的編制管理體制下,事業編制的配置标準不夠科學,管理權限過于集中。

一些地方和機關往往把編制當成了"任性"的籌碼,缺乏有效監管和問責。尤其是在公立醫院,由于缺乏外部監督,各種暗箱操作頻頻上演。

女子實名舉報當地醫院違規入編,7人減編未減酬,讓她無法接受!

一些院長把持着醫院的人事大權,将編制當成了私人祿位,為所欲為。如此一來,即便上級要求壓縮編制,這些人也能鑽"減而不退"的空子,利用職務便利,讓"減編"流于形式。

編制問題關乎公平正義,更考驗着執政黨員的作風和操守。

面對編制監管的諸多漏洞,相關部門豈能坐視不理,聽之任之?

唯有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嚴肅查處違規用編、超編進人等行為,才能掃除滋生腐敗的土壤。

同時,還要健全科學的編制管理體系,厘清各部門的權責邊界,壓縮自由裁量空間。

女子實名舉報當地醫院違規入編,7人減編未減酬,讓她無法接受!

在加強外部監管的同時,更要發揮内部制衡的力量,讓機關内部的吹哨人敢于、善于舉報身邊的歪風邪氣。

針對醫院"吃空饷"一事,紀檢監察部門應當介入調查,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要查清編制使用是否違規,資金開支是否合理,違法違紀者是否受到應有懲戒。同時,要保護好舉報人的權益,避免其遭受打擊報複。

惟其如此,才能以有力問責倒逼責任落實,以嚴明的組織處理震懾後來者,真正把醫院公立性質展現出來,不辜負納稅人的"真金白銀"。

作為納稅人,你對醫院編制違規、7人"吃空饷"有何看法?在你看來,圍繞公立醫院編制問題,還有哪些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破解?你認為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護舉報人?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聊出你的真知灼見!讓我們攜手監督,堅決對公共資源的"蛀蟲"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