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是一名包村幹部,“脫貧戶”給我打電話借錢,挂了後被投訴處理

作者:職場洞察

前兩天,我遇到了從事扶貧工作以來最"驚心動魄"的一幕。

一位曾經的脫貧戶突然給我打來電話,言辭懇切地要借5000元錢。我一時語塞,隻好婉言謝絕。

誰知對方二話不說,直接挂斷了電話。更讓我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我就是以被投訴了!

作為一名扶貧幹部,我踏踏實實工作,何曾遇到過這種事?一時間,百感交集湧上心頭……

我是一名包村幹部,“脫貧戶”給我打電話借錢,挂了後被投訴處理

這位脫貧戶,我再熟悉不過了。他叫王大偉(化名),是我對口幫扶的農戶。通過幾年的幫扶,王大偉家靠着種養殖和務工,終于在去年實作了脫貧。

按說,日子正在一天天好起來,怎麼突然又找上門來借錢?

我打電話回訪,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原來,王大偉的兒子前不久辍學打工,結果在工地受了傷。

為給孩子治病,夫妻倆東拼西湊,還是差了一大筆錢。情急之下,他們才想到向我求助。

我是一名包村幹部,“脫貧戶”給我打電話借錢,挂了後被投訴處理

說實話,面對脫貧戶的困難,我的心情十分沉重。

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我太了解他們不易的處境了。盡管國家有各種保障政策,但一旦遇到突發狀況,脆弱的家庭經濟還是難以承受。

正如王大偉所說:"政策再好,也沒法時時刻刻兜着我們。"

這戳中了我的痛點。是啊,脫貧攻堅戰打赢了,但新發生貧困戶的風險依然存在。

尤其是在疫情沖擊下,不少農戶的增收管道受阻,返貧壓力山大。如何鞏固脫貧成果,讓他們穩穩地過上好日子,考驗着我們每一個扶貧幹部。

我是一名包村幹部,“脫貧戶”給我打電話借錢,挂了後被投訴處理

然而,面對脫貧戶借錢的請求,我卻不能輕易應允。倒不是我不通人情,而是扶貧有扶貧的規矩。

政府的幫扶資金必須專款專用,不能移作他用。

更何況,借錢給個人存在廉政風險,稍有不慎就會落下口實。前車之鑒不遠,有的幹部就因為和農戶借貸往來,被紀委調查處理。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哪怕再心疼群衆的困難,也不能逾越紀律的紅線。

我是一名包村幹部,“脫貧戶”給我打電話借錢,挂了後被投訴處理

說來慚愧,我當時沒能耐心地向王大偉解釋規定。

電話裡的語氣或許有些生硬,以至于讓他對我産生了誤會。

我能了解他的心情,但也希望他換位思考,體諒我們基層幹部的不容易。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我們與群衆同甘共苦,傾盡全力。

可當困難真的來臨,我們卻像身處"真空",愛莫能助。這種無力感,恐怕隻有基層幹部最能感同身受吧。

我是一名包村幹部,“脫貧戶”給我打電話借錢,挂了後被投訴處理

投訴也罷,埋怨也罷,我并不後悔挂斷那通電話。

因為脫貧路上,"授人以漁"比"授人以魚"更重要。

下一步,我要積極幫助王大偉家對接救助政策,為他兒子申請大病救助,讓他們渡過難關。

同時,我也要主動溝通,消除誤會,重建互信。

我相信,唯有扶貧幹部真心實意為群衆謀福利,帶領他們找到發家緻富的門路,才能讓脫貧基礎更加牢靠。

隻有心中裝着群衆,群衆才會心中有我們。

我是一名包村幹部,“脫貧戶”給我打電話借錢,挂了後被投訴處理

一個投訴電話,道盡了脫貧攻堅的酸甜苦辣。

扶貧沒有捷徑,唯有以必勝的信念和務實的作風,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

作為扶貧一線的"鋪路石",我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精準幫扶的路上笃定前行。

我堅信,隻要我們耐心傾聽群衆呼聲,為他們排憂解難,就一定能換來山鄉巨變的動人畫卷。

而那時,群衆的笑臉,将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

我是一名包村幹部,“脫貧戶”給我打電話借錢,挂了後被投訴處理

看完這個基層扶貧幹部的自述,你有何感想?作為曾經的貧困戶,你對幫扶幹部有什麼期待?在你看來,我們還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幫助脫貧群衆穩定增收,鞏固脫貧成果?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