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登月照片背後,其實不是阿姆斯特朗,而是另一個人?

作者:寶粉永相随

導語

“這是個小步,卻是一個大人類的飛躍。”

1969年,在阿波羅11号首次成功着陸月球後,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一上來就說出了這個充滿人文關懷的話語,令無數美國同樣為之歡呼,并且對阿姆斯特朗這個英雄懷有深深的敬意。

阿波羅11号的飛船也随後迅速傳回地球,飛船上背負着從月球上采集的許多實驗資料以及照片,而在月球上拍攝的這些照片更是引起世人的轟動,而在這些照片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神奇風景則是月球背景下的巨大足印。

而其背後,還有一個與衆不同的故事。

登月照片背後,其實不是阿姆斯特朗,而是另一個人?

一、最後幾分鐘的緊急确認。

1969年,美國進行阿波羅11号任務登月的預備工作已經做了10年,可以說當時美國NASA組織的進行阿波羅11号任務是有條不紊的,而且人們對這次美國最新的登月任務也都非常看好,認為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讓土星五号将阿波羅11号運送到月球是完全沒問題的,進而進行一次人類史上的首次登月任務。

阿波羅11号的宇航員除了後來以英雄聞名的尼爾·阿姆斯特朗外,還有巴茲·奧爾德林和邁克爾·科林斯兩個宇航員,這三名宇航員的主要任務則是進行細緻且系統的月球表面科學實驗,同時還要将采集回來的月球岩石等樣本送交地球,為科研人員的研究提供幫助。

當時土星五号在穿越地球的軌道時,還将阿波羅11号飛船分離出來,并将飛船送入了月球的引力範圍内,最終将阿波羅11号送上了月球表面。

登月照片背後,其實不是阿姆斯特朗,而是另一個人?

實際上,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的着陸器本來是在15公裡的高空中就要分離的,但是在此之前,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卻發現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他們的着陸器的降落點可能是在月球表面上一片崎岖的撞擊坑處。

這個降落點如果讓他們正常降落飛船的話,就有可能引發飛船墜毀的危險。

登月照片背後,其實不是阿姆斯特朗,而是另一個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倆不得不臨時進行緊急的着陸點更改,最終這個任務就落到了阿姆斯特朗的手上,而奧爾德林則負責檢視地圖上的着陸地點進行确認。

就在阿姆斯特朗見證着他們的着陸器快要墜入月球撞擊坑時,他突然又看到前方有一塊非常小的撞擊坑,他立刻向奧爾德林示去了一個OK姿勢,這代表讓奧爾德林确認這塊位置的安全性,而奧爾德林則确認後,也向阿姆斯特朗點了一個OK姿勢進行回複。

登月照片背後,其實不是阿姆斯特朗,而是另一個人?

最終,阿波羅11号順利的着陸在了月球表面上,而阿姆斯特朗随後也走下着陸器進行了他的第一步曆史性的“小”行動。

而當太空人在走到月球表面中央的時候,還用着相機對登月過程和各種登月裝置進行了拍攝,是以才有了那些險象環生的照片。

在阿波羅11号宇航員們順利進行了實驗和采集了月球岩石樣本之後,他們也将這些樣本放到了“鷹”上,并且還與“鷹”進行了一次危險的内部對接,然後奧爾德林和阿姆斯特朗兩位宇航員才伴随着“鷹”着陸器的發動,和正在月球軌道上守候的科林斯一同傳回了地球。

二、阿波羅11号的“鷹”着陸器内部構造。

當時,美國NASA組織的阿波羅11号除了宇航員的大型太空飛船外,還有一枚“鷹”着陸器,而這個“鷹”陸器在當時的太空術剛剛誕生時,就為人們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有人甚至開玩笑的說,他們都不知道NASA是如何将一個4萬磅重的金屬塊送上空中,同時還保證它有着非常強大的可控性,也能準确的着落到月球表面上的。

在當時,美國的美夢是要讓一枚土星五号火箭将阿波羅11号直接送上月球,當時有很多科研人員都對美國執意讓阿波羅11号的宇航員在太空中載着飛船采樣器等裝置進行方案進行了商讨,但是後來美國更傾向于選取了在月球軌道上集合方案。

登月照片背後,其實不是阿姆斯特朗,而是另一個人?

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待在天地之間穿梭飛行的飛船早已是一種傳統的探索方式,隻能說美國的技術真的是太過領先世界了。

而就算是“鷹”着陸器又能夠分出心去進行設計,否則就很難能讓它的前半部分成為“鷹”飛船,後半部分也能成為發射架。

登月照片背後,其實不是阿姆斯特朗,而是另一個人?

在着陸器的上半部分,是攝像頭和發射架的設計,這些設計更為大家所熟知,下半部分則是通風管道和騰空用的火箭引擎等等,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人類才得以能有這樣的專業探索。

而“鷹”着陸器在進行升空的時候,則非常的節能,它的發動機能夠在前60%的燃料都耗盡之後,就隻需要再來20%的燃料,就能将“鷹”整套着陸器飛船的重量都帶起來。

宇航員們在“鷹”着陸器下面進行了采集月球岩石樣本之後,就将樣本放在了“鷹”的實驗艙内,如今這些樣本還被儲存在美國NASA的實驗室内,每一顆都是無價之寶,但是它們卻為科研提供的非常重要的幫助。

另外,肉眼可見的大大小小的足印,也将會永遠留存在月球上,而這其實也是另一項人類的曆史遺産,也為月球上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參考。

登月照片背後,其實不是阿姆斯特朗,而是另一個人?

三、登月的陰謀論和開發資源的可能。

美國今天登月的事實,在特朗普擔任總統的時候,還曾有一波登月陰謀論的聲音在美國崛起,不過最終美國方面沒有對此進行過任何辟謠,而是選擇了放任不管。

就算他們沒有回應,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被許多科研人員,許多科學愛好者所認可的現實事件,也可以說,科學事實就是科學事實,而且對于登月陰謀論,其實不止巴茲·奧爾德林一個人可以作為證人,還有各國的科學家對這件事進行多次的分析和探讨。

正是因為如此,美國方面就将登月事件當做宣傳他們科學技術的一面大旗,他們相信總有人會站出來給他們作為證人,同時也能對登月陰謀論作出回應的。

但是建議還是将科研人員派到太空站上去和太空人一起在現場搗鼓一番,這樣更加有說服力,畢竟太空探索任務是一個大家庭,絕非隻屬于某個組織,每一個人都有資格參與到太空探索的行列中。

而美國在讓阿波羅11号宇航員從月球傳回地球的時候,就将“鷹”着陸器的發動機甩了下去,是以用過的 “鷹”着陸器就再也不能回收了,雖然“鷹”着陸器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卻沒有被抛棄,NASA就将它留在月球上當做了一份人類文明的史書。

将來,如果人類有機會能夠去到月球上,哪怕是去到“鷹”着陸器的墜毀場上,也能夠讓人們深刻的認識到當時人類能登上月球上的不易,也能為他們的決心所感動。

美國在60年代前期所制定的目标,則是要讓三名宇航員着陸在月球上,再讓他們帶着足夠的燃料從月球上充分飛回地球,但是這個任務卻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當時,美國也進行了許多次的模拟實驗,最終得到的結論就是他們的登月任務隻能是在月球表面輕輕的走動一下,然後再傳回地球,是以才有了後續阿波羅12、13号等8次登月任務。

登月照片背後,其實不是阿姆斯特朗,而是另一個人?

結語

人類登月的曆史背後,有着許許多多的不為人知的故事,但是每次人類的探索都是在極的環境和條件下進行的,而這背後則充滿了未知和挑戰,是以人類才會有對探索未知的渴望。

如今,随着科研技術的進步,還有企業家對于太空資源開發的投入,人類對于月球資源的開發就可能行程人類的第一次資源開發浪潮。

但是在開發和利用月球資源之前,人類也應該認真考慮對月球環境和生态系統的影響,以及如何保護月球的原始狀态,因為就目前的科技來看,無論宇宙還是月球,都是人類必須要共同維護的家園。

同時,就人類如今的太空技術來說,還沒有到适合跨國合作的階段,但是我們應該意識到太空探索不僅僅是一個國家或組織的事業,更是全人類的共同探索之旅,是以需要每個國家群組織共同努力,為人類的探索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登月照片背後,其實不是阿姆斯特朗,而是另一個人?

對于登月任務的懷疑和陰謀論,不僅僅是對科學事實的挑戰,更是對人類之勇氣和創造力的懷疑,是以人們還是要以客觀的态度對待曆史事件,要相信科學事實,要相信人類的明天一定會比今天更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