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對孫子與外孫一視同仁,直到70大壽時我才明白,兩者終有差别

作者:山城舊客

(本文聲明:本文為短篇小說,内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圖檔選自網絡,侵權聯删!)

族親千年有人提,表親百年無人走,外孫有錢不識舅,侄子乞讨也祭叔,這句話真的是一點不假!

外孫和孫子是我一手帶大的,當初就害怕落人口舌,是以我對他們倆是同等對待,隻要在我身邊,不管是吃的,穿的,還是零花錢,我絕對是一式兩份,從來沒有說因為是外孫,就厚此薄彼。

然而我的真心付出卻換回了那樣的回報,其實之前有鄰居提醒過我,外孫是跟别人姓的,三代過後與外人無異,孫子是跟我姓的,與我血脈相連,讓我對外孫不要那麼上心。

結果我不聽勸,後果就是在自己七十大壽上,明白了孫子和外孫這兩者的差别!

我對孫子與外孫一視同仁,直到70大壽時我才明白,兩者終有差别

01

都說“外孫是狗,吃完就走”,但是我對這句話表示非常的不認可,我感覺不管孫子,外孫,都是自己家的人,何必分的那麼清楚。

但是外孫在我七十大壽上的一番操作,狠狠地澆了我一盆涼水,讓我清楚的明白,老一輩不會無緣無故當的說出來那樣的話。

我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被嬌生慣養,在父母的精心培養下進入了重點大學讀書,就是在這裡,我遇到了現在的老伴。

我和老伴是同僚介紹認識的,那時候我的年齡已經不小了,在當時那個年代已經算得上是大齡女青年了。

老伴也是因為忙于學業和工作一直沒有結婚,我倆剛見完第一面的時候,我并沒有相中老伴,因為他是農村出身。

老伴是他們村子裡唯一的一位大學生,可以說承擔着整個村子裡的希望,我們那時候最怕的就是這樣寒門學子出身的人。

因為背負的太多,到後面麻煩不斷,如果嫁給這樣的人,身為他的妻子也要一同承擔,而我自小沒有吃過太多苦,是以不想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

我回家将自己的想法給同僚說後,同僚就說我傻,“這樣的人多老實啊,再加上你的家庭條件比他好,以後他就會覺得自己虧欠你,會對你加倍的好!”

同僚的勸導,再加上老伴不懈努力的追求,我們倆順理成章的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結婚後我對老伴的感情并沒有那麼深,隻是覺得兩人相處下來挺舒服的,但是就在這日漸相處中,我也愛上了老伴。

我對孫子與外孫一視同仁,直到70大壽時我才明白,兩者終有差别

同僚有一句話說的特别對,結婚後老伴覺得自己沒有給我一個好的生活條件,就想彌補我,對我特别寵愛。

當婆婆催着我生孩子的時候,根本無需我發言,老伴第一時間擋在我前面,“我們想什麼時候生,就什麼時候生,是我們兩個人的事情,媽你就别操心了。”

我能看的出來老伴對我的維護和好,我也不想讓他兩頭受為難,是以就答應了婆婆盡快生孩子。

不管做什麼老伴都不要我擔心,他老家的事情他會自己解決的很好,我想幫忙,他會說不想讓我受累,我隻需要每天安安生生的上好自己的班就行。

就這樣在老伴的維護下,我為他生了一兒一女,湊了一個“好”字,婆婆别提多高興了,為此還專門在村子裡大辦了一下。

兒子跟女兒相差了兩歲,婆婆幫我帶到他們上國小後,因為身體不好不幸走了,為了照顧兩個孩子,我隻能在家當全職太太,對此老公也沒有任何異議,反而相當支援。

随着時間流逝,兒子和女兒紛紛考入了重點大學,畢業後更是在各個城市安居落業,老家獨留我和老伴兩個人。

家裡突然就冷清了下來,一開始我不适應,天天的給兒子或者女兒打電話,想要見見他們,可是他們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忙,幾乎很少接我的電話。

我還是以傷感了很長時間,感覺真的是兒大不由娘,一個個都長大了,就不想回這個家,連家裡的父母都不想要了。

好在我身邊還有老伴的開導,慢慢的我也就适應了這樣的生活,早上老伴去上班後,我就在家收拾家務。

等老伴晚上下班了,我們就吃吃飯然後去公園或者超市溜達一圈,日子雖然平靜,但是很幸福。

然而我和老伴這樣的平靜時光,并沒有過多長時間就随着兩個人的到來而結束。

我對孫子與外孫一視同仁,直到70大壽時我才明白,兩者終有差别

02

那天我接到了兒子的電話,當時我還覺得新奇,這個大忙人怎麼有時間給我這個老年人聯系了,肯定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果然黃鼠狼給雞拜年,兒子是想讓我幫忙照顧小孫子,他說他跟兒媳婦都需要去外面出差,兒子沒有人照顧,請保姆他們又不放心,是以想送到我這。

我心裡不舒服,感覺兒子用到人在前,用不到人在後,但是自己的孫子還是要管的,就這樣孫子開始在我這住。

孫子這邊剛住下沒多久,女兒那邊也出問題了,然後聽說孫子在我這,就想着把外孫也送過來,想的是兩個小孩一塊的話也有個伴,對此我跟老伴沒有任何異議。

原本冷清的家裡重新熱鬧了起來,兩個都是屁大點的孩子,我又找到了以前帶孩子的樂趣,每天雖然累,但也快樂。

在我的照料下,兩個孩子漸漸長大,在這個期間兒子和女兒時不時的會過來看兩眼,不過因為路程原因,他們在這待的時間也不長。

我領着兩個孩子出來的時候,鄰居就會問我,起初我還會說一個是孫子,一個是外孫,但是後來有人再問的時候,我就會說都是孫子。

因為有些人說的話,我着實聽不下去,雖然知道他們是好心,可我不這樣認為,殊不知後面我被現實啪啪打臉。

鄰居們看我對孫子和外孫一個樣,就給我說“大姐啊你可留點心吧,這外孫多多少少還是帶個外字了,你對人家再好,也白搭,到頭來人家還是跟那邊親,你到頭來人财兩空,千萬别傻!”

我對孫子與外孫一視同仁,直到70大壽時我才明白,兩者終有差别

那時候我特别不愛聽這些話,都是自家的孩子,分那麼清楚幹什麼,再說即便外孫跟别人姓,他身上也留着我們家的血,有啥不一樣的,然而現實是真的不一樣。

兩個孩子眼看越來越大,要上國中的時候,兒子女兒都不讓兩個孩子在我這上,分别接回去了。

剛接回去沒幾天,兒子就又打電話,讓我過去跟他住一段時間,說他和兒媳婦經常出差,孫子在家沒有人照顧。

聽到這我想去,但是我又舍不得老伴,最後兒子将我們老倆都接了過去,就這樣我們開始在兒子家住下。

但也是從這開始,外孫跟我們的聯系變少了,随着兩個孩子上高中,兩人的成績也出現了明顯的差距。

最後孫子考上了重點大學,而外孫靠着我的疏通上了一個不錯的大專,就這外孫依然覺得我多管閑事。

自從高中之後,我發現外孫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不好,我就時常打電話說他,不知道是不是說多的緣故,外孫子開始不接我的電話,平時還會來看我,也漸漸不來了。

也是這個時候我開始發現,當初周邊鄰居勸告我的會不會是對的,直到我七十大壽那次,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孫子和外孫的差別。

我對孫子與外孫一視同仁,直到70大壽時我才明白,兩者終有差别

03

這麼多年外孫幾乎不跟我們聯系,孫子是每逢放假就會來家裡住幾天,我七十大壽的時候,家裡人就說好長時間沒有聚了,大家一起去聚聚。

那天孫子早早就到了,我到了之後更是趕快過來攙扶,問我坐車累不累啥的,我剛到沒多久,女兒和女婿也到了。

往後看去始終不見外孫子的身影,女兒說外孫昨天晚上玩得太晚了,還沒醒,等醒了自己就過來,我們不用等他。

但是話是這麼說,我一直在等菜上完,都沒有動筷子,就想看看外孫啥時候來,整十二點的時候,外孫來了。

進屋一句話不說,坐到桌子前就開始吃,對我連句祝福都沒有,我心裡其實特别生氣,同樣是我帶到的孩子,你說我厚此薄彼你這樣對我,我無話可說。

從小我對他倆都是一視同仁,我也想不通為何外孫子會對我這樣,難道真的是血緣遠的關系?

我對孫子與外孫一視同仁,直到70大壽時我才明白,兩者終有差别

一頓飯下來,孫子給我夾菜,給我送禮物,外孫子一句話沒說,吃飽後直接走了,我和老伴對視一眼,心裡五味雜陳。

血脈是無法割舍的,不管是嫁出去的姑娘,還是娶了媳婦的兒子,身上始終流的是一樣的血脈,說到底都是一家人。

我們不用分的那麼清,家是一個講情的地方,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一個人對于親情的了解,不是血脈或者基因導緻的,而是受到教育導緻的。

血脈至親這個詞不是空穴來風,有些人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嫁出去就是被人家的人了,就不應該再管。

可女兒也是自己含辛茹苦養了二十多年的孩子,怎麼可能說割舍就割舍,尤其是現代社會,對于男孩女孩繼承問題方面也沒有那麼多講究了,甚至有時候連姓氏都是商量着來。

是以親情永遠是親情,即便外孫再不懂事,他也是我的外孫,也是我們家的孩子!

我對孫子與外孫一視同仁,直到70大壽時我才明白,兩者終有差别
本文聲明:本文為短篇小說,内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圖檔選自網絡,侵權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