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07年44歲肺癌晚期靠,靠自己達到治愈,淩志軍的抗癌經曆,不妨看看

作者:唐醫生趣談

内容資料來源:

[1]武曉旭,張俊萍.肺腺癌腦轉移的診療進展[J].河北醫藥,2024,46(05):759-763.

[2]闫雙銀,董華承,張冬梅.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中的進展[J].天津藥學,2024,36(01):59-66.

[3]阙述浩,封巍,徐裕金.免疫治療聯合化療、放療及靶向藥物治療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研究進展[J].惡性良性腫瘤學雜志,2024,30(03):177-185.

淩志軍是人名日報社的一名進階編輯,1998年和同僚合著的《交鋒》成為中國當年的第一暢銷書,被評為當代中國記者的标杆。但相比于他的事業,他的抗癌經曆顯得更加波瀾壯闊。

07年44歲肺癌晚期靠,靠自己達到治愈,淩志軍的抗癌經曆,不妨看看

2007年2月12日,淩志軍剛在書桌前完成一本新書的寫作,停筆時窗外已經傳來了鳥鳴聲,他蓋上被子沒一會就昏昏睡去。過了幾個小時,房間外傳來飯香氣,淩志軍緩緩睜開眼,剛一起身,卻覺得腦袋一陣陣的脹痛,直沖他的天靈蓋。房間也在眼前天旋地轉起來,轉得他抑制不住地想嘔吐。

淩志軍意識到不對勁,可呼救的聲音哽在喉頭發不出,幸好此時淩志軍的妻子趙曉東推門進來,看見淩志軍的表情痛苦,連忙将他送去了醫院。神經外科的醫生給淩志軍做了頭顱CT和MR。

結束後夫妻倆坐在辦公室裡,隻見醫生表情嚴肅地觀察着燈箱上的膠片,開口道:“這裡有一個,這裡也有一個......已經不能手術了......”突然間醫生像是察覺到了什麼,将淩志軍請出了辦公室。

07年44歲肺癌晚期靠,靠自己達到治愈,淩志軍的抗癌經曆,不妨看看

淩志軍站在辦公室門外,一直等到醫生的嘴唇不再翻動,趙曉東還是身體僵直地坐着。淩志軍的父親在1985年因為肝癌去世,那時他就與妻子說定,無論誰得了不治之症,都不該彼此隐瞞。

淩志軍推門進去,夫妻倆四目相對,都看明白了彼此眼中的千言萬語。趙曉東直截了當地告訴淩志軍,他的顱内有兩處病竈,懷疑是腦瘤。這晴天霹靂一般的消息還是打得淩志軍措手不及,他對自己的身體一向自信,既沒有什麼不良嗜好還經常運動,每年的體檢名額也都正常。

雪上加霜的是,在經過更全面的檢查後,醫生在他的左肺、肝都發現了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将淩志軍診斷為“肺癌晚期 腦轉移 肝轉移”。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約有50%的可能會出現腦轉移。肺癌腦轉移瘤最常表現為頭痛、嘔吐和視乳頭水腫,嚴重時還會出現昏迷、呼吸和心跳停止等生命危險。

07年44歲肺癌晚期靠,靠自己達到治愈,淩志軍的抗癌經曆,不妨看看

淩志軍以為這輩子隻會經曆一次面對癌症的絕望,可這種事卻再次發生,甚至還是自己親身經曆。在不控制原發性癌症的情況下,轉移性腦瘤的治療是徒勞的。醫生為淩志軍進行了肺癌切除術,可腦袋裡的兩個惡性良性腫瘤卻不能進行手術切除,隻能依靠化療拖時間。

淩志軍來回輾轉于北京、上海尋求各種名醫的幫助,有次專門挂了一位專家的特需号,等了三個小時卻隻見到他幾分鐘。無一例外,這些名醫們給出的意見都是淩志軍的壽命肯定不超過三個月。

面對各種求醫無門,淩志軍曾經一度絕望得想放棄。可他認識的一些美國朋友告訴他,在美國,大家都把癌症當作一種慢性病來看待。淩志軍聽後将信将疑,查閱了大量資料進行考證,發現美國近10年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已經被遏制,出現了下降趨勢,治愈率也提高到了81%。淩志軍重拾了信心,他拒絕用藥物圍剿自己體内殘存的癌細胞,拒絕了化療和放療,選擇了純自然的方式抗癌。

07年44歲肺癌晚期靠,靠自己達到治愈,淩志軍的抗癌經曆,不妨看看

2012年3月15日,淩志軍回到醫院進行新一輪的複查,令所有人意外的是,他顱内的病竈幾乎完全消失了,癌胚抗原回歸正常,肺部和腹部也沒有複發,甚至手術切除後的那片肺葉也在逐漸回來。

趙曉東拿着檢查報告的手不住顫抖,口中不斷重複着“這是五年來第一次!”聲音逐漸高昂,整個診室裡都回響着她喜悅的聲音。為淩志軍複查的醫生在2009年見到他時已經很震驚,震驚他能夠挺過三個月,如今眼看着淩志軍一步步從癌症中康複過來,更是不住地感歎:“奇迹啊,簡直是奇迹.....”

回想過去的五年,淩志軍走過了千千萬萬個中國癌症病人走過的血路,體會到了抗擊癌症的艱辛。淩志軍将人生比作長跑,而癌症就是那顆絆腳石。在患癌之前,看見在長跑中摔倒的人,淩志軍也許會随着大流繼續向前。可在經曆過與死神的對話之後,淩志軍決定停下腳步,回頭拉他們一把,他将自己這五年來的抗癌經曆寫成了手記,手記裡面寫道:

“抗癌靠的不是腰包而是腦子,隻有做一個聰明的患者才會提高抗癌的成功率。我之是以能成功抗癌,就是堅持做了這3件小事......”

一、開放的心态

07年44歲肺癌晚期靠,靠自己達到治愈,淩志軍的抗癌經曆,不妨看看

淩志軍認為,癌症患者中很多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高度恐懼和錯誤的治療。世衛組織曾公開表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根治,三分之一經過治療可以長期生存。

疾病的發生、發展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患者應當提高心理預期希望水準,在面對不熟悉的症狀、檢查結果、疾病轉歸的時候,盡量避免出現太大的情緒波動。要主動去學習和了解癌症,恐懼很多時候都是由于無知産生的,要拒絕談癌色變。

二、甄别資訊

當被确診癌症的時候,很多患者都會向上求醫。有條件或者走投無路的患者都會尋求行業内最頂尖的權威醫院和醫生的幫助。一般情況下,醫生都會給患者能力範圍内最好的診療方案,但醫生也會犯錯誤,當選擇和建議多了,患者自身也要分析利弊,不能盲從,特别是對于一些資質不夠的醫院和醫生來說。盲從這種醫生的建議,反而會拖延治療時間,放任疾病進展,導緻無法挽回的後果。

三、做好五件事:吃喝拉撒睡

07年44歲肺癌晚期靠,靠自己達到治愈,淩志軍的抗癌經曆,不妨看看

淩志軍在手術後最重視的就是吃喝拉撒睡。在飲食上,他盡量吃得雜、粗、素。他閱讀了很多中醫養生類的書,作為一個作家,在他看來,那些書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會把一個東西推向極端,好像可以取代一切、包治百病。但在日常飲食中,需要做到營養均衡,什麼都吃,但是都不多吃。

淩志軍每天還要保證2400ml的飲水量和8小時以上的睡眠,除此之外,他還堅持每天徒步5公裡,假期時會四處旅遊欣賞自然風光。健康的生活習慣會使人體的免疫力提高,增強抵禦外界病毒入侵的能力。

(注:《07年44歲肺癌晚期靠,靠自己達到治愈,淩志軍的抗癌經曆,不妨看看》人名均為化名,部分圖檔為網圖;文章禁止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