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作者:中國旅遊地圖

#聚光創作大賽#

2024

剛剛過去的中國春運

從北境冰雪到南國豔陽

從西部邊疆到東海之濱

公路、鐵路、航空、水運

90億人次的流動

造就了這場

世界規模最大的人口遷徙

這其中

535萬公裡的道路

3.36億輛汽車

龐大的公路系統和驚人的汽車保有量

支撐了今年春節72億人次的自駕出行

占據整個春運流量的八成

便捷、自由、私密

長途自駕

已成為國人出行的首選

然而

一台車

一次旅程

我們會面對什麼

又會看見怎樣的風景

我們還需要了解哪些

地理邏輯

才能做到長途自駕的知行合一

壹 凍雨,與春節不期而遇

春節前發生在湖北的凍雨,至今,仍讓人心有餘悸。

1月31日,正值春運初期,大陸中東部地區卻遭遇了2009年以來最強的一次雨雪。

滴水成冰,瞬間“封印”了歸家的通途。

凍雨強大的威力,甚至讓融雪劑、鏟雪車都無能為力。2月4日,湖北、湖南等地,多趟高鐵停運或晚點,全國超1000個高速收費站關閉。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春運遭遇災害天氣,高速通行受阻,汽車排成長龍,有的車輛被堵時間甚至超過50小時。

凍雨,這個一直以來較為陌生的氣象詞彙,成為了萬衆關注的熱點。

那麼,在各種極端天氣頻繁發生的當下,對于人們的長途自駕來說,凍雨的發生是否有其規律?又該如何規避?

首先是時間規律。凍雨常出現在冬春季,尤其每年的1月至2月,是凍雨最為活躍的時期,而糟糕的是,這個時間恰好與春運高度重合。

其次是地點規律。凍雨在貴州及湖南、江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常發,山東、河北、陝西、甘肅、東三省也時有發生,其中尤以貴州高發。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制圖丨地理公社丨杜卓異

在大家通常的認知中,冰雪應該是北方的特産,但由于“上下冷、中間暖”的特殊夾心餅幹結構是凍雨形成的前提,最易發生凍雨災害的區域,反以南方居多。

從此次凍雨的發生來看,湖北正好處在京港澳高速和滬蓉高速的交彙點上,這兩條幹線正是東西流動和南來北往的大動脈,春運期間流量很高,一旦遭遇凍雨,發生擁堵的機率極高。

據統計,江淮流域的凍雨天氣,淮河以北2-3年一遇,淮河以南7-8年一遇。是以,每年春節期間,途經這些地區的自駕者,應當密切關注天氣預報。

如遇凍雨天氣預警,可調整自駕路線;如果已進入凍雨影響區域,無法繞道,則應盡快下高速進入國道行駛,避免出現堵在高速封閉路段,進退失據。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制圖丨地理公社丨杜卓異

2024年2月3日華中地區雷達組合發射率與部分高速公路幹線關系圖。顔色越偏暖偏深的地區降雪越劇烈。

貳 由北向南,當緯度決定溫度

無論前一個冬季有多少惱人的新聞,每年春節前後,海南必定人潮洶湧。除了蔚藍大海和清新空氣,最重要的,當然是冬季最稀缺的資源:溫度。

海南島四季如春,人盡皆知,當北國飄起皚皚白雪,身處北緯18度的海南依然鳥語花香。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三亞蜈支洲島,春節仍能下海遊泳。攝影丨小黑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緯度相差約50°,冬季接受的太陽輻射差别顯著,再加上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寒冷冬季風影響,北方地區首當其沖,南北氣溫的差别進一步增大。

南方北方,絕不是抽象的概念。從地理上說,秦嶺-淮河一線就是一條顯著的等溫線,它不僅代表了南方與北方地區的分界,在1月,這條等溫線更大緻将0°C線沿中部地區延伸。

秦嶺-淮河線以北的平均氣溫在0℃以下,其中黑龍江漠河的氣溫在-30℃以下;以南的平均氣溫則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亞的氣溫為20℃以上。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制圖丨地理公社丨杜卓異

中國一月等溫線的分布特征主要展現在南北氣溫的顯著差異:南方溫暖,北方寒冷。

反差創造奇迹。

身處漫長冬季的北方人十分喜歡海南,據說,每年有數十萬東北人在三亞度過春節,海南是以又被人們稱為“東北第四省”。

其實,在冬季,來一場南北向的自駕之旅,将是一條不可多得的體驗“地理中國”之路。

當我們從東北的哈爾濱一路向南,每跨越一條等溫線,氣溫就大約上升8℃。哈爾濱到三亞約4000公裡,如自駕5天,差不多每天即可跨越一條等溫線,溫度上升總幅度可超過40℃。一次旅行,就能體驗雪國大地的極寒和南國沙灘的熾熱,這是隻屬于冬季的浪漫。

那麼,當我們在冬季自駕出行,如何研判沿途氣溫走向呢?一組中國核心高速路網與一月平均氣溫圖關系示意圖,可以幫助大家合理規劃旅程,甚至可以在冬季邂逅四季。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制圖丨地理公社丨杜卓異

7條首都放射線,從G1到G5均穿越2條以上等溫線,溫度變化顯著;G6穿越3條,溫度變化更大,但出現了對稱變化;G7雖長,但溫度變化不大。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制圖丨地理公社丨杜卓異

11條北南縱線分别穿越了2到5條等溫線,溫度變化顯著。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制圖丨地理公社丨杜卓異

18條東西橫線,除了G30連霍高速穿越了2條等溫線之外,其他線路大多沒有穿越等溫線,溫度變化很小。

叁 從版納,講講長途自駕的氣候邏輯

在最冷的季節裡,如果我們不去三亞,那麼西雙版納就是過冬最好的伊甸園。

我們會發現,同樣是溫暖,版納與海南卻十分不同。

在滇南這片兩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長滿了5000多種熱帶植物。獨木成林、空中花園、滴水葉尖,神奇的雨林景觀令人目不暇接,如同走進“侏羅紀公園”。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西雙版納植物園,各種奇花異卉将這裡裝飾得如夢似幻,仿佛誤入了“愛麗絲仙境”。攝影丨阿伊

西雙版納的南面和東西兩側,靠近印度洋和孟加拉灣,夏季深受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暖濕氣流的影響,因而終年溫暖濕潤,森林覆寫率高達81.34%,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熱帶雨林分布區,也是全球12個最熱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它的特殊,使得它成為比麗江大理火得更早的旅行天堂。

(橫屏觀看)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勐泐王宮的大佛遠眺前方,護佑着這片土地。攝影丨zuj

整個中國的東半部,屬于大範圍的季風氣候,冬季盛行大陸季風,寒冷幹燥。

西雙版納是個例外。

在氣候類型上,它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具有相同氣候的地區包括台灣省南部、雷州半島和海南島。而西雙版納又地處熱帶北部邊緣,北有哀牢山、無量山作為屏障,阻擋南下的寒流,截留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讓這裡成為中國内陸幾乎唯一不受寒潮侵襲的洞天福地。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制圖丨地理公社丨杜卓異

除了這5大氣候類型,中國南沙群島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是以,溫度雖是底層邏輯,但由于衆多地理因素的互相作用,展現在氣候上,就會産生更為豐富的次元和變化。

對于我們的長途自駕來說,最直覺的,莫過于觀察植被的變化。

從北至南,從東北的寒溫帶針葉林,過渡到華北的溫帶落葉闊葉林,穿越秦嶺淮河之後,就能看到大片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再往南到西雙版納,就是熱帶季雨林的世界了。

從東向西,從沿海向内陸,來自海洋的水汽越來越少,植被的變化從森林過渡到草原,進入西北内陸區,則呈現大片的荒漠。

那麼,當我們自駕出行,如何了解沿途氣候帶呢?一組中國核心高速路網與中國氣候關系示意圖,幫助大家了解你似乎熟悉又并不太了解的身邊風景。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制圖丨地理公社丨杜卓異

7條首都放射線,除了G1和G7,其他5條均穿越2個氣候帶,景觀變化較為顯著。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制圖丨地理公社丨杜卓異

11條北南縱線大部分穿越了2到4個氣候帶,景觀變化顯著。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制圖丨地理公社丨杜卓異

18條東西橫線,秦嶺淮河以北大部分都跨越了2個氣候帶,景觀變化較為顯著;以南基本都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帶内,景觀變化很小。

肆 去西部!執念從何而來?

在很多人的心裡,要說自駕的天堂,還是非西部莫屬。

說起西部,腦海中出現的,可能是中國的“景觀大道”國道318,是中國最長的陸路邊境國道219,是315國道的百年孤獨,還可能是331國道的邊境遊牧。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青海茶卡鹽湖天空之鏡。攝影|YX

西部,和深陷的都市叢林太不一樣,它是夢境,它是遠方,它是美不勝收的冰川雪山,是氣勢磅礴的沙漠草原。

西部自駕,一天内可以經曆陰晴雨雪,體驗春夏秋冬,每一種景緻,都承載着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也記錄着悠悠歲月的宏大力量。

那麼,自駕西部的執念,究竟從何而來?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青海大柴旦附近315國道上的U形公路。攝影|楓橋夜泊

熟悉的地方沒風景。旅行的本質,是源于遠方對内心的召喚。凡是遙遠的地方,對我們都是一種誘惑。不是誘惑于美麗,就是誘惑于傳說。

我們向往西部,其實有一個很樸素的地理學原因,那就是,在中國,絕大多數人,生活在東部。

1935年,時任中央大學地理系主任的胡煥庸發表論文《中國人口之分布》,他發現“瑷珲—騰沖線”将中國分為東南和西北兩個地理單元。東南半壁36%的土地供養了全國96%人口,而西北半壁64%的土地僅供養了4%的人口,這就是著名的胡煥庸線。

89年過去了,胡煥庸線以其科學性和穩定性,從未被打破。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制圖丨地理公社丨杜卓異

胡煥庸線被譽為與“秦嶺-淮河線”并列的國家地理分界線。

中國的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呈明顯的階梯狀分布。

大陸的東部,基本位于第三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平原的邊緣鑲嵌着低山和丘陵。

第二階梯的東緣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跨越這些山脈就進入第二階梯,它們由内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跨越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則進入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這是中國地勢的第一階梯,也是世界屋脊。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制圖丨地理公社丨杜卓異

中國這種地勢,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

中國這種特殊的三級階梯,決定了我們從東部自駕前往西部時,不僅面臨海拔升高引起的垂直地帶性變化,更意味着我們從繁華逐漸駛入荒野。

一路向西,随着三級台階的擡升延展,荒野也從碎片化的存在,逐漸煥發出磅礴的氣勢,由它塑造的景觀,也成為大地真正的底色。

時代更疊,人們的審美在變,中國的山嶽文化也在轉變。從前,中國的橫斷山區一直隐于幕後,但随着越來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西部,衆多壯美磅礴的極高山進入人們的視野,如天神臨凡,高海拔的雪山,從籍籍無名,成為萬衆矚目。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橫斷山脈。攝影丨王建軍

去雪山,去高原,去荒野。

在我們生活的藍色星球上,荒野,就是大地母親原本的模樣。遼闊而野性,不僅具有巨大的美學價值,更因為孤獨,而開啟了人類和永恒的對話。

“基建狂魔”加持,高速路網極速延伸,當小衆的318變為人人向往的此生必駕,去西部,已不僅僅是休閑的戶外方式之一,甚至也被許多人視為暫時逃離現實的精神救贖。

一組圖,讓我們看看,我們穿越了哪些階梯上的中國?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制圖丨地理公社丨杜卓異

7條首都放射線,G1到G4,都處于第三級階梯,海拔變化不大,垂直地帶性不明顯;G5和G7,跨越2級階梯,垂直地帶性較為明顯;G6京藏高速則從東部直上青藏高原,海拔變化巨大,垂直地帶性顯著。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制圖丨地理公社丨杜卓異

11條北南縱線以G55二廣高速為界,以東海拔較低且變化不大,垂直地帶性不明顯;以西海拔較高,垂直地帶性明顯。

中國長途自駕的地理邏輯

制圖丨地理公社丨杜卓異

18條東西橫線除少部分高速之外,基本都是跨越了二級台階,海拔變化明顯,垂直地帶性明顯。

如今

中國高速公路

通車總裡程已達到17.73萬公裡

居全球第一

到2035年

除個别展望線外

71118國家高速公路網主線

将全面建成

每天

都有成千上萬的人

開啟着屬于他們的旅程

每一個遠方

都寄托着人們心底的一個期待

中國

有着全世界最全的自然帶

從熱帶雨林到溫帶草原

從東海之濱到帕米爾高原

公路

連接配接起華夏大地的萬千風景

任山高水長

等待着人們去追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