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突破30萬标箱!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運作線已達21條

作者:中研普華研究院

關注頭條号“中研普華研究院”,私信回複“免費報告”,即可擷取一份免費報告,速速來取!

突破30萬标箱!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運作線已達21條

中研網

截至2024年5月12日,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運輸集裝箱貨物已突破30萬标箱,達到30.3萬标箱。這一成績标志着西部陸海新通道在國際物流運輸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的圖定運作線已經達到21條,通達全球121個國家和地區的503個港口。這一廣泛的網絡覆寫使得西部陸海新通道成為了連接配接中國西部地區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

在今年的運輸中,出口貨物主要以汽車配件、機車散件、發電機配件等為主,這些産品都是中國制造的重要代表,也反映了中國在全球制造業中的重要地位。同時,進口貨物則以印尼的起酥油、越南的紙漿等為主,這些貨物的進口也豐富了中國的市場供應,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等地區的貿易往來。

值得一提的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的運輸貨物品類已經達到了1143種,涵蓋了電子産品、整車及零部件、機械、食品等數十個大類的近千種産品。這顯示了西部陸海新通道在物流運輸方面的多樣性和靈活性,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為了提升班列運輸點線能力,廣西沿海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等相關企業采取了多項措施,包括推動欽州、北海、防城港地區三大港口路企合署辦公,實時共享船期、泊位、貨物等資訊,提高裝車效率和精确度。同時,推動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與北部灣港自動化碼頭一體化營運,共同納入海關監管,減少港口接駁,每箱可節省運輸成本100多元。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提高了運輸效率,也降低了物流成本,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援。

總的來說,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在運輸集裝箱貨物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為中國西部地區與全球各地的貿易往來提供了重要支援。未來,随着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相信其在國際物流運輸方面的作用将會更加突出。

西部陸海新通道具有一系列的優勢,同時也存在一些劣勢。

優勢方面:

地理位置獨特:西部陸海新通道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地理位置獨特,為中國西部地區與全球各地的貿易往來提供了重要通道。

物流網絡完善: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圖定運作線已達21條,通達全球121個國家和地區的503個港口,物流網絡完善,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運輸貨物品類豐富: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的貨物品類達1143種,涵蓋了電子産品、整車及零部件、機械、食品等數十個大類的近千種産品,顯示了其多樣性和靈活性。

促進區域協同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和發展,有利于推動中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形成新格局戰略通道。

劣勢方面:

地理條件複雜:西部地區地理條件複雜,地勢崎岖,交通發達程度相對較低,給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建設者需要克服地形陡峭、土壤不穩定等問題,確定道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目前,西部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物流配套設施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現代化的港口、碼頭和貨運設施,嚴重制約了物流運輸的效率和規模。

政策統籌不足:西部陸海新通道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政策統籌不足的問題。例如,目前通道沿線僅有1條線路納入陸路啟運港退稅政策試點,開行班列多、企業需求量大的重慶等沿線城市暫未享受該政策。

樞紐節點能級和作用發揮不足: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綜合貨運樞紐較少,部分站點轉運能力飽和,短駁費用高,渝西樞紐承接能力弱。這些問題都制約了通道的整體效能和作用的發揮。

針對這些劣勢,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加強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和發展。例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硬聯通”,加快推動主通道建設;加強政策統籌和協調,推動沿線城市享受更多政策優惠;加強樞紐節點的建設和管理,提高轉運能力和效率;加強與國際物流企業的合作,推動物流運輸的标準化和國際化等。

據中研産業研究院分析:

目前,中國國際物流網絡不斷延展,既便利了各國同中國的貿易往來,也在完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物流産業發展的同時,助力中國與相關國家實作共赢發展。

根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的統計資料,2022年中歐班列共運作1.6萬列、發送貨物160萬标箱,同比分别增長9%、10%。目前,中歐班列已經聯通中國境内108個城市,通達歐洲25個國家208個城市,累計開行6.5萬列、發送604萬标箱,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貨運線路之一。

随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深入實施,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快推進,國際物流需求大幅增加,西部陸海新通道為商戶們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有了西部陸海新通道,貨輪從文萊的港口出發,經停新加坡到廣西的欽州港,換乘鐵路去往雲南、四川、重慶,十分便利。

國際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随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的加速和跨境電商的興起,國際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中國、美國和德國是全球三大快遞市場龍頭,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佔有率。

跨境電商推動增長:跨境電商憑借線上交易、非接觸式交貨、交易鍊條短等優勢,助力各國消費者、生産者“買全球、賣全球”,已成為全球貿易的一股“新勢力”。這極大地推動了國際物流行業的發展,使得國際快遞業務量持續增長。

物流服務多元化: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推動物流行業提供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從基礎物流服務到綜合物流服務,物流企業需要不斷拓展業務範圍,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例如,提供定制化的倉儲、配送服務,以及一體化的供應鍊解決方案等。

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物流企業通過智能化更新,實作從倉儲、運輸到配送等各個環節的數字化、自動化管理,大幅提高運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時,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綠色物流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物流企業将更加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通過采用清潔能源、減少排放等措施,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政策支援與推動:各國政府紛紛出台政策,支援國際物流行業的發展。例如,推動商貿物流型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優化海外布局,擴大輻射範圍;鞏固提升中歐班列等國際鐵路運輸組織水準,推動跨境公路運輸發展,加快建構高效暢通的多元化國際物流幹線通道等。

總的來說,國際物流行業在市場規模、跨境電商推動、服務多元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以及政策支援等方面都呈現出積極的發展态勢。然而,也面臨着一些挑戰,如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不确定性、物流成本上升、環保壓力加大等。是以,物流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和優化服務,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以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和挑戰。

國際物流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數字化和智能化:随着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國際物流行業将實作更高水準的數字化和智能化。例如,通過大資料分析來預測和優化供應鍊,提高物流效率;利用物聯網技術實作供應鍊全程可視化,提高貨物追蹤的準确性和效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作自動化倉儲、智能配送等,降低人力成本,提高運作效率。

綠色化和環保化:随着全球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綠色物流和環保物流将成為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國際物流企業将更加注重節能減排、低碳環保,采用綠色包裝、綠色運輸等方式,降低物流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同時,企業也将關注碳排放、能源消耗等環保名額,積極參與碳交易等環保活動。

跨境電商物流的快速發展:跨境電商的興起推動了國際物流行業的發展,未來跨境電商物流将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為了滿足跨境電商的物流需求,國際物流企業将不斷優化物流網絡、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為跨境電商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物流服務。

多式聯運的發展:多式聯運是指通過不同的運輸方式(如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組合運輸貨物,實作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務。未來,多式聯運将成為國際物流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物流企業将積極推動多式聯運的發展,優化運輸組織和整合資源,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物流服務。

供應鍊協同和整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供應鍊協同和整合成為國際物流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物流企業将積極與供應鍊上下遊企業合作,實作資訊共享、資源共享、風險共擔,提高整個供應鍊的運作效率和競争力。

定制化服務:随着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定制化服務将成為國際物流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物流企業将更加注重客戶需求的個性化、差異化,提供定制化的倉儲、配送、包裝等物流服務,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

總之,國際物流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将更加注重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跨境電商物流、多式聯運、供應鍊協同和整合以及定制化服務等方面的發展。這些趨勢将推動國際物流行業向更高效、便捷、環保、智能的方向發展。

想要了解更多國際物流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選檢視中研普華研究報告

關注頭條号“中研普華研究院”,私信回複“免費報告”,即可擷取一份免費報告,速速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