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突破30万标箱!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行线已达21条

作者:中研普华研究院

关注头条号“中研普华研究院”,私信回复“免费报告”,即可获取一份免费报告,速速来取!

突破30万标箱!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行线已达21条

中研网

截至2024年5月12日,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输集装箱货物已突破30万标箱,达到30.3万标箱。这一成绩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国际物流运输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图定运行线已经达到21条,通达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的503个港口。这一广泛的网络覆盖使得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了连接中国西部地区与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

在今年的运输中,出口货物主要以汽车配件、摩托车散件、发电机配件等为主,这些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的重要代表,也反映了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进口货物则以印尼的起酥油、越南的纸浆等为主,这些货物的进口也丰富了中国的市场供应,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等地区的贸易往来。

值得一提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运输货物品类已经达到了1143种,涵盖了电子产品、整车及零部件、机械、食品等数十个大类的近千种产品。这显示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在物流运输方面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为了提升班列运输点线能力,广西沿海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推动钦州、北海、防城港地区三大港口路企合署办公,实时共享船期、泊位、货物等信息,提高装车效率和精确度。同时,推动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北部湾港自动化码头一体化运营,共同纳入海关监管,减少港口接驳,每箱可节省运输成本100多元。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也降低了物流成本,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在运输集装箱货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中国西部地区与全球各地的贸易往来提供了重要支持。未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相信其在国际物流运输方面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西部陆海新通道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劣势。

优势方面:

地理位置独特: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独特,为中国西部地区与全球各地的贸易往来提供了重要通道。

物流网络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图定运行线已达21条,通达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的503个港口,物流网络完善,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运输货物品类丰富: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的货物品类达1143种,涵盖了电子产品、整车及零部件、机械、食品等数十个大类的近千种产品,显示了其多样性和灵活性。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形成新格局战略通道。

劣势方面:

地理条件复杂:西部地区地理条件复杂,地势崎岖,交通发达程度相对较低,给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建设者需要克服地形陡峭、土壤不稳定等问题,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物流配套设施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现代化的港口、码头和货运设施,严重制约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和规模。

政策统筹不足: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政策统筹不足的问题。例如,目前通道沿线仅有1条线路纳入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开行班列多、企业需求量大的重庆等沿线城市暂未享受该政策。

枢纽节点能级和作用发挥不足: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综合货运枢纽较少,部分站点转运能力饱和,短驳费用高,渝西枢纽承接能力弱。这些问题都制约了通道的整体效能和作用的发挥。

针对这些劣势,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和发展。例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硬联通”,加快推动主通道建设;加强政策统筹和协调,推动沿线城市享受更多政策优惠;加强枢纽节点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转运能力和效率;加强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推动物流运输的标准化和国际化等。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当前,中国国际物流网络不断延展,既便利了各国同中国的贸易往来,也在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物流产业发展的同时,助力中国与相关国家实现共赢发展。

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统计数据,2022年中欧班列共运行1.6万列、发送货物16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10%。目前,中欧班列已经联通中国境内108个城市,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8个城市,累计开行6.5万列、发送604万标箱,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货运线路之一。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入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国际物流需求大幅增加,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商户们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有了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轮从文莱的港口出发,经停新加坡到广西的钦州港,换乘铁路去往云南、四川、重庆,十分便利。

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跨境电商的兴起,国际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美国和德国是全球三大快递市场龙头,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跨境电商推动增长:跨境电商凭借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交易链条短等优势,助力各国消费者、生产者“买全球、卖全球”,已成为全球贸易的一股“新势力”。这极大地推动了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使得国际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

物流服务多元化: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推动物流行业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从基础物流服务到综合物流服务,物流企业需要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提供定制化的仓储、配送服务,以及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等。

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物流企业通过智能化升级,实现从仓储、运输到配送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自动化管理,大幅提高运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绿色物流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物流企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清洁能源、减少排放等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政策支持与推动: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例如,推动商贸物流型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优化海外布局,扩大辐射范围;巩固提升中欧班列等国际铁路运输组织水平,推动跨境公路运输发展,加快构建高效畅通的多元化国际物流干线通道等。

总的来说,国际物流行业在市场规模、跨境电商推动、服务多元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都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物流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加大等。因此,物流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挑战。

国际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化和智能化: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物流行业将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来预测和优化供应链,提高物流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程可视化,提高货物追踪的准确性和效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仓储、智能配送等,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绿色化和环保化: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物流和环保物流将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国际物流企业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低碳环保,采用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等方式,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企业也将关注碳排放、能源消耗等环保指标,积极参与碳交易等环保活动。

跨境电商物流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的兴起推动了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未来跨境电商物流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为了满足跨境电商的物流需求,国际物流企业将不断优化物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跨境电商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物流服务。

多式联运的发展:多式联运是指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组合运输货物,实现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未来,多式联运将成为国际物流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物流企业将积极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优化运输组织和整合资源,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物流服务。

供应链协同和整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供应链协同和整合成为国际物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物流企业将积极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

定制化服务: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定制化服务将成为国际物流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物流企业将更加注重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提供定制化的仓储、配送、包装等物流服务,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总之,国际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跨境电商物流、多式联运、供应链协同和整合以及定制化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这些趋势将推动国际物流行业向更高效、便捷、环保、智能的方向发展。

想要了解更多国际物流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

关注头条号“中研普华研究院”,私信回复“免费报告”,即可获取一份免费报告,速速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