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奉勸兄弟姐妹多的中年朋友,即使你條件再好,也不要獨自贍養父母

作者:靜楓聽史

文|

編輯|

(注:本文純屬虛構,如有類似經曆,純屬巧合,請理智閱讀)

自古以來,贍養父母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作為子女的我們,在長大後,有義務也有責任贍養父母。

但作為過來人,我要奉勸各位中年人一句,如果你有很多兄弟姐妹的話,即使你生活條件再好,也不要獨自贍養父母。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老伴一共兄弟五個,他排行老三,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還有兩個弟弟。

在老伴五兄弟中,他是最有出息的一個,是這幾個兄弟姊妹當中唯一一個,考上大學并在鎮上紮根的人。

因為他是家裡最有出息,也是最掙錢的一個,是以家裡一些大的開銷,基本上就都由老伴包攬了。

剛工作那兩年,老伴幾乎就沒存下什麼錢,先是幫大哥蓋了新房娶了媳婦,然後就又是張羅着給四弟和五弟蓋結婚用的房子。

是以我倆結婚的時候,除了他機關上分的那幾十平米的小房之外,啥都沒有,彩禮沒有,就連一個像樣的婚禮都沒有。

拍結婚照的那一天的西服,都是他管他們機關上的同僚借的,可即便如此,我也心甘情願地跟了他。

結婚之前,公公婆婆就沒管過我和老伴,結婚後,就更别說了,除了每個月來找我們要生活費之外,就沒再踏進過我家的大門了。

不過,我也樂得清閑,省的有婆媳沖突了,結婚的第二年我生下了女兒,當時為了不耽誤工作,我想叫婆婆過來幫我照顧女兒一段時間。

奉勸兄弟姐妹多的中年朋友,即使你條件再好,也不要獨自贍養父母

婆婆卻跟我說,她還要幫着大哥照顧孫子呢,沒空來幫我,可當時大哥家的孩子都五歲多了,根本不需要時時刻刻在身邊看着,再說了,大嫂沒有工作,看個孩子完全可以。

我也沒跟婆婆計較,便把我媽叫了過來幫我看孩子,順便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

那時我媽還是工廠裡的勞工,為了幫我看孩子才不得已辭掉工作的,為了補償她,我和老公決定每月給母親一些錢,算是我倆對她的補償。

不知道婆婆從哪裡聽說了這件事情,和我們大鬧了一頓,也非得要我們每個月給她錢,老公跟他解釋,我媽是因為幫我們看孩子,照顧我們的起居,才會給錢的。

婆婆聽了不樂意,說那我也去給你們看孩子去,我也給你們做飯洗衣去,你也得給我錢。

我說,家裡已經有我媽了,不需要那麼多人了,而且人太多也住不下。

婆婆白了我一眼說,就知道你和小輝(老伴)不是一條心,掙的錢光想着怎麼往娘家拿了,現在我讓你們給我點,你就推推嚷嚷的,一點不痛快。

婆婆這無理取鬧起來,我倆是真沒轍,隻能叫我母親搬了回去,叫婆婆住了進來。

自從婆婆住進來以後,我家雞飛狗跳的生活就沒有斷過,我和婆婆說了該怎樣照顧孩子,怎樣洗衣服。

婆婆偏偏不聽,說她用自己的土方法養大了五個孩子,不用那麼嬌氣,我讓婆婆把大人和孩子的衣服分開來洗,她也不聽,說那樣浪費水,花的水費多。

不僅如此,婆婆還把菜做的特别鹹,問她的時候,她竟然說是故意的,說這樣菜不容易壞,吃的還慢,最重要的是還能省下一部分的買菜錢。

我和老伴說了婆婆很多次,但她始終還是按照自己的老思想,根本就不聽我們的勸告,最後我倆實在受不了了,找了個借口把婆婆送回了鄉下。

奉勸兄弟姐妹多的中年朋友,即使你條件再好,也不要獨自贍養父母

婆婆走後,我也沒敢把我母親再請回來,生怕婆婆再因為這個事情而和我大吵一架。

那段時間應該是我和老伴最累的一段時間了,白天的時候,我和老公輪流把孩子帶在身邊,晚上回到家後,還得自己做飯洗衣、帶孩子。

好不容易熬過了最苦的那幾年,孩子上學了,我倆能喘口氣,婆婆就又來催生,說家裡沒個男孩不行,叫我倆趕緊趁着年輕再要一個男孩。

我倆沒同意,婆婆就罵我倆,說我倆斷了他家的香火......,我和婆婆說,大哥和四弟五弟家都有男孩,怎麼就叫斷了香火。

婆婆也說不出個是以然來,後來我才聽大嫂說,婆婆是怕我們沒兒子,以後把家産都留給外人。

我和老伴都挺看不慣婆婆的做法的,是以除了迫不得已要回老家的時候,我倆都是能躲就躲,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回去,省的叫自己煩心。

後來,公公去世以後,這種相安無事的氛圍就被打破了,大哥和四弟還有五弟因為婆婆的養老問題打了起來。

他們都想要婆婆手裡的那套老房子的使用權,和名下的幾畝薄地,但卻誰都不想接婆婆過去養老,都互相推辭說自己沒有時間。

到底是自己的親生母親,老伴不忍心看着婆婆被推過來、推過去的,在中間受氣,跟他的幾個兄弟說,我這也快退休了,也有時間,咱媽的養老我就負責了吧。

我家裡就一個女兒,負擔也小,手裡也有終身俸,你們也不用給我錢,就常回來看看咱媽就行,别讓她老人家寒了心。

老伴他們兄弟幾個痛痛快快地就答應了,最後老家的房和地也沒有被一家獨占,而是平均配置設定了一下,當然這其中沒有我老伴任何事情。

奉勸兄弟姐妹多的中年朋友,即使你條件再好,也不要獨自贍養父母

婆婆感到我家的前幾天還算是正常,或許是還沒從幾個兒子推辭養老中緩過來,不敢在我家“造次”。

我看着婆婆這副模樣也是心疼,對她也少了幾分怨氣,都是盡心盡力的伺候她,還帶她再鎮上玩了幾天,放松心情。

大概一個星期之後吧,婆婆的精力恢複了過來,又變成了原來那副咄咄逼人的樣子,對我和老伴指手畫腳的,嫌棄我們照顧得不周到。

我也沒跟她計較,她既然提出了問題,那我就去盡力的改變,隻是沒想到好心沒得到好報。

婆婆看我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就更加猖狂了,整天不是嫌飯菜不合口味,就是屋子沒給她打掃幹淨,要不就是衣服沒給她手洗。

不管自己抱怨,她還把這些事情都告訴了大哥、二姐、還有兩個弟弟,那段時間,我和老伴幾乎天天都能接到他們的問責電話,我和老伴心裡委屈,可也無人訴說,隻能自己默默承受。

前年的時候,婆婆突發腦溢血,雖搶救及時,但也是以癱在了床上,生活不能自理。

出院以後,婆婆的脾氣變得更加暴躁了,老伴給他喂飯,她也不好好吃,有時一個不願意了,就直接把碗摔在地上,末了還得跟人家說,我倆虐待她,不給她飯吃。

因為癱瘓在床,婆婆的吃喝拉撒都得在床上解決,偏偏婆婆還是個倔脾氣,不肯用紙尿褲。

我倆也就由着她去了,隻是苦了我和老伴,一天要給婆婆洗好幾次澡,床單被罩也是一天換好幾次,冬天的時候不容易幹,根本就換不過來。

後來看婆婆總這麼鬧也不是個辦法,我和老伴商量給婆婆買了輛輪椅,平常天氣好的時候,我就推着她出去走走,也看看外邊的風景,省的整天睜眼醒來就是想着怎麼“琢磨”我倆。

奉勸兄弟姐妹多的中年朋友,即使你條件再好,也不要獨自贍養父母

婆婆癱瘓之後,大哥和四弟五弟倒是來過幾次,也帶了些東西,隻是都是些婆婆不能吃的,不是太甜,就是太硬。

可即便如此,婆婆也非常的開心,他們一來就直誇他們孝順,離這麼遠還想着過來看看,然後就是向他們控訴我和老伴。

一開始大哥和四弟五弟也和我倆鬧過,可來了幾次,發現婆婆總是那套話,也就識破了婆婆的小心思,再者,他們沒伺候過婆婆一天,心裡也沒底氣去說我們。

我們之間出現沖突是在去年冬天,那會兒我被婆婆吵的整夜裡睡不好,白天想補會兒覺,婆婆還一個勁的叫我,身體根本就受不了。

那次和老伴給婆婆洗澡的時候,我就毫無預兆的暈了過去,後來老伴叫來了女兒和鄰居,合力把我送去了醫院。

老伴沒能陪我多長時間,因為婆婆還需要照顧,便讓女兒請了個假,在醫院裡陪了我兩天。

後來女兒的公司有事實在走不開,老伴就給大哥、二姐還有四弟五弟打去了電話,說讓他們來城裡照顧婆婆幾天,等我出院以後,他們再回去。

誰想到,他們一個個的都找借口說自己有事,大哥說自己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不能熬夜,照顧不了婆婆。

二姐說還要給侄子看孫子,走不開,四弟五弟說自己确實年輕,但家裡還有兩個兒子沒結婚呢,得去掙錢,來不了。

老伴也是真的生了氣,跟他們說,要不你們就來照顧咱媽,要不就出錢請保姆來照顧咱媽,反正我是得去醫院照顧老伴,我不管了。

一說出錢,一個個都沒了聲,末了還是大哥說話,說我和老伴都有終身俸,女兒也結婚了,家裡沒負擔,就别平分了,又不是沒那個能力承擔。

奉勸兄弟姐妹多的中年朋友,即使你條件再好,也不要獨自贍養父母

老伴氣的不行,跟大哥說,我們是比你們條件好一點,可娘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娘,你們剛結婚的那會兒,娘四處幫你們,可沒幫過我啊,我做到這份上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

你們要是實在不想出力,我就把咱媽送到養老院,費用平分,也别總想着我一個人承擔所有。

他們兄弟姐妹幾個,看在老公這說不通,也就同意了把婆婆送去養老院,費用五個人平均分。

後來我出院以後,去過養老院看過幾次婆婆,婆婆每次都央求我把她帶回去,說她在這裡待的不習慣,她想回家。

婆婆跟我保證,她回去之後一定不鬧了,也不亂發脾氣了,一定聽我和老伴的話。

我有點心軟,想找老公談一談,老公聽都沒聽完就拒絕了我,說他是絕不可能把婆婆再接回來的,他也不相信她能變好。

奉勸兄弟姐妹多的中年朋友,即使你條件再好,也不要獨自贍養父母

隻能說這次大哥他們的做法是真的讓老伴生了氣,我也沒有了辦法,把婆婆送去養=養老院以後,大哥還在村子裡說,是我們虐待婆婆,他們看不過去,才把婆婆送進養老院的。

隻是這番說辭,能信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數都是當個笑話聽聽就過去了,畢竟他們在村子裡的作為是有目共睹的。

在這裡,也奉勸各位中老年朋友們,如果有兄弟姐妹的話,千萬不要覺得自己能力好,就把父母的贍養責任獨自包攬過來。

獨自贍養父母沒有我們想象當中的那麼簡單,如果父母不偏心的話還好,如果父母偏心的話,往往你就是那個出力還不讨好的人,而那些隻是偶爾來看望的子女,卻成了他們眼中的孝子。

贍養父母的确是我們做子女的責任,但也不要為逞一時之強,就把自己和自己的小家搭進去。

有兄弟姐妹的,還是要提前商量好父母的養老問題,避免出現像我這樣的情況,不僅老人不待見,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也搞砸了。

奉勸兄弟姐妹多的中年朋友,即使你條件再好,也不要獨自贍養父母

(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本文通過虛構情節,旨在提醒中老年使用者正确對待養老問題,平安喜樂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