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作者:盛蒼梧
聲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下圖中的師勝傑老師身着一件大褂,眼中閃爍着光芒,嘴角挂着自信的微笑,那是他在舞台上的模樣,那個讓無數觀衆為之傾倒的相聲名家。

而現在,那張曾經充滿活力的面龐,卻隻能在老舊的相框中尋覓。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一、嗜酒有因

師勝傑與宋豔結婚之初,家中酒櫃中的酒精飲品成為了宋豔關注的焦點。

宋豔趁着師勝傑不在家,将家中所有的酒逐一收入進了一個大箱子裡。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師勝傑回家時,看到空蕩蕩的酒櫃和桌上的收據,記錄着酒瓶被送往外地親戚家的細節,沒有多說什麼,隻是輕輕點了點頭,沒有過多的表示。

然而,婚姻生活的真實考驗遠不止于此。師勝傑的事業正處于上升期,每天的社交應酬不可避免。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他開始頻繁地應邀參加各種聚會,而這些場合往往離不開酒。

宋豔每天都會在門口迎接他,幫他脫下外套,盡管沒有言語交流,但兩人的動作中都透露出對方尊重與了解的默契。

這種情形愈發常見。每當師勝傑從外面應酬歸來,宋豔總是默默在門口等候,然後幫他整理衣物,遞上一杯熱茶。

盡管家中不再存放酒精,師勝傑也未曾在家飲酒,但他的社交生活依舊圍繞着酒桌展開。

師勝傑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愛喝酒是有原因的,年輕時下鄉,被分到了酒廠幹活,其中的一項工作就是品酒,品嘗酒有沒有燒好,夠不夠度數。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師勝傑結婚後,事業如同坐上了一架快速上升的火箭,他創作的相聲作品《肝膽相照》和《招聘》在觀衆中産生了廣泛的共鳴,電視和廣播上頻頻傳播他的聲音,他的名字逐漸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标志。

每當新的作品在電視上首播,師勝傑都會靜坐在電視機前,觀察着螢幕上的表演,聆聽觀衆的反響和評論。

名氣不斷攀升,師勝傑接到了越來越多的演出邀請和文藝活動的請求。黑龍江曲藝團的代表也來到師勝傑的家中,正式邀請他擔任團長。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這份工作不僅是對他才能的認可,更是對他藝術生涯的一種肯定。師勝傑接受了這一職務,從此他的日程變得更加緊湊,團隊管理和節目策劃頻繁地占據了他的工作日。

在師勝傑忙碌的事業生涯中,家庭生活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他的女兒出生了,這個小生命的到來給師勝傑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喜悅和活力。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盡管疲憊,他依然會抽出時間給女兒換尿布,哄她入睡,享受着做父親的甜蜜與辛勞。

工作上的責任與家庭的需求在師勝傑的生活中交織在一起。他常常需要在外地演出,每一次出行都要在家多逗留一些時間,與女兒共享一些珍貴的瞬間。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在黑龍江曲藝團團長的崗位上,師勝傑不僅要負責節目的排練和演出,還要處理藝術團的日常事務。

他會親自參與到節目的編排和排練中,與演員們一起讨論如何改進表演。

每當節目成功,師勝傑總是在台後默默地觀察,看到觀衆的反應,他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二、病魔的侵襲與抗争

2017年,師勝傑被醫生告知患有晚期肝癌。那天,他和宋豔一同坐在醫院的白色診室内,醫生遞給他們一份詳細的診斷報告。

盡管空氣調節器的聲音不斷運轉,醫院的診室裡依然彌漫着一種壓抑的氛圍。

師勝傑接過報告,而宋豔則靜靜坐在一旁,手緊緊握着師勝傑的。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随後,他們被引導到了治療咨詢室,醫生詳細解釋了抗癌的方案,包括即将進行的化療和可能的手術。

師勝傑被安排在醫院開始了化療,治療的過程中,他的身體逐漸顯現出化療副作用的嚴重性。他的體重明顯下降,原本健康的面容也日益消瘦。

在化療的間隙,宋豔總是陪伴在師勝傑的身邊,她學會了如何照顧正在接受化療的病人。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每次化療結束後,師勝傑都會感到極度疲憊,宋豔便扶他回到病房,為他擦洗身體,更換舒适的病服。

師勝傑的頭發開始大量脫落,宋豔便為他輕輕地整理頭發,用小剪刀修剪掉那些松散的部分,盡量讓他保持整潔的外觀。

疼痛是化療中不可避免的。師勝傑常常因為劇烈的疼痛而無法入睡,夜裡的醫院格外安靜,病痛帶來的折磨使他不時地咬緊嘴唇,有時甚至咬破皮膚,鮮血滲出。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每當這樣的情況發生,宋豔總是迅速而溫柔地處理傷口,給予必要的護理,同時用溫暖的濕布輕撫他的額頭,試圖緩解他的痛苦。

師勝傑的化療周期需要定期在醫院和家中交替進行。在家中的日子裡,宋豔轉變了家庭的生活模式,以适應師勝傑的健康需求。

家裡的飲食開始傾向于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宋豔會親自下廚,為師勝傑準備各種有益于恢複體力的餐點。盡管師勝傑的食欲不佳,但他總會努力品嘗每一口,以示對宋豔努力的感激。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三、生命的最後時刻

2018年4月,宋豔特意為師勝傑準備了一個簡單而溫馨的生日慶祝。盡管師勝傑的健康狀況已大不如前,他仍然試圖展現出對這份關愛的欣賞。

宋豔從家中帶來了師勝傑喜歡的食物,包括一小盤他過去常吃的紅燒肉,以及一碗清淡的蔬菜湯,確定符合他目前的飲食要求。

為了讓氛圍更加慶祝,宋豔還小心翼翼地放置了一束鮮花和一個小小的生日蛋糕在病房的桌上。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蛋糕是特别定制的,上面用可食用的彩色糖霜寫着“生日快樂”。盡管師勝傑的身體虛弱,他還是盡力吹滅了蛋糕上的蠟燭,宋豔則在旁邊輕輕地為他鼓掌,慶祝這個特别的時刻。

師勝傑的病情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持續惡化。化療的效果逐漸減弱,他的體力日益衰退。

盡管如此,師勝傑和宋豔盡量保持日常生活的正常節奏。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宋豔繼續在病房裡陪伴他,兩人一起聽老歌,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

7月,師勝傑身體突然有所好轉,重返大衆視野,做客央視“向經典緻敬”欄目,與圈中老友及晚輩暢談相聲人生。鏡頭裡的師勝傑精神狀态俱佳,他還對觀衆表示,“我把我的舞台計劃到了80歲”。未料,三個月不到便傳來噩耗。

9月,師勝傑多次因為呼吸困難和極度疼痛被緊急送入重症監護室。

每次危機,宋豔都在門外焦急等待,直到醫生出來報告情況。在師勝傑身體極度虛弱的那幾周裡,宋豔幾乎不曾離開醫院,她在病房裡鋪了一張小床,夜以繼日地守護着他。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9月28日,醫生們宣布師勝傑因器官衰竭離世,享年66歲。

那一刻,醫院的病房外,晨曦透過窗戶灑在靜靜躺着的師勝傑身上,宋豔緊握着他的手,她的眼眶充滿了淚水,但她盡力保持鎮定,維持着在師勝傑面前一貫的堅強。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據其妻子宋豔回憶,此前師勝傑一直堅信自己能“病剛好一點就去喊嗓。”

2018 年10月2日,師勝傑遺體告别儀式于哈爾濱東華苑德政廳舉行,中國曲藝家協會等近百家機關敬獻了花圈,馮鞏、姜昆、劉蘭芳、趙實、唐國強等生前好友敬獻了花圈、挽聯,師勝傑老師的兵團戰友、四野文工團等千人前來吊唁。

近千名群衆,以長達2分鐘的掌聲,向大師告别。姜昆在悼念詩中說,“知道你愛喝酒,那我就滿上三杯酒吧。”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師勝傑逝世後,宋豔的生活進入了一段漫長而沉重的哀悼期。

宋豔每到夜晚總是難以入眠。

漸漸地,宋豔逐漸開始接受師勝傑已經離開的現實。她開始整理師勝傑生前的物品,如他的書籍、衣物和曲藝錄音。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她将這些物品分類,有些捐贈給了曲藝學校,有些則精心儲存,希望未來能在适當的場合展出,讓更多的人記住師勝傑的藝術成就。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在朋友和家人的鼓勵與陪伴下,宋豔開始逐漸從陰霾中走出。

她重新參與社群活動,參加老年人的書畫班,學習繪畫和書法,嘗試通過這些新的技能來表達她的情感和緬懷。

這些活動不僅讓她的生活變得充實,也讓她的心态逐漸變得更加樂觀。

2024年,宋豔仍在社交平台上發文願丈夫師勝傑在天堂裡生日快樂,吉祥安康,令人淚目。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如今相聲文化仍在繼續,2024年5月,光明日報發表了《相聲應“笑而不俗 噱而不厭”》一文進行宣傳,相聲也正在跟随時代而進行創新。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參考資料:

師勝傑肝癌去世,生前酷愛喝酒,這些名人被“酒”害了 人民日報 2018-10-04

師勝傑去世 姜昆:讓我滿上三杯酒 東北網 2018-09-29

師勝傑去世 姜昆悼念詩透露師勝傑罹患癌症 2018-09-29 來源:北京青年報

我省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傑去世|也因肝癌→沒想到9月竟成了告别的季節 黑龍江晨報 2018-09-29

今天師勝傑追悼會,千名群衆鼓掌2分鐘跟相聲大師告别 新晚報 2018-10-02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18年“相聲名家”師勝傑追悼會:抗癌失敗66歲病逝,千人趕來吊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