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河東寶藏 品厚重曆史

作者:九派快訊

【來源:運城晚報】

編者按

每一處古建,每一個文物,無不靜靜地訴說着曆史的更疊與演進。知過往而鑒未來,敬傳統而謀創新。近期,市文旅局發起“運城國寶巡遊打卡活動”,将邀請12位小紅書優質内容部落客,于5月20日至25日,依次前往我市11處旅遊景區,探國寶、賞古建、嘗美食,持續賦能運城文旅高品質發展。而這11個各具特色、内涵豐富的地方,已經恭候大家多時。

廣仁王廟

探河東寶藏 品厚重曆史

大陸儲存完整的4座唐代木結建構築之一,現存建築大殿為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遺構,寺廟位于芮城縣城北4公裡的中龍泉村村北的土垣之上。

廣仁王廟又名“五龍廟”,因古代祈雨用五龍,所祭的龍與五行相配而得名。廟宇坐北朝南,現在還有龍泉池、院門、戲台、龍王殿,以及唐代和清代的碑碣。其中兩塊唐碑尤為珍貴,分别是廣仁王龍泉記碑和龍泉記碑。

永樂宮

探河東寶藏 品厚重曆史

位于芮城縣的永樂宮,原名“大純陽萬壽宮”,為紀念全真教祖師呂洞賓而修建,是大陸現存最完整的元代官式建築群。

永樂宮4座元代官式建築巧奪天工,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依次排布在500米長的中軸線上。4座殿宇内的元代壁畫,是13世紀世界美術史上的鴻篇巨制,尤以三清殿内壁畫《朝元圖》最為精彩。430平方米作品描繪了290個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是中國傳統工筆重彩人物畫集曆代大成的傳世作品。

稷王廟

探河東寶藏 品厚重曆史

稷山縣的稷王廟,是大陸曆史上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儲存最完整的一處專祀農耕始祖後稷的廟宇,其最為引人入勝的是建築裝飾,将木雕、石雕和琉璃3種藝術融為一體,堪稱古建“三絕”。

手持谷穗的稷王、耕耘播種的農夫、默默辛勞的牛馬、揚谷的扇車,活靈活現,便是這引人注目的第一絕——木雕。第二絕是精湛絕美的石雕,它以鬼斧神工之藝術,繪就了一幅幅看得見、摸得着的曆史畫卷。第三絕是絢麗壯美的琉璃彩瓦。一進入稷王廟,擡眼瞭望各個建築之頂,隻見就像流光溢彩的藝術世界一樣,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後土祠

探河東寶藏 品厚重曆史

海内祠廟之冠,北京天壇之源,位于萬榮縣西南40公裡處。從漢至宋,9位皇帝24次親臨祭拜。漢武帝更是6次親臨祭祀并留下千古絕唱《秋風辭》。主要建築秋風樓位于祠的最後,憑河而立,崇峻壯麗,現存建築高32.6米,為清代留存至今的優秀木建構築。秋風樓下方,便是有名的張儀古道,這條官道古時是秦晉要道。

祠内“品”字形戲台名揚海内外,三戲對台,形式奇特,結構巧妙,三層镂空木雕錯落複雜,不僅起到了承重的作用,更把點綴和美觀發揮到了極緻。

飛雲樓

探河東寶藏 品厚重曆史

俗語雲:“萬榮有座飛雲樓,半截插在雲裡頭。”飛雲樓被譽為天下第一木樓,位于萬榮縣的東嶽廟内。飛雲樓整體建築共5層、32個飛檐,屋檐下的椽子粗細不同,越靠近翼角處構件越細。鬥拱則多達345組,每層鬥拱踩數與昂翹形式都不相同,如雲朵相擁、花團錦簇一般,各飛檐翹角給人一種淩空欲飛的感覺。

飛雲樓巍巍壯麗之勢冠于全廟,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技藝的高超水準。

大佛寺

探河東寶藏 品厚重曆史

大佛寺地處稷山縣城東北1公裡處,是一座依崖而建的古寺院,因其寺内供奉一尊依崖而雕塑的彌勒坐像而著名。

這尊大佛由一座自然形成的土崖雕塑而成,高20米、寬6.8米,體态豐滿,比例精确,形象逼真。佛像雕塑曆經880多年風雨侵蝕,屹立不倒。

绛州大堂

探河東寶藏 品厚重曆史

绛州大堂位于新绛縣西部高垣之上。唐代的地基、宋代的磚石、元代的坡道、明清時期的牆體,其院落布局和建築結構一直在擴建和維修,充分說明自唐設立州治衙署以來,曆代都是在原址上沿襲使用。

這裡曾是唐左領軍大将軍張士貴挂帥的地方,故大堂又名“帥正堂”。在大堂内北牆壁上東西各鑲有一塊石碑,這就是著名的文臣七條和武臣七條碑。“文臣七條”從清心、奉公、修德、責實、明察、勸課、革弊7個方面,言簡意赅地對宋代文臣職業操守、為官職責作了明确規定,可以說是古代為官的廉政準則。

龍興寺

探河東寶藏 品厚重曆史

龍興寺位于新绛縣龍興路北端高阜上。該寺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觀。寺裡中軸對稱布局,沿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東西碑廊、108級台階、碧落碑亭、東西配殿、大雄寶殿、龍興寶塔、宋金古墓、歸璞園等。

其中,尤以書法珍品碧落碑、大雄寶殿内的宋金泥彩塑像和難解冒煙之謎的龍興寶塔最為出名,被人們稱為“龍興寺三寶”。龍興寺依地形而建,因其建築布局的獨特性,建築結構的科學性,碑刻、塑像的藝術性等,具有極高的文物保護價值。

解州關帝廟

探河東寶藏 品厚重曆史

建立于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是大陸現存始建最早、規模最大、建制最高、儲存最完整的關帝廟宇,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

整座廟宇分3大部分,南為結義園,中為主廟區,北為關帝禦園。崇甯殿為解州關帝祖廟主殿,殿内供奉關公帝王像。春秋樓是解州關帝祖廟的建築精華之所在,因其二樓暖閣内塑有關公夜讀《春秋》形象而得名,此樓通高23.41米,二樓“懸梁吊柱”結構在建築史上已有近千年曆史,各個柱頭朝下像是吊挂垂梁,每根柱子下面都有橫梁插柱将其托起,給人以空中樓閣之感;樓内倒懸藻井,呈罕見的凸形,整體造型如花蕊,精緻華美,堪稱大陸古建築史上的奇觀。

司馬溫公祠

探河東寶藏 品厚重曆史

司馬溫公祠是司馬光的祖茔所在地,位于夏縣縣城西北向約13公裡的鳴條崗上,坐西北朝東南,由墳茔區、忠清粹德碑樓、溫公祠堂、餘慶禅院、涑水書院5大部分組成。

其中,餘慶寺大佛殿為全省現存的唯一北宋官式做法古建。目前,祠内還儲存有北宋彩塑像,以及宋、金、元、明、清名家的大量碑刻。

運城博物館

探河東寶藏 品厚重曆史

桑與榮光,凝聚着文化的記憶與繁盛。在運城博物館,聆聽黃帝戰蚩尤、舜耕曆山、禹鑿龍門、嫘祖養蠶等傳說故事,梳理曆史文化的脈絡;觀察在垣曲縣發現的4500萬年前“世紀曙猿”化石,探尋人類起源的奧秘;了解黃河岸旁的西侯度遺址,暢想243萬年前人類文明的第一把聖火;凝望1926年由中國人首次獨立考古發掘的半個蠶繭,體味每一鍬泥土中所蘊藏着的河東先民的智慧與勤勞……

運城博物館基本陳列分為3部分,為“大河之東”“永樂壯歌”“天下崇祀”。圍繞“一縷曙光”“一堆聖火”“半個蠶繭”“一席荒帷”“一池白雪”“一位聖人”“一處唐塔”“一座浮橋”等獨特文化基因,搭建承載曆史、傳承文明的平台。

文圖由市文旅局提供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