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上船了!

作者:九派快訊

【來源:湖南教育網】

在重慶忠縣

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

至今開行着“水上公交”

“渝忠客2180”的船長秦大益

一年出船363天

剩下的2天是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

他仍要留在船上守夜

🦆🥕🥔🥒……都上船了!

這位長江上的“擺渡人”

十年如一日地

堅持運送菜農進城賣菜……

01

每天6點半,“渝忠客2180”都會從重慶忠縣的洋渡碼頭準時出發,運送菜農從洋渡鎮到忠縣縣城賣菜。

經過兩個小時左右的航程,輪渡抵達忠縣的西山碼頭,很多市民早已在碼頭的階梯上等候。菜農們挑着扁擔,剛邁出碼頭就有很多顧客開始選購菜品。

停好船,秦大益習慣性地背上老人的背簍爬上高高的碼頭台階。

幫老人們吆喝叫賣、拿電子秤到處幫着他們稱重、找零、換錢……秦大益和船員們在這裡可謂是樣樣精通。

從洋渡鎮到忠縣縣城,開車僅需50分鐘,而乘坐輪渡則需兩個小時,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選擇輪渡。

坐船的都是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他們以賣菜、賣生禽為生。

車的空間小,菜籃子、生禽不好放,坐船空間大一點,好放一點。除此之外,菜農還要算算經濟賬,坐船要比坐車更便宜。

船上的人不圖“快”,隻希望順利到達。

02

秦大益家三代都是開客渡船的。18歲那年,秦大益擁有了第一艘船,是父親留給他的“洪發号”。父親名叫秦紹洪,船是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

接班父親成為船長的時刻,秦大益記憶深刻。1995年,秦大益和父親在接乘客的路上,忽遇濃霧,一艘大貨船撞上了他們的客船。

父親跑出駕駛室,找了一圈沒見到秦大益,他爬到大船上面,想着站在高處更容易找,往上爬的過程中,大船又動了,頂上了父親的胸膛……

🦆🥕🥔🥒……都上船了!

那年秦大益18歲,爺爺老了開不動船,弟弟太小書還沒讀完,上船的人隻能是自己。就這樣,秦大益離開了學校,考了船長證,接手“渝忠客2180”,成為了一名船長,正式接替父親跑船養家。

自18歲那年成為船長,之後的27年裡,秦大益一年365天都住在船上。

🦆🥕🥔🥒……都上船了!

03

大約十年前,秦大益開始跑洋渡到西山的長途航線。2016年之後,當地水運客流量銳減。到2020年,往返于洋渡和西山兩個碼頭間的客輪隻剩一艘。

選擇擺在秦大益面前——以65萬元的價格賣船退出,或者繼續入不敷出地在長江上開行。

客輪的營運每況愈下,秦大益記得,兒子2020年上大學,13000元的學費湊了很久,借款人的名字他記了一整頁紙。 但看到老人們背着沉重的菜簍上船,反複确認幾十塊的收入,秦大益又覺得自己還能再堅持一下。

🦆🥕🥔🥒……都上船了!

秦大益開船開了27年,兒子秦源澤為了給父親留點念想,拍下寬闊的江面和父親的背影,發到短視訊平台上。沒想到,“渝忠客2180”熱度直線攀升,直播從600人觀看到3000多人觀看,再到現在200多萬粉絲。

秦大益的直播所得足夠客輪營運了,多出來的錢他一筆一筆仔細記下來,回饋給菜農們。粉絲們也通過秦大益來傳遞自己的愛心。

秦源澤介紹,粉絲們想看看老人家的生活狀況,看到采訪中老人家說還沒有吃早飯,粉絲們就想到為這些老人家提供早餐。

🦆🥕🥔🥒……都上船了!

除了提供免費早餐,他們還在西山碼頭附近特意租下門面房,為老人們提供休息的場所,冬天有電烤爐取暖,夏天有空調納涼。

為了更好地為這些菜農服務,在離碼頭不到100米的地方,當地政府建設了一個臨時交易市場,在今年5月7日投入使用。而當地的海事部門,更是為了這個唯一的“水上公交”,在長江主航道外開辟了一條單獨的航線。

🦆🥕🥔🥒……都上船了!

△“渝忠客2180” (攝影:忠縣融媒體中心 趙軍)

這條水路,秦大益跑了很多年。“渝忠客2180”像一個圓規,将秦大益的重心牢牢固定。他最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走不脫。”

“如果唯一的船停航,老百姓的菜會爛在地裡。我不得不堅持下去,因為我的船還有人需要……”

🦆🥕🥔🥒……都上船了!

這艘不算快的客船

承載着無數老鄉的謀生希望

如今,兩個碼頭間

秦大益仍載着老人們的生計

來回奔忙

來 源 :央視新聞

(聲 明:“湖南教育網”微信公衆号轉發此文,出于更廣泛傳遞優質資訊之公益目的。若有來源标注不準确或相關圖文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0731-89783191,我們将及時作出更正或删除處理。)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