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美麗鄉村丨榆山街道:為民織就“幸福網”

作者:掌上平陰

在榆山街道有這麼一群人

他們每天走遍街道、社群的大街小巷

将隐患排查在網格

服務落實到網格

小事解決在網格

他們是離居民最近的一公裡

是千絲萬縷的最末端

他們幹着“最細微”的工作

為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兢兢業業地織網

盡心盡力地繪格

他們就是——網格員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榆山街道

看看網格員們工作都是怎樣開展的

↓↓↓

在母親節這個充滿愛與感恩的日子裡,榆山街道玫城社群網格員和居民們共同參與的非遺漆扇和手工剪紙活動成為了焦點。現場,大家圍坐在一起,手持畫筆和剪刀,沉浸在藝術的海洋中。非遺漆扇的精美和手工剪紙的巧妙讓每個人都為之贊歎,而大家親手制作的成果更是讓這份喜悅倍增。

我的美麗鄉村丨榆山街道:為民織就“幸福網”

與此同時,在榆山街道環秀社群的小花園裡,一場别開生面的母親節兒童親子繪畫活動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個曾經破爛不堪的小花園,在網格員們的協調和居民們的共同努力下,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如今,它不僅成為老人們閑聊、下棋的娛樂場所,同樣也是孩子們玩耍和學習的樂園。

環秀社群小花園成功的改頭換面,歸功于環秀社群第六網格開展的“幹杯議事”活動。像這樣的活動在榆山街道的一百多個網格随處可見。樓道髒亂怎麼辦?路燈壞了找哪裡修?和鄰居有沖突誰來評理?以前,這些問題都要到各職能部門反映才能解決,現在通過網格就能得到及時解決。

我的美麗鄉村丨榆山街道:為民織就“幸福網”

“近年來,榆山街道健全網格化治理體系,按照‘2+1+N+X’的原則,全街道配齊141名網格員,其中城市社群102名,農村社群39名,覆寫56399戶,146657名居民,4749戶商鋪,為基層治理賦能增效,通過網格員‘雙肩走格’行動,做到居民訴求‘全要素受理、全科式幫辦’,實作‘人在格中行、事在網中辦、難在格中解、情在網中結’。”榆山街道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副主任孫遠靜說道。

網格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也是服務群衆的最前沿。榆山街道以“網格”為基礎,通過科學劃分網格、多元化打造網格驿站,健全網格隊伍,開展點對點、面對面、心貼心的“全科服務”,以“小網格”托起了“大民生”,初步形成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難在格中解、情在網中結”的良好局面。

我的美麗鄉村丨榆山街道:為民織就“幸福網”

為更好服務群衆,榆山街道對專職網格員提出了“雙肩走格”的規範要求。所謂“雙肩走格”,一是專職網格員肩膀上要戴上紅袖标亮明身份;二是另一肩上要背上斜挎包,裡面裝有手速效救心丸、藿香正氣水等實用物品,在走格中變身“百寶箱”,随時随地為群衆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與此同時,建立“網格工作日志”和“民情日記”。通過推行“收集小意見、商量小問題、提好小建議、開展好小活動、開展好小服務、辦好小事情”“走格”六小工作法,從小處着手、細處發力,解決了網格“小問題”。

如今,在榆山街道的各個社群,居民經常能看到佩戴紅袖标、背着斜挎包上門入戶的專職網格員,通過“走格”逐漸熟絡起來的社群居民,也主動地跟這些網格員打招呼、話家常。網格員們在工作中也主動聯系群衆,悉心傾聽群衆的訴求、困難,做好群衆心聲的“收集者”,連接配接業務部門的“中間人”,真正做到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

我的美麗鄉村丨榆山街道:為民織就“幸福網”

“下一步,榆山街道将繼續夯實網格陣地,實施好網格‘青藍’計劃,用好‘網格+’平台,健全網格員激勵機制,豐富服務載體,讓網格服務賦能基層治理,建構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提升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交上一份基層善治的‘榆山方案’。”孫遠靜說道。

一件藍馬甲,一本網格冊,三三兩兩穿梭在社群的小巷裡。走訪時聲聲叮囑,巡查時一處不落,服務時面面俱到,榆山街道的網格員們緊盯群衆身邊事,聽民聲,解民憂,用一件件民生實事溫暖民心、守護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