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機食品 油菜籽生産操作規程

作者:看見邛崃
有機食品 油菜籽生産操作規程

1 範圍

本規程規定了有機食品油菜籽的産地環境、播種準備、水稻稭稈全量翻壓還田、種植技術、病蟲草害防治、收獲、貯藏、生産廢棄物處理和生産檔案。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下列檔案對于本檔案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檔案。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适用于本檔案。

GB 4407.2 經濟作物種子第2部分:油料類

NY 414 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種子

NY/T 391 有機食品 産地環境品質

NY/T 393 有機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

NY/T 394 有機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

NY/T 500 稭稈粉碎還田機 作業品質

NY/T 658 有機食品 包裝通用準則

NY/T 1056 有機食品 貯藏運輸準則

3 産地環境

産地環境應符合NY/T 391的規定:選擇生态環境良好、無污染地區;土壤疏松肥沃、排灌便利、遠離工礦區和公路、鐵路幹線,避開污染源。

4 播種準備

4.1 大田準備

優先選用水田種植油菜。前茬水稻機械收獲前12 d~15 d排水晾田。

4.2 品種選擇

選擇高産、耐密、抗病、抗倒,且審定或登記的油菜品種。種子品質符合NY 414的規定、品質符合GB 4407.2的規定。可選擇川油36、蓉油18等品種。

4.3 茬口安排

前茬優先選擇水稻,實行水稻-油菜輪作,合理搭配品種。油菜采用直播栽培模式,前茬水稻收獲期不遲于9月下旬。

4.4 肥料運籌

水稻稭稈全量粉碎翻壓還田,酌情減施氮、磷、鉀肥。一般田塊可選用全營養油菜專用緩釋肥一次性底施,在越冬前20 d~25 d看苗追肥,肥料施用符合NY/T 394的規定。

5 水稻稭稈全量翻壓還田

5.1 收割機械要求

選用集稭稈粉碎與抛灑裝置的半喂式履帶聯合收割機。

5.2 水稻稭稈還田作業

水稻黃熟後機械收獲。要求留茬高度為20 cm~25 cm,稭稈粉碎長度10 cm~15 cm。控制收割機前進速度,確定稭稈粉碎并均勻抛撒在田面。水稻收獲後,選用一次性完成深旋20 cm~25 cm、滅茬、稭稈翻壓還田、開溝、作畦、播種、施肥及鎮壓等多種工序聯合作業的油菜直播機作業。稭稈粉碎合格率在90%以上,田間不得有稭稈堆積,不得漏切,還田稭稈符合NY/T 394、NY/T 500的要求。

6 種植技術

6.1 播種期

直播油菜适宜播種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6.2 播種量

直播油菜個體生長不足,稭稈翻壓還田後油菜在越冬期易吊根死苗,應适當加大種植密度。适當密植還可有效抑制農田雜草和花期菌核病發生。

每畝播種量在正常用量的基礎上增加 0.05 kg~0.10 kg,并根據播種期及千粒重調整。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每畝用種量為 0.30 kg~0.35 kg,確定越冬期每畝達到3.0 萬~3.5 萬株的基本苗要求;在此基礎上,如播期每推遲5 d左右,則每畝的播種量相應增加25 g~30 g。低窪田及墒情較差的田塊應增加播種量。

6.3 播種施肥

選用一次性完成深旋 20 cm~25 cm、滅茬、稭稈翻壓還田、開溝、作畦、播種、施肥及鎮壓等多種工序聯合作業的油菜直播機播種。

播種時,按照寬行25 cm、窄行15 cm的寬窄行配置播種,根據天氣實時搶播,播種深度控制在1.0 cm~2.0 cm左右,并适當鎮壓,促進種子與土壤接觸,提高田間出苗率。

底肥每畝施N-P2O5-K2O-微量元素含量為25%-7%-8%-5%的全營養油菜專用緩釋肥35 kg~40 kg。

播種結束後清理“三溝”,廂溝、腰溝、圍溝的深度分别達到15 cm~20 cm、20 cm~25 cm、25 cm~30 cm,確定三溝配套、溝溝相通,廂面無積水,可減輕後期菌核病為害。

6.4 追肥

使用追肥應符合NY/T 394規定。越冬期前20d~25 d,脫肥田塊搶墒、搶雨,每畝撒施尿素5.0 kg~7.5 kg。

7 病蟲草害防治

7.1 主要病蟲草害

直播油菜田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部分區域需防控根腫病;蟲害主要有菜青蟲、蚜蟲。草害主要有禾大學雜草、闊葉類雜草。

7.2 防治原則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實體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

7.3 防治措施

7.3.1 農業防治

在有根腫病發生的田塊,采用種植抗病品種、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合理密植、有機無機肥配施、深耕曬垡、培育壯苗等綜合措施,可提高油菜抗病性,減輕根腫病的危害。如種植抗根腫病品種,則比正常播期推遲10 d左右,可錯開根腫病發病高峰,有效降低根腫病的發生。油菜稭稈還田,并實行水旱輪作可有效降低菌核病發生。合理密植,種植密度宜為3.0~3.5萬株/畝、結合中耕松土的方法抑制草害發生。

用1%~3%過磷酸鈣液在菜青蟲成蟲産卵始盛期噴油菜葉片,可使植株上着卵量減少50%~70%,并且有葉面施肥效果。

7.3.2 實體防治

清潔田園、殺滅菜青蟲蟲蛹,減少下代蟲源。幼蟲盛發期在清晨露水未幹時進行人工捕捉,或在成蟲活動時進行網捕。

在田間均勻懸挂大小為30cm×60cm的黃闆20片~30片/畝,黃闆上均勻塗抹黃油,誘殺有翅成蚜,黃闆懸挂高度以高出植株40cm~50cm為宜。

7.3.3 生物防治

菜青蟲:在幼蟲三齡前噴灑微生物殺蟲劑蘇雲金杆菌乳劑、粉劑(每克含活孢子100億)800倍液,施藥時間較防治适期提前2 d~5 d,且要避開強光照、低溫、暴雨等不良天氣;或2.5%多殺黴素懸浮劑1000倍~1500倍液噴霧防治,施藥時間較普通殺蟲劑提早3 d左右。或選用植物性殺蟲劑1%印楝素水劑800倍~1000倍液噴霧。

蚜蟲:保護天敵或人工飼養釋放蚜繭蜂、草青蛉、食蚜蠅、多種瓢蟲及蚜黴菌等可減少蚜害,每畝田間釋放蚜繭蜂3500頭,控制蚜蟲效果較好,期間不宜懸挂粘蟲闆和殺蟲燈,為天敵創造良好生存環境。

菌核病:在播種油菜時,采用噴霧方法将生防菌盾殼黴可濕性粉劑均勻覆寫地表或随灌溉水至油菜根圍,或拌種撒播至油菜田,腐爛土壤中菌核,抑制菌核萌發,實作菌核病與播種一體化;在油菜初花期,向油菜地上部分均勻噴霧盾殼黴可濕性粉劑。在收獲油菜籽時,對油菜稭杆噴施複合生物菌劑(木黴等),可以腐解菌核,減少田間菌源數量。一般可在聯合收割機上安裝噴霧施藥裝置,實作油菜收割、稭稈還田和菌核病防控一體化。

7.3.4 化學防治

播前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種衣劑進行拌種或種子包衣,種衣劑用藥量不超過種子量的2%。選擇70%噻蟲嗪種衣劑可有效減輕病蟲害發生。

甜菜夜蛾防治重點時期在其低齡期-苗期,大田中百株蟲量達到20~40隻時,需進行防治,或花期菜粉蝶為害時可進行化學防治。

蚜蟲防治應抓住苗期 、蕾薹期、花角期施藥。當苗期和蕾薹期有蚜株率達到10%以上,花角期有蚜枝率達到10%時,進行防治。

菌核病在油菜主莖開花率達90%~100%時,葉病株率在10%左右,對植株中下部莖葉及時施藥。在油菜種植連片、面積較大區域可考慮無人機進行飛機噴施。

以上農藥使用應符合NY/T 393的規定。嚴格按照農藥安全施用間隔期用藥,具體病蟲草害化學用藥情況參照附錄A。

8 收獲

植株中上部莖杆明顯退綠、角果枯黃時,可用機械收割,做到邊收、邊捆、邊拉、邊堆,收獲後堆放4~5天促進後熟,然後脫粒、曬幹、貯藏。有條件的地區宜采用油菜聯合收獲方式收獲,可一次性完成切割、莖杆分離、脫粒、油菜籽清洗等工序。

9 貯藏

當油菜籽粒含水量在8%以下時裝袋入庫。貯藏設施、周圍環境、衛生要求、出入庫、堆放等應符合NY/T 1056的要求。

10 生産廢棄物的處理

生産過程中,農藥、投入品等包裝袋集中收集進行無害化處理,油菜稭稈在收獲的同時粉碎還田,适當提前灌水泡田,優先種植水稻,可減少菌核數量。

11 生産檔案

生産者應建立生産檔案,記錄品種、施肥、病蟲草害防治、采收及田間操作管理措施;所有記錄應真實、準确、規範,并具可追溯性;生産檔案應專人專櫃保管,至少儲存3年。

附錄 A

(資料性附錄)

有機食品油菜籽生産主要病蟲草害化學防治一覽表

有機食品 油菜籽生産操作規程

-END-

來源|邛崃農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