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毫厘之間的“刀鋒戰士”

作者:南方工報
毫厘之間的“刀鋒戰士”

李政在調試精密裝置。 全媒體記者王豔/攝

從一名學徒工,到一名國産精密刀具裝置研發的開路先鋒,需要多長時間?廣東鼎泰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泰機器人”)研發部經理李政給出的答案是24年。

從業20多年,他和“小鑽頭”死磕,成功研發了50多款精密裝備,獲得國家相關專利67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尤其是研發的“多工站PCB微鑽加工機”,讓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為業内民營企業降低了40%的生産成本。

“科技突破是個磨人的功夫,從立項到調試,有很多次失敗與推倒重來。”李政說,雖然過程痛苦,但這個裝置能解決行業“卡脖子”技術,填補國内行業空白,他感到非常驕傲。

死磕“小鑽頭”

挑戰微鑽加工極緻精度

李政出生于河南省唐河縣的一個農村家庭,從小就對機械有着濃厚的興趣,學的是機械制造專業。和“小鑽頭”打交道,緣于2002年。當時,他在一家大型日企工作,負責裝置研發。在那裡,他看到了當時國内自動化裝置制造研發與國外的差距。

“如繪制機械零件圖紙,日本早已用電腦在畫圖,而我們還在手工繪圖。”看到差距的李政,放下了自己“熟手”的姿态,從技術員做起,努力學習、實踐,通過8年的努力,成為一名進階工程師,并研發了很多裝置。此時,小有所成的李政決定為國内自動化裝置制造研發盡上一份力。2011年,李政婉拒日企高薪,毅然邁進了當時規模并不大的民營企業鼎泰機器人。

鼎泰機器人是一家專注研發生産高端微型及精密切削刀具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導産品為硬質合金PCB(印制電路闆)專用精密刀具,在PCB精密加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據介紹,PCB為各類電子系統提供元器件的裝配支撐和電氣連接配接,享有“電子産品之母”之稱。

“PCB專用硬質合金精密刀具對精度的要求極高。”李政向記者展示由他研發的一款微鑽針,“你看這微鑽針,刃部是硬質合金材料,比人的頭發絲還細,最細可達0.03毫米。”

制造業從根本上決定着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争力,而工具的精細度,則展現出一個國家制造業基礎工藝的水準。以PCB微鑽加工裝置為例,要想在頭發絲直徑的硬質合金棒料上磨出麻花鑽的形狀,從位置精度、尺寸精度、形狀精度,到裝置需要精确磨削加工的運動軌迹、速度和深度,以及裝置的穩定性等,一樣不能少。

“PCB微鑽加工是批量化制造,一台機器每天的産出約為6000支,精度控制在0.002毫米。裝置需要長時間穩定運作,是以,裝置的可靠性和壽命是研發過程中的重要考慮因素。”為了完成這些高難度的裝置,李政20多年如一日地和這些“小鑽頭”加工裝置進行“死磕”。他帶領研發團隊從零配件原材料開始管控,精密零配件自主加工,確定零件的精度,教育訓練裝配調試的高技能人才,確定從加工到裝配,每個細節都管控到位,進而保證做出性能優良的裝置。

潛心研發

系列産品填補國内技術空白

李政被同僚稱為“企業研發的脊梁”,成功研發了50多款精密裝備,取得多項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其主導研發四站式PCB微鑽加工機、五站銑刀機、智能鑽針庫等系列産品填補了國内技術空白。其中,四站式PCB微鑽加工機獲評東莞市首台套裝置、東莞市科技進步獎等榮譽稱号。此外,他參與研發的“5G通訊基闆加工用精密微型鑽針的關鍵技術及産業化應用”獲評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我認為,四站式PCB微鑽加工機最具代表性,該裝置将微鑽加工的多工序整合在一台裝置上一次加工完成,提高了我們公司在行業的競争力。”李政回憶,12年前,PCB線路闆行業正處于快速上升期,微鑽針的需求急速增長,市場呈現嚴重供不應求。而當時高端的微鑽頭刀具加工裝置,因關鍵技術被國外壟斷,隻能長期依賴進口,價格昂貴,維修成本高,嚴重制約大陸微鑽針加工行業的發展。為了突破短闆,李政一頭紮進了微鑽頭加工裝置研發中,帶領團隊加班加點,從結構設計到零件加工,從組裝調試到軟體開發,每個環節都做到極緻。經過六年的潛心鑽研,終于成功研制出新一代多站式微鑽加工機。

“最早的時候,2011年,我們半自動化三軸裝置,一個工序一台裝置一天隻能生産900支鑽針。現在,我們一台裝置一天可以做6500支鑽針,效率翻了将近六七倍。良率(合格率)方面,之前良率可能是93%—95%,現在我們良率可以做到99.7%。”李政感慨道。

鼎泰機器人總經理王俊鋒告訴記者:“目前,由李政帶隊研發的4站機也達到了國際同類型先進水準,讓我們整體競争力有了大幅提升。”

“傳幫帶”

培養專業技能人才230多人

進階工程師、首席技師、莞邑工匠、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政直言:“這一路的身份‘更新’是我職業生涯中的裡程碑,每一個榮譽和身份的獲得都凝聚了我的汗水、努力和團隊的支援。”

作為企業首席技師,李政充分發揮傳幫帶、師帶徒精神,在公司先後主導成立了技師工作站、技能大師工作室、李政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通過“幫扶傳帶”,引導産業勞工實作由“工”到“匠”的提升,持續打造一支有幹勁、懂技術、善創新的高素質産業勞工隊伍,為新質生産力賦能,為企業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截至2023年,共教育訓練600人/次,培養相關專業技能人才230多人,其中14人完成職稱評定,4名取得進階工程師職稱,1人取得進階技師職稱,2人取得技師職稱,推動專業技能人才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陳倫龍是“李政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研發團隊裡的一名機械工程師、數控技師,他說:“李政對技術的熱愛、對創新的執着,深深地影響着我們的團隊,我們都以他為榜樣,對技術不斷攻堅克難,努力研發出更多高精尖的裝配。”

據了解,“李政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10月,由本人在内的8名核心人員帶頭,共計培養113名團隊成員,完成“多工站PCB微鑽加工機”“微鑽自動研磨機”“新型塗層鍍膜裝置”等重大技術創新開發項目。

“未來三年,我們準備通過内部教育訓練、外部引進等方式,培養出5—10名進階工程師,再培養5—10名的技師、進階技師,為企業、為行業培養更多的人才,服務企業,也服務社會。”李政告訴記者,制造行業中,內建人工智能、物聯網、大資料等先進技術的快速應用,實作了生産過程的自動化、資訊化和智能化,為企業提高生産效率,降低成本。今後,他将關注行業前沿技術,加強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核心競争力。

○生活掠影

打籃球是他為數不多的業餘愛好

李政工作很忙,早上一到公司,就組織大家開早會,安排當天的研發任務,還抽空參加項目評審會議。打籃球是他為數不多的業餘愛好,也是他一直堅持下來的運動愛好。

“之是以愛好籃球,一方面是因為東莞的籃球底蘊非常深厚,喜歡打籃球的人多;另一個方面是工作之餘和朋友同僚一起打打籃球,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培養了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這麼多年,一個接一個的研發項目,擠掉了李政大部分的休息時間。他和同僚在一起時,喜歡談論技術問題。由于經常加班,他平時的人際交往也簡單,周末生活更是單調。

“深居簡出,工作勤奮,拙于表達,這是大家給技術男的标簽,但同僚們覺得我還好,算是一個靈活的技術男吧,哈哈!”如今,李政會特意讓自己的生活慢下來,在忙碌之餘放松心靈,找到生活中的浪漫。

責編:蔣靈茜

二審: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