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警師匠心擎薪火 青衿繼往築祥和

作者:吉林警事

“入警即拜師、上崗即結對、全程有引路。”一路走來,白城市警察局洮北分局将“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延續至今,業務上“傳”、實戰上“幫”、思想上“帶”,每年選拔“政治過硬+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同志擔任“新警引路人”, 着力培養青年民警走實走穩走好從警路。

戶政“活地圖”,教出戶政“活檔案”

80後的李穎在公安系統是名老戶籍民警,在光明派出所從事戶籍工作6年後,根據工作需要調入洮北分局戶政大隊近五年。

李穎深知派出所的戶籍業務隻是戶政部門龐雜業務的一部分,業務上自己存在空白點,為此她主動與老戶籍民警張珣師徒結對。

警師匠心擎薪火 青衿繼往築祥和

2022年5月的一天,一身患重病的老人被家人攙扶到戶政辦理大廳辦理業務。原來,16年前老人辦理的銀行卡,是15位身份證号,現在增至18位,老人急需看病卻無法取出5萬餘元存款。李穎了解情況後雖清楚問題原因,但不知該如何操作,于是她向師傅張珣請教。

張珣耐心指導李穎運用身份證編碼簿核實原始資訊,再通過統一模闆出具證明材料。就這樣,李穎按張珣的指導迅速辦理了相關手續,成功解決了難題。

張珣從警34年,被稱為“活地圖 ”,還有4年退休的她最希望的是把自己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傳承下去。在張珣的指導下,李穎的業務能力得到長足發展,被稱為戶政“活檔案”。

引領的作用是巨大的。師徒結對傳承的不僅僅是戶籍工作經驗,還有戶政人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和服務人民群衆的初心。

警校到警營,學友成師徒

兩人都曾懷揣從警夢;兩人相隔三屆、同為吉林警察學院畢業生;兩人都夢想成真、先後入職海明派出所成為民警。兩人在“傳幫帶”的傳承氛圍下,成了師徒。

他們一個是從警3年的薛祉涵,是所裡年齡最小的“師傅”;一個是從警8個月的張骞,成了薛祉涵第一個徒弟。

警師匠心擎薪火 青衿繼往築祥和

薛祉涵善于聯系群衆、經驗豐富,深受轄區居民歡迎。薛祉涵眼中的張骞,工作認真熱情,追求進步。可幹工作光有熱情是不夠的。處理警務工作,需要的是豐富的經驗和對人民群衆的熱愛。

在工作中,薛祉涵在看到張骞優點的同時,發現了存在能力不足、經驗欠缺的短闆,通過言傳身教,給予适時指導。在值班時,薛祉涵提前把處理群衆糾紛的做法講給他,使張骞通過學習領悟,業務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出警時薛祉涵認真觀察,找到張骞工作中的不足,回到所内再利用閑暇時間進行複盤,找出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意見,處理得當,及時給予誇贊鼓勵。

在師傅的指導下,如今的張骞已能獨立面對工作,成了獨當一面的好民警。他也從轄區群衆身上找到了一種被需要、被信任的成就感,增強了榮譽感、使命感。

師傅領進門,成長在個人

在明仁派出所民警宋維涵心中,警察應該是威武神勇的形象。可從警9個月來,每天入戶走訪、執法辦案、調解糾紛、普法宣傳、電詐勸阻,使他對“警察”有了全新的認識。

他的師傅、教導員張峰銘告訴他:“剛入職時一心想着辦大案要案,成為社群民警後才知道,我們處理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解決的卻是人民群衆的‘大事’”。

警師匠心擎薪火 青衿繼往築祥和

3月20日的早上,師徒倆值班時,師傅正在辦理其他案件,這時接到警情,一年輕男子與老人發生糾紛。師傅安排其他同僚與宋維涵出警。兩人火速趕到現場後發現雙方各執一詞,該年輕男子稱隻是不小心踢到了老人,而老人堅稱被打,引發口角,經民警調解,雙方态度有所緩解。

宋維涵向師傅彙報處理情況時,師傅指出,宋維涵應向在場圍觀群衆及周圍鄰居詳細了解真實情況,再作結論。就這樣宋維涵與同僚帶着老人的家屬走訪了附近的6層居民樓和圍觀群衆,得出了老人沒有被打的實情,解決了此次糾紛,老人及家屬也對民警的處理方式心服口服。

面對新時期公安工作,經過一線淬煉、實戰考驗,青年民警在思想上、作風上和應對複雜環境的工作能力上,都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為洮北公安培養“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增添新質戰鬥力,培養了青年民警勇于擔當、勇挑重擔、勇毅前行的優良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