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西醫名家齊聚第九屆嶺南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複大會

作者:醫聯媒體

5月10~12日,由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康複專業委員會、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預防專業委員會、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承辦的第九屆嶺南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複大會、國醫大師鄧鐵濤-心血管病預防與康複學術思想進階研修班、國家華南區域中醫心血管專科2024學術研讨會在廣州隆重舉行,這同時是廣州中醫藥大學100周年校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院6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之一。

中西醫名家齊聚第九屆嶺南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複大會

會場照片

廣州中醫藥大學王偉校長出席大會,并作《心衰新藥創新之路》主題報告。

中西醫名家齊聚第九屆嶺南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複大會

王偉校長

中西醫名家齊聚第九屆嶺南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複大會

廣州中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俊院長(左一)

河北省中西醫結合醫藥研究院吳以嶺院士作線上報告。來自北京、上海、江西、遼甯、廣西、新疆、浙江等全國各地的專家雲聚羊城,關注心血管病的預防與康複,心血管科、康複科多學科專家從多個次元研讨心血管疾病的防與治,研究的最新進展。

中西醫名家齊聚第九屆嶺南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複大會

專家合照

國醫大師鄧鐵濤-心血管病預防與康複學術思想進階研修班,廣東省名中醫吳偉教授緻開幕辭,鄧老的弟子:丁書文、劉小斌、王清海、許滔、賈振華、杜廷海、張明等教授分别作報告,薪火相傳,傳承發揚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的學術思想。

中西醫名家齊聚第九屆嶺南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複大會

吳偉教授緻開幕辭

本次會議設八個分會場,内容涵蓋基礎、臨床、創新與中醫藥轉化内容,與會專家們關注的焦點包括:冠脈微循環障礙、心力衰竭、高血壓、結構性心髒病、血脂異常、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常見病、多發病。在本次大會,吳偉教授在國家華南區域中醫心血管專科2024學術研讨會作《中醫院心血管科與嶺南中醫特色》專題報告。

吳偉教授:運用中醫“整體觀”和“治未病”的思想指導防治調養,實作心血病防線前移

大陸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一直在攀升,與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人類是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易感體,我們必須要發揮中醫治未病的思想,把防線前移,及早預防冠心病及心肌梗死,才能做到不放支架,或者少放支架。

一、養成良好生活方式:必須管住嘴(飲食有節)、邁開腿(持之以恒地運動);規律生活作息,不熬夜;戒煙;限酒或不宜喝酒者戒酒;調節情志與心理減壓等。

二、控制危險因素及相關臨床情況:已經存在危險因素,特别具有家族遺傳傾向或病史的,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或超重、吸煙、酗酒等。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已經存在某些靶器官的損害,如腔隙性腦梗死、頸動脈斑塊、心絞痛、慢性腎衰竭等。

三、年度體檢、定期複查和就診咨詢:機關或個人的年度體檢不可忽視。已經存在的一種或多種危險因素,一般均具有遺傳傾向,切勿自停藥,一些人總是希望不吃藥,擔心吃藥的副作用。若有病不吃藥,毒害更慘、更不可預測。須知一次心腦血管事件,不僅是植入支架的問題,甚至緻殘緻死,造成家庭的不幸。

四、中醫藥幹預重點在于預防:中醫學幾千年強調“治未病”,植入支架後,支架并非萬能,不能“一勞永逸”。國醫大師、著名中醫心血管病專家鄧鐵濤教授生前鄭重指出:支架隻解決了局部的血管病變,無法解決整條血管乃至全身血管的問題。

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性、系統性、發炎性疾病,支架手術隻不過是把病變擠壓在支架以外的血管壁上,而不是把斑塊清出體外。支架術後,患者的體質與病機并未改變,尚需用中醫“整體觀”和“治未病”的思想指導防治調養。作為鄧老的學術繼承人,不斷傳承、發揚和創新中醫防治冠心病的理論學說,開拓治療方法,多以毛芩清心方治療。主要藥物組成有:毛冬青、黃芩、丹參、川芎、赤芍等。

資料顯示,吳偉教授幹預心肌梗死支架植入術後多用活血、清熱、滋陰、化痰、安神之品,展現其結合嶺南地域特點,臨證幹預心肌梗死支架植入術後以活血化瘀為要,佐以清熱、化痰、養陰、安神的學術思想。

李榮主任:關注病友的“雙心”健康

在心血管風險綜合管理論壇上,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科李榮主任為與會嘉賓及廣大醫學專家精英做了《經皮去腎神經術治療高血壓中國專家科學聲明》解讀為題的課題分享。

中西醫名家齊聚第九屆嶺南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複大會

李榮主任做課題分享

李榮主任在心血管疾病領域已有近30年的臨床經驗。他指出,高血壓患者現在已經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柳葉刀》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大陸35~59歲高血壓患者占總體高血壓人群的49.9%。

相對于老年高血壓,中青年的高血壓的顯著特點之一是患者交感神經過度激活,尤其是合并肥胖患者。而心率增快是交感神經過度激活的标志。這是因為交感神經興奮作用于β細胞,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加強,心輸出量增加。在門診,醫生要特别關注心血管疾病并發焦慮的患者,心血管大夫要做到“雙心”共治。近年來,雙心醫學已經成為國内外的學術熱點。雙心醫學中提出,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可能導緻精神心理問題,而精神心理問題也與心血管疾病存在相關性。兩者互相影響,互為因果。

本文圖檔來源于版權方,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