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站一探》:尋找中國光伏産業的“勁草”

作者:全國能源資訊平台

日前,由全球領先的太陽能科技公司隆基綠能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聯袂打造的“國内首檔光伏電站紀實探訪節目”——《一站一探》開播。

為更好地“碳”尋中國能源轉型實踐的最新資訊,節目輾轉了4個具有代表性的光伏電站,并以田野調研的方式深入解析光伏技術在山地、灘塗、礦場等多元化場景中的使能效用。在隆基綠能看來,這樣的節目能夠通過沉浸式訪談來深度解讀光伏電站的獨特價值,為中國光伏的前景勾勒出具有參考意義的路徑曲線。

現局:冰火兩重新天地?

在《一站一探》節目熱播的同時段,國家能源局釋出了今年最新全國電力工業統計資料:2024年第一季度光伏新增裝機45.74GW,同比增長36%。按照這一增速,實作中國光伏協會預計的全年新增裝機190—220GW的數字目标,将非常輕松。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4月最新資料顯示,光伏産業鍊四大制造環節“矽料、矽片、電池片、元件”價格均進一步走低。其中矽料目前已經降至5萬元/噸左右,相比去年30萬元/噸的市場峰值跌去了近九成。在元件端,研究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最新統計資料表明,光伏元件在2023年底已低于1元/W的“白菜價”還有探底的空間——目前中國集中式光伏項目182/210mm的TOPCon元件均價已降至0.88元/W。

從大陸各光伏巨頭2023全年财報和2024年一季度财報中可以得到佐證:經營排名前五的光伏企業有一半以上出現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下滑,盈利能力下降顯著。與此同時,光伏賽道的火熱程度卻絲毫不減,三年來諸多入局者已經完全覆寫了整體産業上中下遊所有環節,加之價格戰的助推,光伏行業未來陡增的競争壓力将把“寒氣”傳遞給每一家企業。

作為節目總監制,隆基綠能中國地區部總裁劉玉玺表示,通過這個節目,可具象地展示光伏為中國能源轉型實踐做出的價值貢獻,同時也希望大衆通過節目系統地了解國内光伏的發展情況、面對的問題、未來的發展趨勢等等,與此同時呼籲各行各業都來關注光伏産業的健康發展,共同為中國能源轉型貢獻力量。

透視:勁草方能迎疾風

《一站一探》的重心在于滲透進多個光伏電站項目的運作前沿以及探讨與當地環境間的共赢措施,從“采煤沉陷區治理、山地項目、海光項目、綠電+綠氫”等多個場景入手,解析“光伏+”模式在未來能源轉型過程中的獨特價值。

透過這些執行個體可以發現,如今光伏産業已經不再囿于單一的技術精研,而是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域、客戶、場景的不同訴求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産品、技術甚至解決方案。光伏産品在應用過程中也不再隻扮演一個發電站的角色,它既是綠色、清潔能源的生産源頭,也是生态共建的現實載體,最終穿透環境、人類、能源,實作“一體共生”。

鐘寶申曾說:“疾風知勁草,通過差異化的産品,提升客戶服務效率與品質,積極參與市場競争,是保持隆基綠能核心競争力的關鍵。”

“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不但可以準确對标市場需求,而且也為技術創新指明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從《一站一探》節目中可以看出,“客戶體驗”和“技術創新”兩大抓手讓隆基綠能“寬研窄投”的經營方法論得到了現實驗證,也即在研發上堅持“寬研”的指導思想,在能夠看見的、認為有機會的光伏技術上,都會加以投入,確定企業決策者能夠有足夠的資訊研判能力;同時,進行産能布局的時候采取“窄投”,即選取最有發展潛力和最有社會價值的技術,更加聚焦地投入量産環節,由此打通整個企業營運的血脈。

未來:向陽後自驅而生

中國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跑者,預計到2028年,中國将占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60%。同時,中國是全球光伏産業的制造中心,全球光伏産業近90%的産能在中國,光伏元件全球排名前十的企業裡,中國企業占7家。國内、國外市場仍然有大量的空白亟待填補。政策上,新質生産力概念的提出,也讓光伏行業擁有了陽光普照的“下一站”。

“向陽而生”的積極信号,需要光伏行業在“技術研發”“市場需求”“市場供給”三個環節完全貫通,方能釋放出真正的價值。首先,諸如隆基綠能“寬研”戰略方法論,實質是确立企業的技術護城河,這樣才能真正跨越“先進技術研發與市場準确投入”之間的時間錯位,避免“由于沒有核心技術——導緻隻能戰略跟随——量産後的産品迅速過剩-再度被動跟随”的死循環。以隆基綠能為例,無論是早先在矽片領域憑借一己之力将行業技術路線從多晶轉向單晶,還是在PERC電池、TOPCon電池等元件上的研發,抑或是目前在晶矽單結技術、晶矽-鈣钛礦疊層技術等領域創造的世界紀錄,甚至是BC産品“研發—量産”的迅速突圍、HPBC新品的出爐以及隆基泰睿矽片、全球首款耐濕熱元件Hi-MO X6等技術新品的釋出……自2012年上市至2023年末共超270億元的研發投入確定了隆基能夠一直站在新産品的前沿,不是簡單地跟上風潮,更是尋求如何引領行業。

而在市場需求上,從《一站一探》節目可以發現,在國家能源集團勝利能源露天排土場光儲電站這個項目上,隆基綠能為了更好地滿足發電需要,在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内每年提供一次空中“體檢”。從側面說明,光伏企業需要真正地走向前端去發現客戶的需求,挖掘服務過程中的價值,與客戶形成一體化的責任共擔者和利益互動者,逐漸擴大經營的外延和服務的邊界,從單一的科技制造業向“科技+服務”經營方向轉型,才能構築實力壁壘。

最後,在市場供給上,如何在構築技術競争力的同時及時跟上市場步伐,需要光伏企業培養更加智能化、數字化生産方式。換言之,如果說光伏是能源轉型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那麼光伏企業自身在産研銷環節需要建構更加高效的營運體系,推動企業由“制造”向“智造”正确轉型,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完成對海内外重點區域市場的深耕和布局。

光伏産業的明天,必将是一場孕育善意并釋放善意價值的過程。“探一座站,減一份碳”,《一站一探》節目雖然暫時收尾,但是中國光伏産業的想象空間才剛剛打開。(李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