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站一探》:寻找中国光伏产业的“劲草”

作者: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日前,由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绿能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联袂打造的“国内首档光伏电站纪实探访节目”——《一站一探》开播。

为更好地“碳”寻中国能源转型实践的最新信息,节目辗转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光伏电站,并以田野调研的方式深入解析光伏技术在山地、滩涂、矿场等多元化场景中的使能效用。在隆基绿能看来,这样的节目能够通过沉浸式访谈来深度解读光伏电站的独特价值,为中国光伏的前景勾勒出具有参考意义的路径曲线。

现局:冰火两重新天地?

在《一站一探》节目热播的同时段,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今年最新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光伏新增装机45.74GW,同比增长36%。按照这一增速,实现中国光伏协会预计的全年新增装机190—220GW的数字目标,将非常轻松。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4月最新数据显示,光伏产业链四大制造环节“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均进一步走低。其中硅料目前已经降至5万元/吨左右,相比去年30万元/吨的市场峰值跌去了近九成。在组件端,研究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光伏组件在2023年底已低于1元/W的“白菜价”还有探底的空间——目前中国集中式光伏项目182/210mm的TOPCon组件均价已降至0.88元/W。

从大陆各光伏巨头2023全年财报和2024年一季度财报中可以得到佐证:经营排名前五的光伏企业有一半以上出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下滑,盈利能力下降显著。与此同时,光伏赛道的火热程度却丝毫不减,三年来诸多入局者已经完全覆盖了整体产业上中下游所有环节,加之价格战的助推,光伏行业未来陡增的竞争压力将把“寒气”传递给每一家企业。

作为节目总监制,隆基绿能中国地区部总裁刘玉玺表示,通过这个节目,可具象地展示光伏为中国能源转型实践做出的价值贡献,同时也希望大众通过节目系统地了解国内光伏的发展情况、面对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等,与此同时呼吁各行各业都来关注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共同为中国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透视:劲草方能迎疾风

《一站一探》的重心在于渗透进多个光伏电站项目的运作前沿以及探讨与当地环境间的共赢措施,从“采煤沉陷区治理、山地项目、海光项目、绿电+绿氢”等多个场景入手,解析“光伏+”模式在未来能源转型过程中的独特价值。

透过这些实例可以发现,如今光伏产业已经不再囿于单一的技术精研,而是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客户、场景的不同诉求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技术甚至解决方案。光伏产品在应用过程中也不再只扮演一个发电站的角色,它既是绿色、清洁能源的生产源头,也是生态共建的现实载体,最终穿透环境、人类、能源,实现“一体共生”。

钟宝申曾说:“疾风知劲草,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提升客户服务效率与质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是保持隆基绿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但可以准确对标市场需求,而且也为技术创新指明了正确的研究方向。从《一站一探》节目中可以看出,“客户体验”和“技术创新”两大抓手让隆基绿能“宽研窄投”的经营方法论得到了现实验证,也即在研发上坚持“宽研”的指导思想,在能够看见的、认为有机会的光伏技术上,都会加以投入,确保企业决策者能够有足够的信息研判能力;同时,进行产能布局的时候采取“窄投”,即选取最有发展潜力和最有社会价值的技术,更加聚焦地投入量产环节,由此打通整个企业运营的血脉。

未来:向阳后自驱而生

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跑者,预计到2028年,中国将占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60%。同时,中国是全球光伏产业的制造中心,全球光伏产业近90%的产能在中国,光伏组件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里,中国企业占7家。国内、国外市场仍然有大量的空白亟待填补。政策上,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也让光伏行业拥有了阳光普照的“下一站”。

“向阳而生”的积极信号,需要光伏行业在“技术研发”“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三个环节完全贯通,方能释放出真正的价值。首先,诸如隆基绿能“宽研”战略方法论,实质是确立企业的技术护城河,这样才能真正跨越“先进技术研发与市场准确投入”之间的时间错位,避免“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导致只能战略跟随——量产后的产品迅速过剩-再度被动跟随”的死循环。以隆基绿能为例,无论是早先在硅片领域凭借一己之力将行业技术路线从多晶转向单晶,还是在PERC电池、TOPCon电池等组件上的研发,抑或是目前在晶硅单结技术、晶硅-钙钛矿叠层技术等领域创造的世界纪录,甚至是BC产品“研发—量产”的迅速突围、HPBC新品的出炉以及隆基泰睿硅片、全球首款耐湿热组件Hi-MO X6等技术新品的发布……自2012年上市至2023年末共超270亿元的研发投入确保了隆基能够一直站在新产品的前沿,不是简单地跟上风潮,更是寻求如何引领行业。

而在市场需求上,从《一站一探》节目可以发现,在国家能源集团胜利能源露天排土场光储电站这个项目上,隆基绿能为了更好地满足发电需要,在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内每年提供一次空中“体检”。从侧面说明,光伏企业需要真正地走向前端去发现客户的需求,挖掘服务过程中的价值,与客户形成一体化的责任共担者和利益互动者,逐步扩大经营的外延和服务的边界,从单一的科技制造业向“科技+服务”经营方向转型,才能构筑实力壁垒。

最后,在市场供给上,如何在构筑技术竞争力的同时及时跟上市场步伐,需要光伏企业培养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生产方式。换言之,如果说光伏是能源转型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那么光伏企业自身在产研销环节需要构建更加高效的运营体系,推动企业由“制造”向“智造”正确转型,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完成对海内外重点区域市场的深耕和布局。

光伏产业的明天,必将是一场孕育善意并释放善意价值的过程。“探一座站,减一份碳”,《一站一探》节目虽然暂时收尾,但是中国光伏产业的想象空间才刚刚打开。(李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