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首次!自體再生胰島移植治愈糖尿病丨科創要聞

作者:南方周末
全球首次!自體再生胰島移植治愈糖尿病丨科創要聞

4月30日,再生醫學治療糖尿病領域迎來重大突破,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殷浩教授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程新教授團隊,在Cell Discovery發表題為《Treating a type 2 diabetic patient with impaired pancreatic islet function by personalized endoderm stem cell-derived islet tissue》的研究成果。

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幹細胞來源的自體再生胰島移植,成功治愈胰島功能嚴重受損糖尿病的病例報道。

該技術的首例受益者59歲,已有25年2型糖尿病病史,并發展為終末期糖尿病腎病(尿毒症)。2021年7月,該患者在上海長征醫院接受了自體再生胰島移植治療,術後逐漸脫離外源胰島素,口服降糖藥(拜糖平、二甲雙胍)也逐漸減量,第48周和56周實作徹底撤藥,目前該患者已徹底脫離胰島素長達33個月。

這一成就,标志着找到治療2型糖尿病(T2D)的新方法,不僅為患者開辟了一條全新的治療路徑,更為全球數以億計的糖尿病患者帶來新希望。

糖尿病被稱為“慢性癌症”,主要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足,進而導緻高血糖。血糖長期控制不佳會造成失明、腎髒衰竭、心腦血管意外、截肢、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等嚴重并發症。

糖尿病主要有三種類型:1型、2型和妊娠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胰島β細胞數量逐漸減少并退化,其胰島素分泌功能出現衰退現象,導緻約30%的2型糖尿病患者須終身依賴胰島素注射治療。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釋出的《2021IDF全球糖尿病地圖(第10版)》,截至2021年,在全球20-79歲的成年人裡面,有5.37億人患有糖尿病,預計到2045年将上升至7.83億,且全球估計有2.4億人患有未确診的糖尿病,這意味着近一半的糖尿病成人不知道他們患有這種疾病。

在中國,20-79歲的成年人中共有1.4億人患有糖尿病,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而這一數字還在增加,到2045年,預計将達到1.74億。

數字智能

01 Anthropic推出手機應用 Claude

5月1日,美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Anthropic的大模型Claude正式登陸蘋果App商店,提供與網站相同的體驗,包括同步使用者的聊天曆史記錄,支援拍攝和上傳照片。使用者可以使用圖庫中的照片、拍新照片或上傳檔案,進行實時的圖像分析、了解上下文,以及實作移動場景的用例。該應用程式将免費提供給Claude的所有使用者,包括免費使用者、Claude Pro使用者和Claude Team計劃使用者。

https://www.anthropic.com/news/team-plan-and-ios

• 點評:OpenAI在2023年5月上線了ChatGPT手機應用,微軟也于2024年1月釋出了Copilot iOS 版手機應用,再加上Claude手機應用,大模型們紛紛入駐手機,AI接入方式更便捷,也将為AI開拓更多元應用場景,帶來更多創新。(唐家樂)

02 微軟近40億美元布局東南亞AI基礎設施

4月30日-5月2日,微軟宣布三項投資:将在未來4年内投資17億美元用于擴大印度尼西亞的雲服務和AI業務,包括建設資料中心;在泰國建設其首個雲資料和AI中心,以提高其雲服務的可用性;将于未來4年内投資22億美元在馬來西亞建設雲端和AI基礎建設。微軟承諾,到2025年,将為東南亞東盟成員國提供250萬人的AI應用教育訓練機會。

• 點評:三天三地,微軟大手筆布局東南亞,對這片新興市場寄予厚望。盡管東南亞在AI領域仍處于相對起步的階段,但全球咨詢公司Kearney的研究顯示,到2030年,AI将為東南亞的GDP貢獻近1萬億美元,有着巨大的增長潛力。(張進)

03 蘋果推出最強晶片M4

5月8日,蘋果在春季新品釋出會上推出新款iPad Pro、iPad Air、M4晶片、Apple Pencil Pro等新品。其中,M4晶片打出“性能強到足以傲視當今的AI PC”的口号。

該晶片采用第二代3nm工藝技術,擁有280億顆半導體,統一記憶體帶寬達到120GB/s,擁有全新顯示引擎,能夠為超精視網膜XDR屏帶來更好的精準度、色彩和亮度。其新CPU有最多4個性能核心和6個能效核心,均配備新一代機器學習加速器,CPU速度比上一代iPad Pro搭載的M2晶片最高提升了50%。新一代10核GPU架構擁有動态緩存功能,把支援硬體加速的網格着色和光線追蹤首度帶到iPad上,速度快到M2的4倍。

• 點評:iPad産品線斷更一年後,跳過M3在iPad Pro系列搭載M4晶片,使得平闆電腦的性能超過筆記本電腦MacBook,或許意味着蘋果将優先選擇從移動端擁抱AI。(張進)

04 “本源悟空”成功實作四算合一

5月5日,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接入長三角樞紐蕪湖叢集算力公共服務平台,實作通算、智算、超算、量算的“四算合一”。該平台支援跨算力中心異構資源排程,使用者可通過這一平台直接使用“本源悟空”算力。

“本源悟空”搭載72位自主超導量子晶片,在2024年初上線運作。截至5月5日,它已吸引全球範圍内119個國家逾777萬人次通路,成功完成超17.8萬個運算任務。

• 點評:“四算合一”代表着全新的計算範式和演進新方向,将推動量子晶片的子產品化和晶片互聯,使其更快走向實用。(張進)

生物醫藥

05 谷歌推出AlphaFold 3

5月8日,谷歌 DeepMind與Isomorphic Labs聯合在《自然》釋出蛋白質領域最新人工智能模型 AlphaFold 3,它可以預測蛋白質、DNA、RNA等生物分子的結構以及它們如何互相作用,能夠幫助科學家更精确地針對疾病機制開發出更有效的治療藥物。

相較于現有的預測技術,AlphaFold 3在蛋白質與其他分子類型的互相作用預測上精度至少提高了50%,并在某些關鍵的互相作用類别上實作了精度翻倍,此外,AlphaFold 3在預測分子互相作用方面的準确度超過了全部現有技術。

• 點評:AlphaFold 3是在2020年取得蛋白質結構預測根本性突破的AlphaFold 2基礎上建立的。相較于前代,AlphaFold 3實作了技術的躍升,不僅優化了蛋白質結構預測的精确度,還能預測蛋白質與DNA、RNA等關鍵生物分子間的複雜互動模式,這些互動對于了解蛋白質功能、調控機制乃至細胞生命的奧秘至關重要。(張悅)

06 諾華超17億美元收購Mariana Oncology

5月2日,諾華(Novartis)宣布收購美國生物技術公司Mariana Oncology,向其支付10億美元預付款,以及7.5億美元的潛在裡程碑付款。

Mariana Oncology成立于2021年,開發了一系列針對廣泛實體瘤癌症的新型肽基放射性藥物,涵蓋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多種實體瘤适應症,并投資于制造能力、廣泛的同位素供應鍊和新配方。該公司的主要項目MC-339是一種基于锕的新型RLT,正在針對小細胞肺癌進行研究,預計于2024年進入臨床階段。

• 點評:相比傳統的惡性良性腫瘤放療,放射性配體療法(RLT)具有精準靶向、強力殺傷、有限損傷的優點,醫藥巨頭們紛紛通過收購布局:2023年10月禮來以14億美元收購放射性制藥公司Point,随後BMS以41億美元收購核藥公司RayzeBio,2024年3月阿斯利康以24億美元收購開發下一代放射性藥物公司Fusion,諾華此次收購再次推高了放射性藥物的關注度。目前,諾華擁有兩款獲批的RLT療法——Pluvicto和Lutathera,通過此次收購增強自身RLT研發管線,并擴充了研究基礎設施和臨床供應能力,為患者更快帶來新的癌症治療方案。(羅仙仙)

07 哈佛大學聯合谷歌釋出納米級人腦圖譜

5月10日,美國哈佛大學和谷歌科學家上司的研究團隊釋出納米級分辨率的人腦圖譜,顯示了1立方毫米大腦皮層包含57000個細胞和1.5億個突觸,這是迄今為止最大、最詳細的人腦複制品,并首次展示了大腦中的突觸連接配接網絡。該研究成果以論文A petavoxel fragment of human cerebral cortex reconstructed at nanoscale resolution發表在《科學》(Science)。

該人腦樣本來自一位45歲女性癫痫患者的颞葉皮層組織,大小約為1立方毫米,研究員們通過快速固定、染色和樹脂包埋後,使用自動收集裝置的超薄切片機切成了5019個厚度約33.9納米的連續切片,再利用多束掃描電子顯微鏡對每個切片以每像素4×4納米的分辨率成像,獲得了總大小約1.4PB的原始二維圖像資料。

完成原始資料收集後,研究者使用計算工具對這些二維圖像進行了拼接、對齊,并重建出三維的體素資料。他們采用flood-filling networks(FFN)算法對整個體素進行神經元形态分割,并通過人工校正分割錯誤,最終重建出了這1立方毫米腦組織内所有細胞、突觸和血管等結構的三維形态。同時,他們還使用機器學習模型對突觸位置進行自動識别,以及區分興奮性、抑制性突觸。

• 點評:此項研究将對人腦細胞、血管和突觸進行分類和定量,并将大腦複雜的結構可視化,這将有助于進一步深入了解大腦的運作機制。(唐家樂)

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

責編 黃金萍